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美国《华盛顿邮报》实习记者詹姆斯实习期快到头了,可总编贝内特对他很不满意,并多次提醒他,实习期结束后,可以另谋高就。詹姆斯为此很郁闷,于是妻子玛丽带他到动物园看斑马表演,想借此让他开开心。
看着这些曾经狂放不羁的动物变得如此乖顺、听话,詹姆斯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拿出相机,不停地按动着快门。表演结束后,驯兽师命令这些斑马面向观众致谢。但有一只斑马却始终将屁股对着观众,无论驯兽师怎样命令它、哄它,它就是不愿意将头对着观众。詹姆斯将观看马戏团动物表演的照片洗出来后,发现那张将屁股对着观众的斑马的照片很有趣,他越看越忍俊不禁。
总编贝内特看到这张照片后决定将其刊登在《华盛顿邮报》头版上,并在照片下方写下一行字:总有一匹斑马把屁股对着你。同时,总编改变了主意,决定正式聘用詹姆斯。照片刊登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发来邮件或打来电话,他们说,我们常常追求一种步调一致的生活方式,一旦生活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就以为出了大事。“总有一匹斑马把屁股对着你”,这才是人间百态。
这一只“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带给我冲击力最大的是关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设计,非常注重求稳、求顺,讲究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顺畅效果。各个环节要通畅,要让执教者和受教者都感到舒服,确保教学效果完美呈现。此时,我们更需要一只“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在设计中安排一个逆向运行的环节,让惊奇间出现的“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带来意想不到的刺激。意外,才有意思;惊讶,促进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唯一的听众》教学中,当教学流程顺利推演,儿童伴随学习感受到这个“重要他人”对“我的成长”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时,设计提出疑问:你希望“落雪是平凡的作者”还是“著名的作家郑振铎”?这个问题就是“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它与原先的思路完全不符,甚至可能导致之前教学被彻底颠覆。但实践结果是:意外的提问,极具思考特质的问题,不但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反倒促进儿童深度思考,切己体察,把学习的收获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实现学识增长。未料到这还不够,教师逆行而上再发一问:你希望“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不断跃出,引发儿童深度地具身认知。接下来的讨论之精彩,这样逆转的问题设计功不可没。
在教育管理范畴内,这只“把屁股对着你的斑马”更应引发教育管理者的关注。班级集体生活中,我们被一顺儿排列的乖巧斑马宠坏了,于是封杀、忽视、误解那只“屁股对着你的斑马”。例如,班主任提出要求,全班同学都很听话地做到了,唯独一个同学不按规矩来;教师布置作业,全班同学都按时完成了,就一个同学总是缺交。我们几乎已经习惯这样的思维与表达,以至于前句中出现的“全班都……只有……”的语病赫然存在也毫無察觉,我们自觉地站立到某种“一顺儿”的队列中。但即便如此,也不要迁怒于这只“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发觉了么?你的教育人生中最有趣,最常提及,最值得回忆的,都和这只“屁股对着你的斑马”有关。脑科学的研究发现:让人记住你的方法就是做一件“特别的坏事”,这里所谓的“坏事”并不是作奸犯科,而是做一件与众不同的“坏事”,这更加让人记忆犹新。在我们追求次序之美、迷茫于整齐划一的便利时,请不要拒绝突然间有这样一只“屁股对着你的斑马”出现。你甚至应该感到庆幸,更应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去发现这特立独行之美。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