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2017-03-20 06:29张文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9期
关键词:肢体下肢血栓

张文华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6002)

产后大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致死率高,预后较差,若产妇休克持续时间长则遗留后遗症的机率大[1]。由于产妇发生大出血后血液状态发生改变,下肢血流处于滞缓状态,因而增加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研究显示,产妇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产前的两倍[2]。发生深静脉血栓后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患肢温度升高,血栓发生脱落则可能会导致肺栓塞,若发现不及时则可导致死亡。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对产后大出血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本研究就产后大出血的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后大出血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此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9±2.9)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剖宫产28例,阴道分娩12例,出血量1088~2343 mL,平均出血量(1873.4±199.7)mL;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6±3.3)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剖宫产24例,阴道分娩16例,出血量1087~2351 mL,平均出血量(1874.1±201.5)mL。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分娩结局以及出血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本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后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全面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产妇分娩后初期常常发生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变化,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建立和谐互信的护患关系,鼓励产妇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积极调动起家庭支持等都有助于产妇的心理调整。对产后大出血并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症状等对患者进行简要介绍,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和掌握。②取合适体位:由于产后出血的缘故,一般要求产后初期要绝对卧床休息,此时指导患者进行肌肉静力练习并配合适当的活动,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③饮食护理:产后大出血产妇应进食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方面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有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另一方面则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④症状观察:定期观察患者双下肢血运状况,观察内容包括肢体颜色、皮温、周径的变化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尿、皮下淤血等症状,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状况与护理满意度。(1)深静脉血栓:统计两组产妇发生单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均在产妇出院前一天发放。护理满意程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指标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状况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状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无非常不满意患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发生在产后大出血产妇的深静脉血栓人数呈上升趋势,同时也引起了医疗和护理人员的重视[3]。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造成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导致一定程度的深静脉功能障碍,如肢体肿胀、疼痛、静脉扩张等,部分严重患者可发生终生残废。一旦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死亡率极高[4]。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应将重点放在预防,杜绝其发生,减少其对健康和生活造成影响。产后妇女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产妇产后卧床休息,下肢血流滞缓,致使产后大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大幅高,因而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应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给予足够重视。

多数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理解和掌握较少,导致其对深静脉血栓认识不够,无法积极低配合防治工作。在护理产后大出血产妇的时候注重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有意识的参与到疾病的防护中。此外,产后大出血患者因为对再次出血的恐惧,常常不敢活动,不敢下床,导致其肢体运动量大幅减少,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此时不但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鼓励病人、疏导病人,缓解其对在出血的恐惧心理,勇敢地进行适当活动。产后卧床期间尽量抬高下肢能够促进静脉回流,起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抬高下肢角度避免过大。注重下肢活动,可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动力练习和肌肉静力练习,肢体的运动和肌肉的收缩均有助于下肢静脉回流。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后患者饮食结构常为高脂肪、少果蔬,然而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主张患者进食清淡、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保证产妇的营养摄入及体力恢复即可过多摄入无疑会对产妇造成负担。本研究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肢体护理、饮食护理、观察护理等四方面对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组血栓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低(x2=9.425,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x2=10.648,P<0.05)。

综上所述,产后积极护理能够预防产后大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重点可着眼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肢体及饮食护理、观察护理等。积极预防护理还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1] 于可战.产后大出血发病因素及动脉栓塞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116-117.

[2] 陈 娟.产后大出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3):94+98.

[3] 王深明,武日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指南与实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64-1266+1304.

[4] 游爱民.产后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245-246.

猜你喜欢
肢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肢体语言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