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钟真空”现象的成因及改变

2017-03-21 18:42陶萍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现象

陶萍萍

摘 要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践行以及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相追逐,孩子的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加之,孩子教育和看管的“四点钟真空”现象出现,为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又增添了不确定因素。谁该为孩子的教育质量负责?为此,四点钟衔接中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因素又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深入探析责任主体的同时,以期找到改善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四点钟真空”现象 校外托辅机构 教育质量

一、“四点钟真空”现象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践行,孩子在校时间明显缩短,出现了孩子教育与看管的“四点钟真空”现象。低年级学生一般会在下午四点左右放学,这与家长的作息时间不相一致,随着家长下班时间与学生放学时间之间差距的加大,逐渐地出现了管理的真空和安全的死角。学生放学后不是回家抱起电视遥控器就是进入校外教育机构,抑或是游荡于街头、网吧、游戏厅等,接触到各种不良小群体,产生诸多不良的习惯与行为。而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相追逐,家长更多选择把孩子放在校外托辅机构中,但也逐渐地产生了一种显性悖论:家长不愿意为学校教育中的付出买单,却愿意出钱把孩子放在校外教育机构。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只是提供最低限度的教育,而优质教育则需要花钱到校外补习机构去寻找,最低限度的教育与优质教育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为解决一个旧问题,可能会带来一个或更多的新问题,正如教育变革——推行素质教育、整治乱收费和基础教育新课改等在努力推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未预想到的结果——“四点钟真空现象”的出现。“四点钟真空现象”意味着学生教育与看管存在空白段,这就直接引发了时下各种补习班、托管班的出现,但在解决学生安全、辅导等问题的同时势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子女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家庭的一种负担。更多学生家长不得不选择继续加班、寻找第二职业,大大压缩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而缺乏家庭温暖、父母关爱又是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如此恶性循环与劣势累积,最终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四点钟真空”现象的成因

1.家庭:教育时间和教育质量缺乏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父母多选择双双出门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看护和教育,在孩子学习和教育中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随着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父母表现得手足无措,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改善孩子的教育质量。加之各种新的技术出现,大众传播媒介的蓬勃发展,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相比以前大大减少,孩子面临更多的看护和教育危机,特别是农村地区,更多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在心灵上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慰藉,在生活和学习上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指导。“四点钟真空”加上各种社会流俗进入学生生活,不稳定因素肆意滋生。另外,随着人口老年化节奏的加快,很多祖辈身心压力巨大,他们不经意间成为了留守老人,并无多余的心力去细心照看并教育自己的祖孙辈。家庭教育也出现“想要”和“需要”的落差,爸妈“想要”孩子的高分数、作业的质与量,然而对孩子内心的“需要”——关心、在意和心灵的引导等却关注不多。

2.学校:教育改革践行和资源分配的不尽完善

(1)学校“减负”的负面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探究式、参与式学习都在不断试验中,虽有一定成效,但目前教师和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更是很难灵活运用,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出现新问题。另外高考考试制度不改变,各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就只能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課程改革带来的是学校的“减负”,“减负令”作为教育部颁布的行政命令,原本规范的目标是学校行为,但在实践中“减负”主要表现为限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家庭作业,规定学校不得强迫学生参加假期补习等等,这些措施在表面上确实给学生减轻了负担,但实质并非如此,因为升学门槛未降,导致原来的校内竞争演变成了校园外的竞争。同时,随着公共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的减少,孩子享受到的教育逐步同家庭财富挂钩,因此“减负”只是减了学校负担,但是增加了孩子和家长的负担。

(2)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个别化教学的缺失

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必要的硬件设施、优质的学校课程等。然而当下很多学校的办学理念太过陈旧,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另外据测算,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占全社会教育支出的比例为86%,2005年我国仅为46%。这说明国家在教育支出上配置的不合理、不均衡,其不仅会导致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也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常常流于形式,一些学校教室外“素质教育”,但在教室内仍然是“为应试而教”。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之科层体制的负面影响,教师出现了更多职业倦怠和消极心态。同时,学校也在不断简化教育内容,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艺体课参与度很低,个别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几乎为零。“学校只是提供了最低限度的教育”的危机显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弱化了学校本来的价值和地位。

3.校外托辅机构:服务取向异化为功利取向

教育注重个人目的与社会目的的双重实现,旨在为人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作为一名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学生,在班级以及作为集体模式的托辅机构中极其容易受到老师以及同伴群体相互影响。但目前,托辅机构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分数为目的,目的的达成度直接与金钱、利益挂钩,开始变得产业化、盈利化和功利化,但办学质量、水平和层次各异,存在各种安全与卫生隐患,多数学生拥挤于一间房内,学习和生活的质量难以保证,另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托辅机构容易出现胡乱收费、欺瞒家长、无效监管等现象,托辅机构教师的素养和品行、资格与能力也都有待考察。教育机构的目的本是为学生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非以单纯赚钱为目的,但当前托辅机构的服务取向却向功利转变,发生了异化。

4.社会:应试教育方式评价素质教育内容

由于高考招生制度的根深蒂固,整个社会都习惯了通过应试教育的方式来评价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学评价不是把人的整体发展作为观照对象,而是运用分析的方法,把能够被量化和分解的因素作为评价对象,关注的是可以定量化、技术特征明显的理性能力,而像情感、个性等难以被量化的部分则理所当然地被拒之于教学评价的视野之外。”[1]尽管适度的量化管理是必要的,但绝对的“泛量化”则是不被提倡的。当前,整个社会习惯于用“泛量化”的分数和标准、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来判定一个孩子的素养和学习能力,习惯于把教育重心放在少数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习惯于重视智育,而忽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习惯于赞美、奖励分数上大有进步的学生,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的思想理念。用“泛量化”的、单一的模式来评价我们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开花”的教育内容,二者在运用过程中不吻合、不匹配,很难出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四点钟真空”现象的改变

1.注重挤压出家庭教育时间,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对下一代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尽管当下父母都忙碌于工作,纷纷表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但一项“家庭教育大调查”显示,父母每天与孩子相处有4个小时的仍占60%,但在亲子共处过程中,35%的孩子在看电视,25%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剩下的则是忙于其他,如玩手机游戏、电脑打牌等。可见,有效的亲子互动以及沟通在现实中并没有落到实处,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被各种事情分割出去。家庭要注重挤压出教育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引导,多分享彼此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父母要把教育孩子作为一辈子的事业来经营,可从学校定期的家长会、书籍、杂志、电视节目、网络等媒体中获取大量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科学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的良性循环。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也应注重一定的教育艺术,比如“曲线教育”策略——回避不必要、不愉快的正面冲突,不激化矛盾,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幽默一下”。同时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尤其是不要轻易触痛孩子的“短处”。要注重孩子良好品行的养成,诸如与人为善、乐于分享、勤勉努力等,这些都会是孩子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2.学校进行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

针对“四点钟真空”现象,可以采取一些弹性措施,比如弹性离校模式:“学生放学时间不变,有需要的学生可以申请‘弹性离校,学校和家长共同商议离校时间,所在学校将对放学后的学生进行集中管理,主要以自习、复习、完成作业和课外阅读为主”[2]。学校要输入新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模式和培训机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创造性与实践性,注重流程规则的明细化、资源分配的均衡化、教育改革与实验的实际化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执行者和完成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说:“教师不允许和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应付所发生的问题,这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设置障碍,好像把眼罩套在马的眼睛上,把他们的眼光限制在教师所统一的道路上。”[3]应该充分利用学校里所有的物质、文化资源对学生身心发展进行积极的影响和疏导,以益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也可以采用管、办、评分离与联动的学校管理模式,推进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以及评价机构等的独立参与,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长期动力源,确保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规范托辅教育市场,拓展社会教育功能

目前,托辅机构资质良莠不齐,质量无法保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家长应该给予多方关注与引导,以期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为孩子提供优良的教育与学习环境。“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优质教育管理机构进行扶持,引入一批教育专家、刚退休的资深校长、专业管理人员、资深教师,加快教育管理专才的集聚和辐射。”[4]教育部門应该加强监管和引导,对托辅机构的人员加大审查力度。学校、家长应该与托辅机构建立彼此的信誉卡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等,进一步完善托辅教育的市场。社会要从多方面拓展自身的教育功能,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开展相应的课程和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德才兼备的人才。社会应创造出各种性质明晰、运作规范、理念先进、力量雄厚的社会教育团体和活动场所,以有效填补“四点钟真空现象”的空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减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危机。尝试探索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发展、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开拓新的境界。

4.培养孩子全面成长的能力

教育质量并非由单一的量化标准衡定,很多时候我们更在意孩子的全面成长,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乐观积极、自信开朗、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需要“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5]。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知识组织的逻辑性与教育过程的系统性,遵循孩子的认知特点,潜移默化中训练孩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能力。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获取知识、人际交往能力等,形成愉悦、平和、自信、互助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也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相信他们的潜能。随着“四点钟真空”现象的不断出现,加之社会的纷繁复杂,孩子们的善良淳朴导致他们意识不到危险的无处不在,如何使自己远离危险,如何在遇到危险时自救或者寻求别人的救助等都有待于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定仁,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评价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

[2] 邓雪柳,周璐祎,雷文科.校内托管——小学生“四点钟困境”的解决之道[J].教学与管理,2015(12).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陈效民.探索突破体制障碍 复制放大优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委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6).

[5]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0/4494598.html,2001-5-29.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现象
战略管理视角下中医药高校教育质量分析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第四章光现象
《简单的周期现象》自主学习任务单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警惕,别让现象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