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探微

2017-03-18 07:12孙凯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业课业负担监测

孙凯

(北京工商大学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北京 102488)

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探微

孙凯

(北京工商大学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北京 102488)

课业负担是学生在课业活动中为达成课业目标、完成课业任务所承担的责任所作出的努力,并由此所带来的体力、脑力和精神所承受的压力的总和。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涉及到学生课业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课程管理、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违规补课、考试管理、休息和锻炼时间、教材和教辅材料使用等因素。构建课业负担监测制度有助于规范学校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减轻小学生的的课业负担,对于学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自新中国成立开始,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仍然强调“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亦提出了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建立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加大对违反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行为的惩处力度。但由于牵涉面广涉及因素多,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个“想做好”又“难做好”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课业负担状况是考察学生健康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探讨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将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对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辨析

“减负”作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个热点的关键词,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在各类有关“减负”的研究文献中,经常会看到“学习压力”“学业负担”“课业负担”等相关概念,这些相似概念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

课程与学习是一体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课业即学业,课业负担也是学业负担。“负担”意为进行某种活动所承担的身心压力与承担的责任,负担或压力是一种客观负荷与主观感受之和,主观负担感受也大都是由客观负荷所引起,而学习压力更侧重于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多少、量的轻重、时间长短的一种主观感受。课业是学生开展课程学习而赋予的各种活动以及连带的各种功课与学业,包括上课,练习、活动、课后作业等,是学校所安排布置而需要学生付出的脑力与体力的过程与载体的总和。完成课业活动是学生应承担的学习任务、履行的学生职责,同时也意味着学生为学业、竞争、发展而承受一定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课业负担是伴随着学生的课业活动而产生的,有课业就必定要承担一定的学业负担。课业负担是学生在课业活动中为达成课业目标,完成课业任务所承担的责任所作出的努力,并由此所带来的体力、脑力和精神所承受的压力的总和,因此,课业负担或学业负担其内涵侧重于课程学习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的客观负荷。课业成为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是课业的“超标”“超时”“超量”[1]。

课业负担是学生在课业活动中身心负荷与主观感受的统一[2],完成课业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压力,更多的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压力。衡量学生课业负担是轻或重的标准是客观负荷与主观感受之和,是以学生身心的疲劳状态程度及诸多不良症状来判断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3]。学生的课业负担由生理负担与心理负担构成,生理负担是指学生想完成课业活动中的体力以精神消耗,它与学生的时间与强度成正比,过重的课业负担破坏了正常的生理平衡,易产生体质下降。近视、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精神恍惚等症状;心理负担是指学生在完成课业活动中的心理感受,如紧张、焦虑,郁闷等。课业负担的生理与心理负担是共存的,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一种课业对于不同的学生其“负担”感受是不同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异,即个体的主观负担感是异质的。但对一个群体的课业负担的判断又是基于同质性的,那么对于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课业负担是轻或重的考察对象就应该是“占学生总体多数的中间者”。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其社会角色与身心发展特点要求中小学生要承担一定的课业压力。学生在课业活动中压力困难与收获是并存的,适度的课业负担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也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课业负担过重则是指学生在课业活动中身心所承载的负荷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课业负担是客观存在的,负担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本身就带有合理的成分和积极的作用,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其进行“负能量”地解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与释放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即,当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时,课业就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重[4]。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涉及与学生课业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包括:课程管理、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违规补课、考试管理、休息和锻炼时间、教材和教辅材料使用等方面。

课程管理。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 (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不仅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还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有严格规定:小学生的课程设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坚持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的课程有品德与生活、历史与社会 (历史、地理)、科学 (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 (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学校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不得为应付期末考试提前搞突击考试训练而过早地结束课程学习。

在校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过长的在校学习时间,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倦怠感。同时,过长的在校学习时间相应地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根据相关规定,在校学习应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上课和课外自习时间的规定,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时间 (不含课间休息、午休时间、午餐时间、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时间),不占用、挪用学生正常的学校活动与休息时间。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学校周边环境,例如,部分学校可能处于闹市区中心,为避免因上下班高峰期影响学生上下学等情况,学校可对学生早上上学与下午放学的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作业量。学习作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业量是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重要表征。小学生的作业包括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其中大量的家庭作业 (其中包括惩罚性质的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负担的主要负累,对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也备受诟病。学者王云峰通过对小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整体与长远看,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呈非正相关,在多处呈现出负相关[5]。因此,对家庭作业量的控制是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举措。作业形成课业负担主要体现在作业难易不均衡、没有体现个体差异、形式单一等。小学作业量一般是以中等学业水平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标准进行设定。英国明文规定,禁止给12岁以下儿童布置家庭作业,12-14岁儿童的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美国对小学阶段的作业也严格控制在24-72分钟之内,初中阶段控制在84-120分钟。早在2008年我国教育部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以大量机械、重复、高难度的作业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的做法仍然普遍。

违规补课。补课原本是指学生因为病假、事假或公假耽误正常上课,而造成了学生缺课之后,需要进行的补习功课的活动过程,或者是学生在平时正常上课的情况下,学习成绩还未达到自己的理想高度,而有偿找教师进行教学的活动过程。但在我国中小学校,学校为提高学生成绩或教师出于个人的“敛财”目的,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等现象屡禁不止,并已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新常态”。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乱了学生学习的正常心理状态 (如有厌学、逃学等现象),甚至产生补课“依赖症”,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

考试与评价管理。建立健全与素质教育要求向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在考试管理方面,其一是把文化课考试科目数量减下来,将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作为考试科目,其余作为考查科目。其二是把考试次数降下来,学期末统一进行,禁止除期末外的学科考试或者变相学科考试。其三是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其四是学校不给班级或教师下达考试成绩或升学任务,不以考试成绩排列班级和学生名次。在学生评价方面,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不变相以划分快慢班或特色班级的形式给学生增添心理负担;班级不得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进行排名、评优等活动。

在校休息和锻炼时间。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的成长期,每天除了在校的学习,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和锻炼。占用过多的时间来学习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劳逸结合,才会事半功倍。学校应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坚决禁止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与锻炼时间的做法,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与权利。

教辅材料使用。小学教辅材料是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教科书的有益补充。近年来,小学教辅材料在满足中小学教学需求的同时,出现了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选用无序等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应按照“省级评议、市级推荐、坚持 ‘三限’(限种类,限科目、限数量)、学生自愿”的原则,合理选用小学生教辅资料。

根据以上对课业负担相关的内容的分析,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拟制定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要点,见表1。

表1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要点

(续表1)

将总权重设为100分,分为4个分值,分别为18、15、12、10,并根据得分结果评定课业负担的等级,见表2、表3。

表2 课业负担监测指标及权重

表3 课业负担监测得分范围与测评等级

三、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方法

(一)课业负担监测方法

课业负担监测主要采取实地监测、明察暗访相结合、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形式,通过“五字方法”即听、看、查、谈、访的方法进行。

听就是听取学校负责人的口头汇报和深入课堂听课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围绕监测内容,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听取教研组长、年级班主任、学校领导等人员介绍该校的课业负担情况以及实际减负效果;其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了解一线教师对减负的落实效果,听取并了解实际的学生课业负担状况。

看就是看教师的教学计划、平日减负工作的落实情况、学校的课程设置等,同时对学校学生、教师、领导等人员的直接观察,也可从精神面貌等方面体察其受课业负担影响的程度。例如,学生上课时魂不守舍、昏昏沉沉、萎靡不振等现象有可能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等状况又可以进一步深究是否是因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致。

查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课表、教师教案、试卷和发放调查问卷等。通过考察学生的作业可以监测出学生作业的数量、内容、形式及教师评改作业等情况;通过查看教师的教案从侧面检测学生课业负担状况;通过试卷查看学校关于考试管理的落实情况,考查学校是否采取措施控制试卷的数量、试题难度,考试阅读量是否适中,有无偏题、难题、怪题等;通过发放关于课业负担监测的学生、教师、家长问卷,集中了解有关课业负担的问题与减负的落实情况。

谈就是与教师、学生口头交流,了解学生、教师对学校减负工作的评价和意见。这里的“谈”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的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有关课业负担客观的、不带偏见的材料。因为这种方式在搜集信息时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直接交谈的方式实现的,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资料。例如,与教师的深度交谈不仅可以监测出学校是否出台有关课业负担的政策、是否有意识地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以从教师的谈话中观察到其对课业负担的态度,以及是否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落实减负的要求。而和学生的交谈则可以拉近监测者和学生的距离,减轻学生如实反映课业负担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对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可以获得更加详实的资料,并考察学生对课业负担的感受、理解与态度。

访则是针对家长而言的,走访家长,了解家长眼中的课业负担。访谈过程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需要巧妙周全地构建,对家长进行访谈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材料准备和思想准备。通过与家长面对面地访谈,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睡眠时间、家庭作业时间、课外补习情况、学生教材教辅征订情况、学生入学制度等方面的情况。课业负担监测内容的每一项几乎都可以从家长的口中获取到或多或少的信息。

(二)课业负担监测数据收集

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数据的收集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另外课堂观察、各种非正式交谈也是监测数据收集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证问卷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和监测的公正性,调查对象应以小学生为主,同时选取部分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根据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要点,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应分为3份,发放对象分别是学生、教师和家长。

在监测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各种形式的优点来广泛地收集学生意见。监测人员在监测期间应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在收集数据时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忧虑,减少被调查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得到的数据更加公正、客观。在监测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对学校呈报上来的资料进行客观的分析,认真进行核实与考证,剔除其中的不实信息。

(三)课业负担监测数据分析

通过对课业负担监测数据的收集,对访谈结果和问卷调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不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业负担监测指标进行合理配置,权重也应做相应调整。

监测数据的分析直接决定监测评价的结果,因此对监测数据既要专业,又要依靠集体协商和讨论的办法,使分析结果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监测小组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及时向学校或其他教育管理者做出信息反馈,同时应给予学校提供证据、说明原因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小,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但阻碍了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而且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6]。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缺乏一种监测制度来规范和制约不合理的教学行为。构建课业负担监测制度有助于规范学校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减轻小学生的的课业负担,对于学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3]李虎林.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指标体系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27-31.

[2][4]张丽丽.课业负担的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王云峰,郝懿,李美娟.小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59-64.

[6]张勇,龙宝新.作业减负: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J].基础教育,2015(3):91-99.

[责任编辑:庆 来]

G627

A

1674-3652(2017)01-0114-05

2016-08-02

孙凯,女,河南商丘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课业课业负担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游乐园
《电气控制与PLC》课业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交互课业设计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