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宝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出重头戏,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写作有很大作用。在我看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正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采的花粉多自然酿的蜜就香甜。那么“花粉”从何而来呢?
一、来自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是学生“采花酿蜜”的第一“蜜源”。语文课本中的教材几乎都是经典名篇,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
(一)采集花粉——读背名篇,摸索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原《大纲》要求背诵一定数量名篇的基础上具体量化为80篇,可见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背诵篇目的“量”的积累。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背诵积累,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摸索范文的章法。课本中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就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芬芳。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引导学生品味:春花图中,作者是如何抓住特征写花的多、艳、甜,其间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了树花、野花,运用拟人、排比、比喻修辞方法,除写静景外还写了动景。学生从读中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读中悟到了写法。
(二)加工酿造——仿写范文,形成能力
如何引導学生将所采之“花粉”进行加工酿造呢?首先是进行仿写。引导学生仿写可采用全仿和点仿的方式进行。
全仿即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如我在教完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后,要求学生模仿本文的内容、行文思路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特定背景下的背影”。我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抓住了朱自清父亲的困境、老境、心境进行分析,要学生从家庭生活中寻找类似的动情点,细细观察和描写。据此,学生模仿出奶奶白发飘动的苍老背影,妈妈抽泣时的悲伤背影、父亲挑担时的摇晃背影等等。
点仿就是局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的“点”很多,我们可抓住句式表达、修辞、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进行分项仿写。如在教完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诗歌后,我让学生学写小诗词,一位同学有感于NBA球赛,仿照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句式写了如下诗句:“赛场风光,千次犯规,万次失误。望球场内外,教练最爽;观众席上,议论滔滔。文斯卡特,魔鬼舞步,欲与麦迪试比高。须他日,看麦迪时刻,让他求饶。NBA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奥胖毕比,略输灵巧;科比维德,稍逊风骚。一代天娇,弗朗西斯,只识篮下搞单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姚明最高。”这位同学之所以能写出如此风趣、幽默的观后感,正是因为他能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其次是进行变写。变写是仿写的延伸,主要有改写、扩写、续写等形式。改写可改变体裁、叙述顺序、人称、表达方式等。如在教完《木兰诗》后,我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对主人公进行心理、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扩写适用于比较简短的文章,它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来自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单凭学习课文是不够的,还必须从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帮助他们寻找、分辨更多更好的“蜜源”。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看报刊杂志。在班里开展“好书我推荐”的读书活动,要求说明推荐理由。指导学生做到读写结合,分类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体会,可与作者及书中人物对话等。为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等。还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特设了“精品欣赏栏”,专门展示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学生作品,供学生欣赏。
令我欣喜的是,由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学到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写作技巧,写起作文来,词汇丰富了,引经据典的,意到笔随。学生的习作多次获县、市各类征文比赛奖。班里的阅读氛围浓郁,乐于读书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收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
责任编辑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