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经典观”谈阅读的选择

2017-03-21 18:51刘虎平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读物小学生

刘虎平

电子媒体、数字化等与都市共生共伴的文化现象形成了无法回避的大众文化语境,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倾向于在网络冲浪、图像惊艳中获得信息与审美体验,对时尚阅读趋之若鹜的阅读形态深刻影响着其阅读选择。

为了提升小学生经典阅读的状态、品质和成效,走出阅读缺陷及课程实施误区,笔者对小学生阅读选择进行调研,了解书目来源、选择类型及影响因素,以此分析小学生在阅读遴选时的阅读观点及自主意向。此调研兼顾城区与城郊学校,采用问卷形式,内容涉及四个层面:选择途径,指书目选择渠道、来源、方法、手段,深入学生选择时的原始状态,把握选择源头;选择意向,指意图与倾向,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兴趣、感受及状态;选择意向成因,指造成学生阅读意向结果的原因,全面掌握影响学生选择的因素;影响选择主要因素,指在诸多成因中的主要因素,以全面了解最能影响学生阅读选择的原因,以更好地把握其积极作用。

一、小学生经典阅读选择调查结果

1.选择途径

调查发现,小学生阅读选择途径较广,除自身会选择喜欢的读物外,学校、家长、教师和同伴都会对其阅读选择产生影响。53.3%的学生自己购买想要读的书籍,其中包括老师要求的、家长建议的和自由选择的三部分。19.2%的学生从学校图书馆得到课外读物。17.5%的学生和同学之间相互借阅书籍,这是一个可以快速流传读物、相互交流阅读感想的途径,但比例过小,其中还存在流传一些休闲娱乐类读物的情况,如卡通漫画、校园小说等。有46. 7%的学生家长会给孩子购买图书,通过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趋向于让家长给自己买书,充分说明家长参与经典阅读选择得到了孩子信赖。85. 8%的学生在购买图书时会对不同的书籍进行选择,还有14.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选择书籍时不会鉴别读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选择意向

调研显示,100%的学生认为读经典有益,但喜欢读并最终选择的却不多,而最受学生欢迎的读物是漫画、时尚小说及热播动画、儿童剧出版物,尤其是后者,无论城区学校还是城郊学校,选择率达到70%以上,说明孩子们喜欢看电视,且占用课余大部分时间;其次选择较多的是童话、寓言、故事和科普科幻作品,尤其是有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形式(内附有别于其他书的思考题、解谜卡等)的传奇、冒险故事能引起广泛的跟读效应;而文学名著和历史文化读物不怎么受欢迎,选择诗歌、散文的学生比例最低,只有15%左右。

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面广,读物种类丰富,有阅读兴趣,但是选择时还存在盲目性,其对于经典阅读的选择并没有随着文化认知的提升、读书条件的优化和阅读选择自由权的获得同步增长,他们尊重认同经典但缺乏选择热情,处于远距离认同和近距离冷处理状态。

3.选择意向成因

学生阅读选择意向由诸多因素促成,首选“老师、家长、同学推荐”“老师要求”“作者魅力”的较多,其次是对书的名称、书的包装、书的图文等感兴趣,而对于书籍促进自身知识积累与拓展、对于生命成长作用等无一人首选,说明学生个人主观选择意向由外部他人因素主导或促成,受他人影响较大,为他主选择,占64%。选择意向涉及经典读本本身,是基于对此书认识后的选择,体现一定程度上的甄别与鉴赏,为自主选择,占36%,其中存在第一感觉的直觉思维,有简单的初步意识但未进入逻辑思维层面,属感性选择,占33%,而经过思考、合逻辑规律、有科学根据、涉及经典读本知识性、教育性、思想性方面,属理性选择,仅占3%。

这些数据说明经典阅读价值并未深入学生内心,他们的阅读选择仅凭初步感知,很少理性思考或贴近经典阅读教育内涵来选择读物,深受外界干扰与影响。

4.影响选择主要因素

在选择意向成因调查中,仅“老师推荐、老师要求、校园宣传”等成因占比达40%以上。通过进一步引申调查,将选择影响主因聚焦于教师、家长、学校,结果显示95%的学生喜欢读语文老师推荐的经典读物,74.4%的家长关注孩子经典阅读,93.3%的学生喜欢学校开展经典系列阅读活动。

可见,语文教师积极的阅读意识与行为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选择,44. 4%的学生知道自己语文老师喜欢的作家或经典作品,城区学校老师能有意识地营造读书氛围,进行书香班级建设,城郊有一半老师有此方面意识,需要加强。卓有成效的书香家庭建设能促进经典阅读选择,48.3%的学生家有书房和较多书籍;43.3%的父母经常看书、读报,但读报占其中一半,说明有部分家长保持阅读习惯,但只停留在消遣时间的浅阅读层面;74.4%的家长关注孩子经典阅读,但能进行亲子共读的却只有18.9%,说明家庭阅读停留在说教层面,未起示范榜样作用。健全的经典阅读活动体系能促进学生阅读选择,无论城区学校还是城郊学校都鼓励经典阅读,达97.2%;93.3%的学生喜欢系列读书活动,但个体自主阅读意识不强,城区学校只有46.7%的学生一学期去学校图书室借书两次以上,而城郊学校学生只有16.7%。

二、小学生经典阅读选择的建议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教授从经典本体论和经典阅读观两方面将审美与实用结合,将精英主义和普通大众阅读融合,坚守经典审美,坚持阅读章法,坚定阅读用途,让文学批评和文学阅读回归文学自身。此理论对我们走出经典阅读误区尤其是小学生失之偏颇的阅读选择有指导意义。笔者现结合文学经典观提出如下建议。

1.去芜存菁——凸顯经典阅读主体地位,汲取时尚阅读优势因子

调查显示,大众文化语境形成的文化现象影响着小学生选择与判断,如果片面孤立地进行此语境中的时尚阅读,易“导致人们对时代、社会、历史与文化责任感的淡化,造成文化精神与科学理性的稀释,缺少恒久动力”[1]。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凸显经典阅读主体地位,重新思考文学经典审美价值,找准大众文化语境中经典阅读应对路径。要认真甄别、过滤不良阅读,消除影响,审视汲取大众文化优势,寻找文学传统根基,在阅读选择中思索与探寻,究本溯源、择良承续、去芜存菁,实现经典生疏化历史境域与当前火热时尚的嬗变,达到今时流行与明日经典的交互与共生。要发现新经典,发挥其本身具有的审美性和号召力,促使文化营养吸收、人文情感丰富和精神世界提升,引领学生以锐利的观察、灵敏的感受、独到的体验和透视生活深层的智慧,在更高层次上发现、判断、选择,成为文本经典化过程中的一极重要力量。

2.优化课程——扩展三大因素影响效应,促进阅读机制良性互动

调查显示,学生对经典读物的选择率并没有随着文化认知提升而获得同步增长,甚至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经典读物也熟视无睹、弃之高阁,认知和行为严重背离,这一矛盾却客观存在着的现状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经典阅读选择并影响着阅读状态与阅读成效。而调查中同样显示,教师、家长、学校三方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指引、敦促着学生的经典阅读选择。

布鲁姆文学经典阅读观倡导以精英式阅读经验为载体面向普通读者,教人阅读的方法,引导读者获得阅读愉悦,寻找文学的守望者,让有难度的经典阅读被大众接受,而不是一味地敬畏和疏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2]。因此我们要优化课程体系,形成良性互动阅读机制,以外部机制促进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获得阅读愉悦,从而促进阅读选择。

目前从三大主因素入手创设课程实施环境,构建学校、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经典阅读芝兰之室,已成效明显,但还应加强亲子共读力度,健全经典活动体系。除此之外,优化课程还要进一步立足教师与学校两因素,从四方面入手:首先甄选课程实施内容,全面兼容、细化纲目、有序推进,使学生多读;其次拟定课程实施路径,整体上把握、过程中明析、课堂里创生,使学生会读;再次探寻课程实施策略,榜样示范、活动助推、点面结合,使学生乐读;最后建立课程评价体系,科学导引、多元互动、激励内驱,使学生争读。以学生“读”的行动促进“选”的合理,打造远近皆认同、知行俱合一的阅读选择良性互动态势。

3.自我辨析——正视“被选择”阅读现象,增进自主阅读能力提升

调查显示,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喜欢自已选择读物,但实际这是一种自我选择下的“被选择”,是受他人影响的非自主现象。这种“被选择”的自主阅读实则还是被动阅读,长此以往会慢慢怠化学生阅读热情及成效。

布鲁姆文学经典阅读观提出对审美自主性的捍卫,通过“与经典的互动对话,走向自我……当自我完全铸就时,就不需要方法了”,最终指向求得自我意识的圆满[3]。因此经典阅读选择中除了要积极运用“被选择”形成良好的外因促进机制外,还要教会学生选择时互动对话、自我辨析,既不模棱两可,也不全盘否定。首先直面文化冲突,透过其赋予的图、声、文并茂的全新呈现模式认清经典实质,在选择中颠覆权威、突破樊篱,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恰当处理改造。其次强化文化敏感,“既要防止经典文本‘神圣化,又要防止天马行空式的歪曲解读;既要防止大众文化‘妖魔化,又要防止过度美化”[4],学会在自已的历史世界和生活经验中以主动姿态参与对话,第一时间筛选择别,获得情感体验,分享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热点。学生在自我辨析获得情感支持、激活情感体验后,自然会激起深层次探求渴望,想要体验作品韵致和来自文字深处的关怀、温暖以及思考中、激辩中令人目眩的知识魅力,在与内心相通的文字中发现自己、开拓自己、成就自己,达成自我意识的圆满,增进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4.价值导引——追求感性理性选择平衡,深入经典内涵自我完善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选择感性有余、理性不足,出现失衡状态。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存在于个体直觉中的选择倾向性易受他人意见、情绪以及外界变化影响,随着认知表层高度情境化、兴趣化、他者化,表现出选择上冲动、盲目、随意和模仿等非理性行为。

布鲁姆文学经典本体论阐释文学经典作家和作品,重新思考文学终极价值,通过捍卫审美价值来坚守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美学标准。因而我们的经典阅读选择中应导引学生的价值判断,使其充分认识经典本身的丰厚意蕴,体悟其涵括人类探索的三种精神:人性、理性、超越性,沿袭着“对人的尊重、对真理的思考与追求、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三重境界,加大个体潜隐着的深层文化选择的倾向性引导,追求感性与理性两种选择相融的有效度和平衡性[5]。首先要理性辨识,摒弃一味的感性,叩思人的本质、存在、价值、生命意义等哲学命题,感受情感洗礼和灵魂激荡,内化为人格上的自我完善。其次消除选择中经典文化的时空隔阂,赋予其新的历史意义和生命力,重新思考经典终极价值,将人的生存、生长、生活融入选择,在认知、体验、理解、感悟、反省中批判和创造,达到对于人性呼唤的回应。通过深入经典内核,懂得并升华日常每一瞬间的意义与价值,强化小学生在阅读选择中的文化免疫力。

基于小学生经典阅读选择的调查,坚持对大众文化语境的现实观照进行审视与辨析,依托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经典观,坚持经典阅读的主体地位,构建良性互动的课程机制,学生的经典阅读选择旅程将逐步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在尊重与欣赏不同文化中发现经典、选择经典、深入经典、体验经典、创生经典,赋予经典持續的生命张力,生发经典对此时、时刻、此情、此景说话的魅力,建立对历史深入考察和现实理性认识上的民族精神自觉,实现文化意义“新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大众文化与经典阅读[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哈罗德·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M].黄灿然,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 范振鹏.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文本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读物小学生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数学阅读指南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
非常小学生
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