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接骨师之女》的中国文化

2017-03-20 22:04王聃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

王聃

【摘要】本文从谭恩美小说的成熟之作《接骨师之女》出发,以中国文化为切入点,梳理出小说中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以此来说明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自身文化身份的确认。

【关键词】《接骨师之女》 谭恩美 中国文化

【Abstract】This essay is based on Amy Tans most mature novel to analyze her 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Amy Tan; Chinese Culture

一、《接骨师之女》文本选择原因

美国华人文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华人作家,谭恩美(Amy Tan)因其成名作《喜福会》(Joy Luck Club)以及其后的一系列作品,包括《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等一跃成为华人作家中最成功且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为面向西方读者的美籍华人作家,充分利用自身的东方元素和中国文化背景往往是华人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谭恩美也不例外。她的作品多通过女性视角、母女关系的描写反映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此时谭恩美的写作风格已相对成熟,对母女关系这一着眼点有了更多的感悟,同时也对美国华人移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家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谭恩美的自身经历:她的父亲和哥哥在谭恩美的青少年时期先后死于脑癌,母亲独自一人带大了谭恩美和她的弟弟,而成长于美国的谭恩美和出生、成长于中国的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行事方式,她不顾母亲的愿望弃医从文,忤逆母亲的心愿,其母亲在晚年时饱受老年痴呆病的困扰等都和《接骨师之女》的两位女性主角情况相符:步入中年的华人女性露丝·杨与其出生成长于中国的母亲茹灵有着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茹灵晚年显现出老年痴呆的症状之后,露丝·杨决定搬去与母亲同住照顾母亲,正是在和母亲的亲密接触之后,露丝·杨才开始认真思索茹灵对中国这片故土的思念和牵绊,才开始审视幼年时期对母亲茹灵各种不理解之后的原因。正是由于《接骨师之女》露丝·杨与谭恩美本人的诸多相似之处,让很多评论家和读者认为这是最具其自传作品的一本小说,因此本文认为以《接骨师之女》为文本能更好地理解谭恩美笔下的中国文化,更准确地解读其作品中的中国视角。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关于记忆、失忆、努力抓住某些回忆写成的书,所以是极度私人的作品,是有关过去五年来我所经历的事情”。

二、中国文化在《接骨师之女》中的具体表现

1.传统中国家庭伦常关系。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关系已延续上千年,传统家庭家族至上的群體意识成为中国家庭伦理的核心价值。在这套价值体系里,“父慈子孝、夫唱妇随”等道德规范成为日常中国人的行事规范。

在这套价值体系中,父母尤其是父亲是家庭的绝对权威,子女不得忤逆父母,需谨遵父母教训认真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样的教诲在今天的中国家庭教育里也并不陌生,父母会倾其一生之力教育并要求子女成为人中龙凤。

《接骨师之女》中的母亲茹灵出生并成长于中国安徽的一个制墨家庭,她秉持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女儿露丝。在自己的丈夫因病早逝后,茹灵独自一人肩负起教育女儿的重任,希望女儿露丝努力学习,在将来出人头地,并和所有的华人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希冀:尽自己所能,创造出更好的机会和环境让子女能在美国成功,并且同时拥有中西文化的优点。正如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借由一个母亲的口吻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最好的组合,那就是美国人的环境和中国人的性格。但我怎么知道这二者无法兼容并蓄”。

对茹灵来说,女儿露丝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自己人生意志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是祖辈血脉的延续,也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在小说中,茹灵用中文向露丝的脑子里灌输种种人生智慧,警告她远离意外、疾病以及死亡的危险。为了让女儿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她们“从奥克兰搬到地势平坦的伯克莱,住进一间采光很不好的小平房里……房子条件很差,但附近有所很好很好的中学,大学教授的聪明子女都在那里就读……为了露丝的教育她们才搬家的”。不明白母亲用心良苦的“孟母三迁”,美国长大的露丝对母亲的观念和做法觉得不以为然,并时常利用母亲英语的不灵光,来曲解母亲的意思,更利用母亲对其生母宝姨的愧疚来操纵母亲的行为和意志。在这样的冲突中,母亲茹灵在女儿露丝违抗其意愿时,会气得直骂“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女儿呢?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不早死掉算了”。中国式的母爱专横又慈爱,伟大又无私,但当中国母亲遇到美国女儿时,冲突不可避免。母亲茹灵与女儿露丝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家长制和伦理道德观与西方现代个人主义强调自由、独立与追求享乐主义的对立。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是中美两种文化和东西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对立”。

2.东方习俗、传说的运用。《接骨师之女》中多次出现封建迷信和传说故事。小说中出现的生辰八字、神婆算卦、前世今生等都是神秘东方意象的具体表现。在小说中,男方上门提亲前双方家长都要找算命先生测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宝姨的婚事就是通过算命定下来的。棺材铺张老板找的算命先生算的是“两个人的八字想和极好,因为宝姨属鸡,张老板属蛇,这两个属相最是合适……宝姨腮上有颗吉利痣,痣长在十一正口位,这表示她生性温顺,善甜言蜜语”;而小叔,茹灵的生父,找的神婆则说“宝姨火命属鸡,小叔木命属马,两人属相不合,恐婚姻不幸”。这些关于生辰八字的描写让西方读者阅读起来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东方异域风情和浓郁的民俗韵味。

同样,东方文化中的鬼魂说和凡人异象在小说里也常有体现。刘家老太太救下自杀未遂的宝姨是因为“小叔托梦给老太太,说若是宝姨死了,他们两个的冤魂定要大闹家宅,找那些不肯怜恤宝姨的人报仇”;茹灵让女儿露丝在香灰上写汉字,露丝极不耐烦得在灰上划了一笔,这随意的一笔和茹灵生母宝姨在去世前留给茹灵的最后一个字“一”完全一样,这使得哪怕在美国生活多年,仍对迷信思想坚信不疑的茹灵,认为女儿露丝有通灵的本事,时常让露丝帮助她和宝姨进行阴阳对话。

在小说里,中国传统文化中凡人异象也常有体现。小说以接骨师之女为题,夸大了宝姨的父亲接骨师的接骨能力“把病人抬到一张藤条做的担架上面,把担架放到一个盛满盐水的大缸里。一进水,病人的断骨就能浮起来,装回原位。……最后接骨大夫打开放龙骨的罐子,用小凿子敲下指甲尖那么一点龙骨。宝姨用一个银球把这点骨头磨成粉末,放到外敷的膏药里,或者内服的汤药里。然后这个大难不死的病人就可以回家了。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回到矿上,可以整天干活了”。这里的接骨治疗过程神奇夸张,和中国文化中认为某些凡人具有仙人一样的本领或被神仙附体有着同样的离奇之处。

此外,小说里还有大量的中国东方元素的体现。在茹灵留给女儿的中文手稿里,茹灵给自己的每个故事都加上了分别为“心”、“变”、“鬼”、“命运”、“道”等不同标题,这些汉字的特定内涵,在哪怕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富有相当的神秘色彩。另外,传统中国节日,诸如中秋节也被逐渐理解了母亲的故土之情的露丝解读为对所有华人都有非常重大意义的节日。除了以上例子以外,小说中对中国文化的描述比比皆是,如风水、阴阳、童养媳、因果报应等。这些都是谭恩美小说里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这也成就了谭恩美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和风格。

三、结论

《接骨师之女》的主人公露丝通过自己母亲茹灵的一份中文手稿,找回了母亲对中国的记忆,完成了对中国文化理解、认同和回归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误解、有冲突、有困惑,但呈现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露丝通过回溯自己和母亲的中国文化来消解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追寻和确认,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传达了美国华人和中国文化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陈爱敏.母女关系主题再回首—谭恩美的新作《接骨师的女儿》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3.

[2]谭恩美.张坤译.接骨师之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谭恩美.程乃珊译.喜福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
中国江南音乐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特点述要
浅议在印度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水天一色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