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亮
摘要: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片治疗)与实验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片联合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除副反应发生率外,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血清C-反应蛋白及随访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且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关于其病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与感染、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1-2]。溃疡性结肠炎进展缓慢,复发率较高,多发于青壮年群体中。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持续或反复性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较大损害。且近几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率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已经发展成为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抗炎、免疫调节为主,以往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复发率较高[3]。近年来,益生菌制剂的作用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次抽取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抉择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发者36例,复发者24例。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0.9±14.3)岁,病程3~67个月,平均病程(36.4±11.7)个月;实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1.3±14.5)岁,病程4~68个月,平均病程(36.4±11.4)个月。临床表现:对照组中腹泻者18例,腹痛者26例,黏液脓血便者8例,里急后重者13例;实验组中腹泻者20例,腹痛者23例,黏液脓血便者7例,里急后重者14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且经内镜、病理检查确诊;②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内容,且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并发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并发有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③存在精神障碍或交流障碍;④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方法 两组均接受补液、抗炎、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148)口服治疗,用药剂量为1 g/次,4次/d。实验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片联合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0950032)治疗,美沙拉嗪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药剂量为2粒/次,三餐前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4 w,比较临床效果。
1.4观察指标 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统计两组复发率。
1.5效果评估标准 参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愈:患者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消失,便常规检查显示呈阴性,结肠镜检查显示糜烂消失,溃疡愈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便常规检查显示呈阴性,结肠镜检查显示黏膜有轻度炎症或形成假息肉;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变化。治愈、改善患者所占比例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情况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下降程度更大,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2.3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了轻微的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对照组临床表现为便秘者1例,恶心者2例,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副反应表现为恶心者1例,头晕者2例,食欲减退者1例,发生率为13.33%。组间无明显差异(χ2=0.162,P>0.05)。
2.4两组随访情况 在随访期间,对照组中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26.67%;实验组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67%。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有学者认为[3],肠道菌群失调、遗传敏感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缺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以往治疗该病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临床效果不慎理想,且长期使用副反应大。美沙拉嗪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其通过抑制细胞内氧自由基形成达到抗炎症的作用。
近年来,肠道内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陈娟等[5]通过随访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便中和厌氧菌在急性期、缓解期数量减少,恢复期时大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但仍比正常人少,这提示肠道菌群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发展进程。故广大研究者致力于益生菌研发中,双歧三联活菌应运而生。国内学者王锐等指出[6],双歧三联活菌可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且对预防病情复发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证明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效果要优于美沙拉嗪单一用药。分析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点:①益生菌进入肠道中可紧密结合肠黏膜上皮,增强内源性屏障防御功能,抑制致病性细菌侵袭;②益生菌与致病菌竞争性黏附于上皮细胞表面,使上皮细胞分泌大量分泌黏液,并在细胞表面形成保护膜;③正常肠道菌群会产生细菌素、有机酸、过氧化氢等抗菌活性物质,达到抑制肠腔病原体生长的目的;④益生菌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的功能,且其能调节黏膜免疫系统,减少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炎性物质的产生。
本次实验还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大量研究证实[7],C-反应蛋白对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降低,表明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差异显著,表明联合用药的有效性。
两组用药期间,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头晕、便秘、食欲减退等轻微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一例患者出现肝肾功能異常症状,未影响正常治疗。且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加用益生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闻莺,丘洪,李英梅,等.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2):150-151,156.
[2]白冰.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97.
[3]许永春,冯青青,李春安,等.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6(3):47-49.
[4]王海英.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921-922.
[5]陈娟,康靖东,侯凤杰,等.美沙拉嗪联合灌洗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5):519-520.
[6]王锐,徐惠梅,张宝华,等.美沙拉嗪和肠道益生菌的联合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7):2547-2548.
[7]刘培香.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352-2353.
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