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学校体育变迁研究

2017-03-21 08:08王达
武术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体育变迁

王达

摘 要:乡村学校体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分析资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学校体育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配备比例逐渐增加,知识结构逐渐专业化;学校数量逐渐减少,学校体育硬件设施逐渐得以改善;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变差;体育项目逐渐趋于繁荣;体育政策支持逐渐加大。

关键词:乡村 学校体育 变迁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129—04

乡村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据资料显示,在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多年的农业集体化进程中,“国家通过剪刀差向农业提取了7—8千亿的财政积累,而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全部国有工业固定资产总规模只有9600亿,”[1]这就导致了乡村建设的长期破落与不景气。在这种背景下,乡村学校体育也难逃其臼,就乡村学校体育师资而言,1979年10月在国家体委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指出“农村较大的小学也应有专职体育教师”,可见当时乡村学校体育开设的基本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解决长期破落的乡村景象、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就成为了历史必然。本世纪随着“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乡村学校体育正逐渐随生存环境的改善而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探讨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变化和历程就成为了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乡村学校体育变化的来龙去脉,改善乡村学校体育现状,对乡村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乡村学校体育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为假设,通过资料分析,论证了乡村学校体育在教师比例、知识结构、生源体质、硬件设施、体育项目、政策支持等方面发生的改变。

1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学校体育师资的变迁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开展的核心,对学校体育的开展起着带头与引导作用,师资的优劣直接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的现实状况。改革开放以前,乡村学校体育师资欠缺,体育课程大多由其它学科老师兼任,这直接导致其他学科恣意侵占体育课现象的发生。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逐渐加强了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乡村体育师资配备在数量与质量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1.1 乡村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比例逐渐增大

我国学校体育建设像其它学科建设一样,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体育教师缺乏,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是体育教育的普遍问题,而乡村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比例更低。在1978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了尽快地解决体育教师的缺额问题,中小学做到每400名学生配备一个专职体育教师,……采取长、短期结合的办法,加速培养中学体育师资”。[2]1979年10月,国家体委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逐步做到中学6至7班、小学8至9班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农村较大的小学也应有专职体育教师。”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乡村中小学中严重缺乏体育教师。1988年对四川雅安市5县15个乡农村小学体育师资配备的调查显示,“15所中心校141个班(初中28班、小学113班)教师248人,应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4人,而现在仅有兼职体育教师2人”,[3]部分山区小学不可能配备专职体育教师。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比例逐渐得以提高,成绩可以肯定,但依然未改乡村体育师资配备比例较低的现状。据2011年对我国中部地区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的研究显示,“在调查的103所中小学中共有体育教师205人,其中專职体育教师124人,兼职体育教师 65人,代课体育教师16人”。[4]这与国家规定1:400的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还相差很远。

1.2 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逐渐专业化

由于我国学校体育建立的零基础现状,更由于文革十年各体育学院及各大学体育院、系停止了体育人才培养活动,造成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体育人才匮乏。在城市中小学校专职体育教师都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乡村专职体育老师更无法保障。据1989年一份调查显示,在四川省“四县二市的103名现任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大专毕业者仅32名,占31.1%,中专与中专以下的90名,占68.9%。”[5]为了按要求保障乡村学校体育的开展,各地乡村学校不得不请其它学科教师担任体育课程,一些地区乡村学校更是用安保人员、退伍军人及其它人员来兼职学校体育课程,这导致乡村学校体育发生了许多教学事故。2001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明确指出,“保障基础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对合格师资的基本需求”、2002年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中也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外随着2004年启动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2006年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学校体育师资政策的出台,不仅许多体育专业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而且许多综合性大学也都相继成立了体育学院、系等,还通过支持在职人员通过进修、函授、培训等形式提升师资质量,大量体育人才逐渐从城市向乡村扩散。近年来,随着大学本硕的不断扩招,加之就业岗位逐渐减少,一些硕士研究生也相继进入乡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这些新时代的本硕人才在大学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使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在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

2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学校体育设施变迁

2.1 乡村学校数量逐渐减少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大陆总人口有5.4亿左右,1969年达到了8亿左右,1974年达到了9亿左右,1981年达到了10亿左右,1988年已经达到了11亿左右。近三十年的时间,我国人口增长了近6亿,人口的快速增长使中小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为了解决学生的入学问题,政府决定在较大的村庄就近开设中小学教育,于是在乡村社会中小学数量开始大量增加。1981年五届人大第十七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作为国务院常设机构,负责全国的计划生育工作。随着国家对人口增长的逐渐控制,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生数量开始逐渐下降。在乡村社会随着我国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中小学生源下降问题更明显,生源的减少必然导致乡村中小学数量下降。有研究显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里,“农村普通初中减少 10643 所,占 2010 年总数的 37.1%,全国农村小学减少 229390 所,占 2010 年总数的 52.1%。”[6]这其中除了人口减少的原因外,还包括部分生源流向城市、乡镇的公办与民办中小学,造成了乡村中小学校数量的逐渐减少。

2.2 乡村学校体育硬件设施逐渐完善

硬件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不仅乡村中小学教育的正常设施无法保障,而且城市中小学也面临着校舍建设、硬件设施缺乏等问题。在城市中小学主要学科的正常硬件设施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更加匮乏。十年文革对原有体育设施的破坏、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等因素使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79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文革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遭受重创,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不好,体育、卫生设备差。”[7]

3 乡村学校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变差

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提高生产力,逐渐完善国家工业化建设,以自动化机械替体力劳动。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业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在乡村社会不论是现代农场还是农业承包散户,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几乎全部普及。这就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结构中“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家长过早让孩子辍学以帮辅农忙生活,增加农业生产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结構的改变使学生的身体活动大量减少,造成乡村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渐下降。

另外,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模式下,乡村社会改变农民身份的最佳出路依然是通过读书考取大学,以便在城市找到工作,改变世世代代的农民地位。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剥夺孩子其它身体活动的时间,更不屑于让孩子参加那种跑跑步、出出汗又不打粮食的现代体育运动,以便能够让孩子安心学习。也随着乡村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乡村儿童不再是那种大孩子带小孩子的满村乱跑,而是时刻在家长视线内的安心呵护,许多孩子娇生惯养,几乎没有各种跑动、攀爬、跳跃的身体活动,更不参与各种体力劳动,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下降。再者,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科技通讯等设施逐渐向农村普及,那种跑几公里路程购物、看电影、听戏曲等乡村社会生活已经不复存在,各种交通工具代替了身体活动,孩子足不出户就能够满足一般娱乐需求。乡村中小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已经大幅下降。

4 乡村学校体育项目逐渐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学习苏联建立的“劳卫制”学校体育模式,还是后来“学生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以劳动课和军事训练课来代替学校体育课的模式。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主要是以学习西方体育为主。1979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虽然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发生了转变,但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依然是以学习西方为主。为了提高奥运成绩,20世纪80年代出台了一系列的通知与规划,以加强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提出“培养优秀运动员,必须从小抓起,从中小学抓起”。但是在乡村,由于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匮乏,活动经费不足,致使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在乡村学校中的开展只是简单的跑和球类项目。9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及政府对乡村学校体育开展条件的正确认识,1990年,国家教委下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要求,“乡属中、小学和村完小基本执行体育教学大纲,适当扩大选用教材的比例和范围,……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编写和选用乡土教材。”2001年,教育部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2004年,在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政策的调整使许多本土体育项目能够得以在乡村学校开展,这就使广播体操、球类、田径、武术、跆拳道、舞龙舞狮、健身气功、拔河、跳绳、健美操、陀螺、铁环、秋千等现代与传统体育项目在乡村学校体育中得以广泛开展,使乡村学校体育项目逐渐趋于繁荣。

5 乡村学校体育政策支持逐渐加大

本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政府开始把国家建设的重点放在乡村社会。同样在教育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政府把国家教育建设的重点也放在了城市教育中,体育长期作为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不仅在乡村学校体育教育中没有受到重视,即便在城市普通中小学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传统思想中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不仅其它学科教师恣意侵占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发生,而且家长也以望子成龙的心态限制学生正常的身体活动时间。改革开放后,在1979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专门指出“农村较大的小学也应有专职体育教师。”上个世纪90年代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政策条例,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各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如1990颁布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意见》、2002年教育部体卫艺司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设立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设计丛书》等;1991召开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暨优秀体育教师的表彰会”、1995举办了“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岳池现场研讨会”、1997年召开了“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培训研讨班”、2006年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8年启动的“西部地区农村中学骨干体育教师培训计划”、2014年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构了“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项目等;还包括其它文件中专门对农村学校体育作出的指示,如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2006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农村学校要根据校园环境和地域特点设计体育课程、开展体育活动,并从当地传统体育活动中汲取营养”、2010在西安召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推进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指出,“要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保障水平,特别是创新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补充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等。从这些文件中可以明显看出,政府在逐渐加大对乡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

6 結语

总的来说,由于政府对乡村学校体育的不断重视与加强,也由于乡村学生数量逐渐减少,用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财政拨款逐渐增多,使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学校体育在师资、硬件设施等方面得以逐渐提升与完善。可以肯定相比改革开放以前乡村学校体育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但是乡村学校体育与我国城市学校体育的开展还相差很远。尤其是在现代交通、传媒、通讯等科学技术已经完全改变了乡村社会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体育在我国乡村依然无改于社会低度认同的情况下,乡村社会对体育的认识,特别是对现代竞技体育的认识,依然停留于“跑跑步,出出汗,又不打粮食”的无用论。因此,加大乡村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转变乡村民众对体育的认识是当前乡村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大量体育教育者发挥他们的引领与带头作用,还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在乡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为乡村学校体育的开展形成适宜土壤,以引领乡村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温铁军.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治问题[EB/OL].超星学术视频网,2012.3.http://video.chaoxing.com/ play_400007110_65142.shtml.

[2] 国家教体卫司.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选编[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81.

[3]李向东. 培养身体强健,能胜任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教师[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02):69-75.

[4]李宗山.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研究[D].教学与管理,2011(7):55.

[5]李兆禹. 农村体育师资急待培训——农村中学体育师资调查[J]. 咸宁师专学报,1989(02):47,50,46.

[6]戚 静. 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现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7]李小伟.改革开放30年学校体育大事记[J].体育教学,2008 (12): 2.

Study on the Transi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Wang Da(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rur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changed a lo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data analysis,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rural school sport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finds that the changes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ith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knowledge structure gradually specialization; a gradual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chools,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gradually improved;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becomes worse; sports gradually tends to be prosperous; sports policy support gradually increase.

Keywords:rural are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e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体育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