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课堂,收获技能

2017-03-20 21:09袁红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彩思考课堂

袁红梅

摘 要 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中,有很多教师由于对课改的精神理解不够,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刻意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却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真语文 课堂 思考 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0087-02

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中,有很多教师由于对课改的精神理解不够,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刻意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却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堂上学生热热闹闹地说着,讨论着,表演着,教学形式变化多样,但就是看不到师生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与品味,听不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欣赏不到对课文中优美文段的独到见解与分析,没有了词语的积累,缺少了语句的训练,学生一写作文要么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要么就是流水记账,写不到重点。试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面对种情形,语文出版权社的社长王旭明提出了“真语文”理念。所谓“真语文”就是让语文的课堂教学回归传统,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真语文呢?我个人认为,真语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用耳听,用脑想,用口说,用手写,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让学生收获语文的真技能。

下面,我以教学《放飞蜻蜓》为例,将“真语文”贯穿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精设问题引思考,学会学

教师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就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有求知的欲望,并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探索,从而获得新知。

教学《放飞蜻蜓》时,我抓住了“放飞”两个字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分别以两条线索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一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道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的兴趣爱好,设计了一抓“放飞”认识蜻蜓的线索,指引学生学习,我抛出的问题是“陶行知为什么要劝孩子们放飞蜻蜓?”“陶行知在劝孩子放飞蜻蜓时,为什么还要介绍蜻蜓的知识?”学生根据问题开始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抓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句,在词句的理解中探究得知蜻蜓的知识。课堂上每个人都抢着说自己的想,说着,听着,慢慢地喜欢上蜻蜓,渐渐地想着要去爱护蜻蜓,进而也懂得陶行知的真实用意了。

在我精心巧设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他们的情感也丰富了。这样的课堂,我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从文字里体会情感的语文学习方法交给学生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语文的学习方法。

二、捕捉文章之精彩,学会用

语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积累,懂得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就要善于捕捉文章的精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作者遣词造字的精妙,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

教学《放飞蜻蜓》,我的另一条线索是二抓“放飞”认识陶行知。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尊重他人的行为品质,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描写陶行知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再引导他们抓住这些词句来理解。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体会、感受陶行知对孩子的关爱和谆谆教导。如学生就找到文中描写陶行知的句子,我就让学生抓住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轻轻地取过”……这些神态、动作的词语,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能巧妙地运用这些词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对孩子们循循善诱的教育行为。课堂上学生反复品读,明白了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就能突显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精彩之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学会积累词语,懂得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人文间真情对话,学会读

课文中描写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作者情感世界敞开的一扇窗。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认真地去读,以读来推开这扇窗,以读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教学《放飞蜻蜓》,我的教学关注点在“放飞”上,整节课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但课文中最后的“送蜻蜓”可谓是点睛之笔,是陶行知先生的说教得到落实的一个最好的体现。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感受到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后,对陶先生从内心里产生了深深地敬意,学生的情感在升华,教师只需用语言推动,就能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是这样引导读的:“陶先生的爱感染了大家,让我们一起跟着陶先生和孩子们放飞这只可爱的蜻蜓吧!”学生读课文描写的片断后,我再次渲染,“孩子们,让我们用真诚和爱祝福这只重获新生的蜻蜓吧!”孩子们的情绪就这样被我一次又一次的语言推动着,最后用朗读去“送”蜻蜓。这一读、一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文中孩子们的万般情怀,也让作为读者和旁观者的孩子抒发了浓郁的情感,这些情感成就了一个本来好像平淡无奇的文本,一个本来无法出彩的课堂,却被浓浓地情感包围着,描绘出一幅多彩、有爱的画面。

学生在读中与作者进行了一次真情地对话,这是语文课堂的精髓之所在,学生也在这样的真情对话中,收获了知识与情感。

四、点燃想象的激情,学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学科要培养學生创新、创造的思维方式就要允许学生跟别人不同,这样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真语文的课堂就是重视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教学,也是实实在在地去落实新课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真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创设着条件,营造着机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其在想象中得到思维的发展,最后落实到语文的写作。

教学完《放飞蜻蜓》的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就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蜻蜓会说什么?怎么做呢?”这样的环节,是学生在读、思、悟后,经过他们的独立思考,体悟最深之时,我的引导,使他们的想象激情被点燃了。此时的他们就有情要抒,有话要说,有话要写了。因为学生的个体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想法都有所不同,这种开放性的话题也就允许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个人在写中得到创新、创造的机会。这样,他们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训练,新课标的要求也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地得到落实。

在“放飞”课堂上,我把“真语文”的理念贯穿其中,精心设计问题,捕捉精彩文段,引领学生走进学习,学会品味与运用,朗读与积累,让学生课堂上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收获语文的真技能。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精彩思考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