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15年高校教师研究热点与脉络演进

2017-03-18 08:37龚雪余秀兰�オオ�
高教探索 2017年2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专业发展

龚雪++余秀兰�オオ�

摘要:为了解我国近15年以来高校教师研究的发展现状,梳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脉络,研究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收录的有关高校教师研究的970条文献题录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1)从研究数量上看,高校教师研究经历了活跃增长和稳步增长两个时期;(2)从研究进程上看,经历了宏观、中观、比较与本土结合到微观层面的四个阶段;(3)从研究规律上看,呈现出由教师队伍保障建设逐渐向教师专业发展建设转变、由教学学术研究向教学发展研究转变、由宏观性研究向具有可操作性的微观研究方向发展,以解决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为起点和归宿等特征。

关键词:高校教师;研究热点;专业发展;CiteSpace;知识图谱

高校教师发展问题一直都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议题。这不仅是因为高校教师发展是高校教师自身职业成长的内在需求,更因为它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政府和各高校都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高校教师的发展和研究。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和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2012年国家成立的30所示范“教师发展中心”,更加体现出国家已将高校教师发展问题作为提升高等教育内涵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也展开了关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培养、从业环境、管理制度等各层面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面对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者若想在研究中超越“瓶颈”,有更大的突破,则必须对近年来高校教师研究的热点话题、发展脉络、前沿动态和趋势等有系统、直观、全面的了解。为此,本文将应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对高校教师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与信息挖掘,并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尝试系统地梳理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关于高校教师研究的热点、发展脉络和前沿领域。这不仅有利于其他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该研究主题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更高的研究起点,也有助于明确高校教师发展研究未来努力的方向。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为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它是一款能够通过分析关键词、作者、发表机构、文献共被引等功能,可识别并寻找出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以及新趋势和动态,直观形象地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现的软件。其基本原理是采用时间分段策略将整个时间区间均匀划分,进而在每个时间切片内根据共现关系形成共现网络,然后将众多小的网络按时间顺序合并,最终形成大的递进的可视化网络。[1]目前该软件已经逐渐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运用,以便学者能够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二)数据釆集与处理

本研究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信息源。检索式为“关键词=高校教师OR关键词=大学教师OR关键词=职院教师”。文献类型不限,时间跨度为2000-2014年(近15年),共检索出996条相关文献记录,文献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信息。删选掉一些杂文、访谈、传记等不符合条件的文献后,保留970篇文献。再借助格式转换器(CSSCIREC)转换为CiteSpace可识别格式。导入数据后根据研究需要设置相关阈值,再运用软件CiteSpace3.9.R5对970条文献记录进行关键词词频和共现分析。本研究的时间跨度(Time Slicing)设置为2000-2014年,共15年,时间区间为1年;数据来源选择题目(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给出的关键词(Author Keywords)和数据库附加关键词(Key-words Plus,ID);节点类型分别选择关键词(Keyword)和文献共被引(Cited Reference)等进行分析,得到寻径(Pathfinder)算法剪枝或修剪合并的网格 (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的知识图谱。

二、高校教师研究:分布概况、研究热点和演进历程

(一)高校教师研究概况分布

1.發文量随时间分布情况

高校教师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化及时间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1可看出,2000-2014年期间,研究高校教师的文献数量整体上呈递增趋势。且这种研究趋势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分别为2000-2006年和2006-2014年。第一个时期是2000-2006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高校教师研究活跃增长阶段。从CiteSpace图谱中可以看出,2000年之前有关高校教师研究的数量极少(文献查找后得出的结果),从2000年开始文献数量明显增多并呈激增趋势,从1999年的0篇增加到2006年75篇,表明2000年开始高校教师发展问题开始被学者所关注,所以相关研究迅速增加。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的指示,以及国务院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教师培养与发展列为面向21世纪的“园丁工程”的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学者们对相关研究的积极性,相信这可能是该阶段相关文献活跃增长的主要动因。第二个时期是2006-2014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高校教师研究稳步增长阶段。2006-2014年每年的发文量均在75篇以上,2011年的发文量甚至高达120篇,说明近10年以来高校教师的研究一直都是各学科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等明确方针,以及2012年国家成立的30所示范“教师发展中心”的举措等,都表明高校教师发展问题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问题。因此,也不难推断,高校教师发展研究在未来的5年中会持续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

(二)高校教师研究热点和演进历程

研究热点是最能够代表一个研究领域最为关注、最为核心主题的信息,对其进行挖掘是理解一个学科发展趋势及演变历程最关键的途径。而关键词又是反映一篇文献中最核心主题和主要内容的关键信息。因此,对关键词词频变化进行分析能够了解高校教师研究的热点。“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在同篇文献中出现时被称为关键词共现”[2],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能够反映与揭示某一领域当前研究热点及过去曾产生的研究热点[3],进而也能够迅速把握高校教师整体的研究轮廓。通过CiteSpace对970篇有关高校教师研究的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后,得到的关键词可视化结果图共有544个节点和527条连线(详见图2)。进一步按照年份对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列出高校教师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列表(详见表1)。

结合图2和表1中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及高频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判断后,笔者依据高频词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拐点将我国近15年以来高校教师研究的演化进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2年),此阶段出现的高频词为高等教育(34)、教师培训(16)、教师素质(15)等,细阅相关文献发现,这些文献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对高校教师问题进行研究。第二阶段(2003-2006年),此阶段出现的高频词为教师职业发展(32)、学术职业(24)、教师发展(21)、影响因素(14)等,相关文献以研究教师的教学发展及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居多,可将其归纳为从中观层面探讨教师职业发展问题。第三阶段(2007-2010年),此阶段出现的高频词仍为教学学术(19)和教师职业发展(16),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与上一阶段不同的是,该阶段的重要文献大部分都涉及国外教师教学学术及职业发展。同时,在此阶段首次出现了美国教师(11)这一高频词。可见,该时期有重视比较教育研究的特征。第四阶段(2011-2014年),此阶段开始出现评价(7)、制度(7)、学术劳动力市场(3)、流动模式与退出机制(11)等高频词,相关文献侧重于从微观层面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体作如下阐释。

第一阶段(2000-2002年):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探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这与当时高校扩招,对教师队伍的数量的需求增加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为了尽快促使高校教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与保障措施扩大教师队伍规模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该阶段的高频关键词则主要有高等教育、教师培训、教师素质、激励机制等。如黄淑华等人结合社会调查考察教师的综合社会地位,发现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个方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有重要影响。[4]周作宇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特殊性,需要摒弃以往在观念和决策中的常见问题,转变思路进行改革。[5] 闫秀平等人认为当时的在职高校教师受到文革历史原因的影响,人文知识普遍贫乏或先天不足,提出要重视和加强提高教师文化素质。[6] 梁红认为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减弱,而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能力以及独立意识相对增强,对此,提高能够综合反映大学教师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素养,不仅成为大学教师的时代挑战,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7] 朱旭东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内涵以及完善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8]这影射出该阶段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产生了从量到质的转变萌芽。高允奔认为应建立内外结合的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核心,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9] 孙美、陈旭东从管理学的视角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即要建立健全的高校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0]可见,该阶段高校教师研究不仅有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力”,也有提升教师积极性的“拉力”。

第二阶段(2003-2006年):转向从中观层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随着高校教师队伍规模的迅速扩大,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影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障碍不再是教师的数量问题,而是备受制约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因此,在此阶段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一度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该阶段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职业、学术自由、教师发展及影响因素等。如林杰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厘定,并建议要从中观的制度和政策层面上尽力为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如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完善教师培训和评估体系等。[11]同期,傅树京比较分析了P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与TDS(Teacher Development School,教师发展学校)的运作模式,认为二者均属于通过主体性参与和主体间理解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2] 张建平则从心理学视角分析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当包括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我认识、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13]姚利民等对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教学学术应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14]姚利民等还在另一项研究中提出大学教师若要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接受教学培训、及时实践与反思教学和研究教学,且这是大学、大学管理者和教师自己都要参与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15]朱新秤等从职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中考察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6]袁凌等通過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发现人际关系和领导与管理方面都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7]

第三阶段(2007-2010年):重视比较教育与本土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在该阶段学者不仅试图借鉴国外先进的相关经验,还侧重结合工作绩效的评价等手段,着重探讨教学学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以期通过促进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该阶段的高频关键词则聚焦于美国教师、工作绩效、教学学术及教学发展等。如潘懋元对高校教师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历史梳理,并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提出若干种可借鉴的国外高校教师发展方式以及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8]林杰等对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中形成的三种重要的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美国在教师发展中不仅注重教师个人发展,还重视组织发展,创造相应的组织结构与环境,同时在过程、结构和态度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的举措非常值得借鉴。[19]王光彦等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对促进教师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思考,并试图结合国外三种绩效管理模型,构建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20]操太圣和卢乃桂两位学者对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探析,认为关注高校初任教师的工作情境,寻求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帮助初任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并提出除了关注初任教师良好人际关系的营造外,制定合理规范的组织制度是促使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更长期稳定的举措。[21]王建华从教学学术的维度探讨了大学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并指出大学教师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学专业”的发展。[22]时伟认为大学教学是一种具有问题性、研究性、文本性和交流性等特征的特殊学术活动,建议通过学位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模式和校本教育模式等相结合的方式,突破大学教师单一的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有机的专业发展模式体系,从而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性。[23]可见,该阶段的研究重点并非是“老调重弹”,而是高校多年连续扩招,学生群体发生变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都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时代挑战,使得关注教师发展,特别是教学发展的话题继续延续,并始终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

第四阶段(2011-2014年):研究视域转向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可操作性的微观层面,研究视角从教育、心理拓展到组织、管理视角。该阶段的研究有两方面的侧重,一是继续延续前期致力于通过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水平,来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路径;二是结合组织、管理的视角,从高校教师队伍的流动、退出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该阶段的高频关键词是教学发展、高校教师发展、评价、学术劳动力市场、制度等。如张德良主张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同国家的大学教师发展制度规律后,他认为中国的国家控制与教师自主之间必须从“二元对立”走向“二元融合”。[24]王向东基于教学行为与制度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认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才是引导教师“会教”、“愿教”和“要教好”的良策。[25]杨茂庆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政策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如“远缘杂交”的招聘制度、任期制的聘任方式、“非升即走”的晋升制度、允许兼职的柔性机制等。[26]贾永堂认为大学学术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而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又受到大学教师考评制度的塑造,因此,他认为创新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对促进大学教师的教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建设性的主张。[27]魏戈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理论、技能方法、教学交流和制度促进等五个维度对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制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28]许波对大学教师聘任制中职务晋升的非学术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非学术因素是影响教师晋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克服其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为教师发展创造公平、公开的良好制度环境。[29]李志峰从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变迁角度,探讨了提升高校教师发展水平的问题,认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具有政府主导和高校自主相结合、以效率为中心、以岗位为核心的变迁特征。[30]可见,该阶段有关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热度一直持续升温,组织、管理研究视角的研究思路,更加拓展了对该问题的全面理解。

基于以上对高校教师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词频变化的分析,能够从整体上清晰地把握高校教师研究的演化历程。纵向上,是从宏观到中观、再从中观到微观层面的研究轨迹;横向上,则既借鉴西方、又立足本土,既有單学科视角、又有跨学科视域。进一步分析近15年的高校教师研究内容,不难发现,高校教师研究脉络的演化过程总体上呈现出了以下研究规律和趋势:(1)由教师队伍保障建设逐渐向教师专业发展建设转变。2000-2002年,相关研究偏向于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及保障措施,以满足社会发展;从2003年开始,逐渐关注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特别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2)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由教学学术向教学发展转变。教学学术向教学发展的转变,实际上,其背后的逻辑是从学理研究转向实践研究。(3)教师队伍建设由宏观性研究向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向发展。如绩效、聘任机制、流动和退出机制等。(4)教师队伍建设,并非一开始就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而是以解决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为起点和归宿。

三、高校教师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31],对把握某一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趋势起到关键作用。借助CiteSpace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寻找突现主题词,“可揭示某个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前沿及其演变,以及演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文献”[32]。为了探测出高校教师研究领域中最有潜力的研究问题,研究者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文献共被引图谱分析,得到图3和表2。从图3可以看出,高校教师文献共被引与主题词混合的关键路径图由276个节点和548条连线组成,模板值(Modularity Q,简称Q值)为0.92,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简称S值)为0.5854,说明网络聚类结果较为合理。

表2所呈现的是,通过CiteSpace进行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与提取主题词形成的叠加图分析得到的结果,该表中能够反映出在高校教师研究领域里不同时区内所聚焦的研究主题。表2中分别列出了14个主要聚类,以及各聚类的规模、轮廓值、主要标签词和平均发表年份等信息。以聚类0为例,该聚类共有28个节点,轮廓值是1;聚类标签词为工资分配制度、教师成本、师资建设、用人机制等(LLR算法);引文平均发表年份是1997。总体分析后发现,有关高校教师研究的文献共被引图谱共大致形成14个主要聚类,研究主题词主要有:师资建设、用人机制、教师发展、组织发展、相关压力、制度化、知识分子、评价指标、管理体制、教师素质、教师理念、大学校长、人际关系、身心健康、教学研究、学术职业、影响因素、职称评审、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等。结合图3、表2和研究脉络演进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基于教育、心理和管理等多种学科视角研究学术环境、相关压力、组织环境和制度体系等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高校教师微观层面研究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基于组织、管理的视域下对与当下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术职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制度管理、用人机制等的研究已对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见,继续基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等学科视域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微观层面的教学、评价、学术、压力、制度体系和学术环境等多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是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

四、结论

2000-2014年,有关高校教师的研究进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2年):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探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第二阶段(2003-2006年):转向从中观层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第三阶段(2007-2010年):重视比较教育与本土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路径。第四阶段(2011-2014年):研究视域转向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可操作性的微观层面的问题,研究视角从教育、心理拓展到组织、管理等视角。总体上看,2000-2014年,关于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研究规律和趋势:(1)由教师队伍保障建设逐渐向教师专业发展建设转变;(2)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由教学学术向教学发展转变;(3)教师队伍建设由宏观性研究向具有可操作性研究方向发展;(4)教师队伍建设,并非一开始就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而是以解决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为起点和归宿。而当前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评价、流动、聘任制、管理制度和学术劳动与高校教师;教学、学术与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微观的组织环境等。

参考文献:

[1]Chen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4,101(1):5303-5310.

[2][31]王圣云,吴丽红.国外教师权力研究热点与脉络演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方法的透视[J].外国教育研究,2014(12):114-122.

[3][32]兰国帅,张一春.国外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高等教育领域12种SSCI和A&H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2):87-98.

[4]黄淑华,陈幼华.教师社会地位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0(5):154-155.

[5]周作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12):20-22.

[6]闫秀平,陈龙娟.论大学教师文化素质的提高[J].中国高教研究,2000(4):77-78.

[7]梁红.大学素质教育要求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0(3):29-30.

[8]朱旭东.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1(18):43-44.

[9]高允奔.浅谈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江苏高教,2001(6):103-105.

[10]孫美,陈旭东.高校的激励机制与教师积极性调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9):42-45.

[11]林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6(1):56-58.

[12]傅树京.PDS与TDS: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6):7-12.

[13]张建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J].高教探索,2006(4):87-89.

[14]綦珊珊,姚利民.教学学术内涵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4(6):28-31.

[15]姚利民,綦珊珊,郑银华.大学教师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之路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6(5):41-45.

[16]朱新秤,卓义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5):56-61.

[17]袁凌,谢赤,谢发胜.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103-106.

[18]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5-8.

[19]林杰,李玲.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三种理论模型[J].现代大学教育,2007(1):62-66.

[20]王光彦,李元元,邱学青,等.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46-49.

[21]操太圣,卢乃桂.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52-57.

[22]王建华.大学教师发展——“教学学术”的维度[J].现代大学教育,2007(2):1-5.

[23]时伟.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大学教学学术性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8(7):81-84.

[24]张德良.国际视野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25-129.

[25]王向东.大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基于教学行为与制度关系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1(3):97-102.

[26]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政策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2(00):144-153.

[27]贾永堂.大学教师考评制度对教师角色行为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57-62.

[28]魏戈.国内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研究——来自北京大学的实证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4(2):34-40.

[29]许波.教师职务聘任制中职务晋升的非学术因素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2):148-149.

[30]李志峰.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变迁逻辑[J].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4):110-116.

(责任编辑钟嘉仪)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专业发展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