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梅
[摘要]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身体上和生理上都迅速发展,伴随着这些较多的变化,学生心理上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生物教师应依托生物教学,从青春期心理辅导、青春期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等方面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他们顺利度过“黄金时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青春期;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教材明确指出青春期是一个人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身体和生理上的迅速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不只是教书,更应该是育人。
一、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辅导
我们教的学生刚刚十几岁,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处于心理状况、生理状况和人际关系都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课业繁多的压力,心理的紧张度本来就大,再加上中考竞争的加剧,使得学生的心理困扰进一步增加和复杂化。我国传统的教育只注重学业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滞后或欠缺。中小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忽视或溺爱,厌学、惧学,缺少自信心,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少学生精神萎靡,生活、学习没有朝气,不会正常交往,有的甚至过于依靠父母,连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都欠缺;有的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钻牛角尖,老师批评的语气重些就寻死觅活,使教师无法开展工作。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忽略了道德教育与心理疏导。针对这种现状,在开展生物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使学生顺利度过人生生理发育、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开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进入青春期,大脑迅速发育,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有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突增,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教师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自己和父母、老师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冲撞老师的事逐渐增多。德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家长往往感觉上了中学后孩子不再像小学时听话,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教师则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懂事,缺少约束。其实,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而家长和教师针对这种情况不能压制,我们应选择引导。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平时应利用各种活动、机会主动和学生拉近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与学生的亲密交往,当学生生理、心理遇到问题、困惑时,愿意向教师打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困扰,并接受教师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让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生物知识的同时,心理也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在生物教學中对学生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第二性征日益明显,是一个人的性器官迅速发育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伴随着生理的发育逐渐萌发了性意识,对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心理。在我国,由于封建历史时间长,封建意识浓厚,家庭、学校对“性”这个问题都避而不谈,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正规的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精力旺盛,好奇心重,越压抑越想知道,想接触。多年以来,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新闻媒体上经常报道因为学校、家庭性教育的缺失,一些青少年学生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身体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性问题。而大多数学生对这方面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不好意思向家长和老师咨询,由于没有可交流和疏导的渠道,最终导致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生活和学习。
给处于十字路口的青少年加强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体现。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对青春期的性教育也有精辟的论述:“当大自然本身开始唤醒青少年对性的问题发生兴趣时,合理地、纯洁地认识自然界的奥秘,正是将他们从有害的色情中拯救出来的唯一选择。”因此,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且还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科学地、客观地、正确地向学生渗透性知识,减少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使他们顺利、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课本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中,第二节《人的生殖》和第三节《青春期》正是进行性教育的最好内容。教师还可利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的机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性病及传播途径,如爱滋病的相关知识: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其中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易感人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所有健康人)、患病症状、对社会的危害及如何预防等知识,使学生对爱滋病、性病等传染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
三、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是人在面对或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时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和科学作风等。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有较强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强的仅占38%,意志力强者占20%。35%的中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数据相当惊人,这些问题就像学生心灵上的虫洞,如不及时引导,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一生。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做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盏明灯,在教学中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和体质健康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基本知识的同时,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在讲解生态系统、开花和结果、生物圈、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等课程时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树立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激励他们勇于进取,奋发向上。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向学生讲述或鼓励学生上网查阅一些科学家的成功事迹。如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科学巨著;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用八年时间艰难地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还有巴斯德、弗莱明等许多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们顽强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努力拼搏克服一切困难的事迹,可以激励学生在学习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对我国生物学科研究的悠久历史、显著成就进行讲解。如1965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经过6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教育学生要团结互助,不自私,不自闭,善于与人合作、交流。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他们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面严要求,做好示范。结合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严谨态度教育学生遇到挫折不急躁,不气馁,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颗纯净、健康的心灵,轻松顺利地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为学生点燃一盏明灯,让他们在灯光的指引下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07).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3]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周步成等.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