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章彪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医学类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研与因素分析
——以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何章彪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 调查医学类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探讨手机依赖症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对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部分学生进行手机依赖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将有手机依赖症的人设为实验组,无手机依赖症的人设为对照组,就两组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手机使用年限、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睡前使用手机时间更长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手机依赖症的产生与手机使用年限、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睡前使用手机时间有关。限制手机使用时间,尤其是限制睡前手机使用时间是避免产生手机依赖症的重要方法。
医学类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手机使用情况
近年来,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3.06亿人,即中国91.6%的人拥有手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达到8.3亿人,其中约1/3为20~29岁的年轻人,且学生群体占比最高[1]。值得注意的是,随之产生的手机依赖也日益严重。手机依赖症为手机成瘾、滥用、焦虑等,主要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状态[2]。这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尤其在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显著。长此以往,他们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感到紧张,严重者甚至害怕与人交往。与此同时,长时间使用手机还影响视力。我课题组成员为探讨医学类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及手机依赖症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实施了相关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在校大学生1 200名,对其发放手机依赖相关情况的调查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1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3%。本次调研涵盖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在1 156个有效样本中,有365名男性,占31.57%,年龄19~25岁,平均(22.34±2.2)岁;791名女性,占68.43%,年龄19~25岁,平均(22.44±2.1)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 156名医学类大学生进行调研。
(1)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问卷。本课题组成员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手机依赖症的典型表现为依据制订问卷问题。问卷包括基础信息调查和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及对手机依赖症的认知情况调查三部分。
(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参照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教授关于手机依赖症的描述[3],结合相关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有关指导语,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匿名调查。正式调查前,选取50人进行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删除多余的条目,修改有歧义的条目,使问卷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手机使用情况、视功能情况及睡眠情况等24项。统一培训调查员,以保证调查质量。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非常不符”到“非常符合”分别评1~5分,得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程度越严重[4]。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1 156名大学生中,共有手机依赖症者671名,占58.04%。这说明医学类大学生中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将有手机依赖症的671名大学生设为实验组,无手机依赖症的485名大学生设为对照组,就两组学生手机使用年限、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睡前使用手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手机使用年限越长的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的比例越高,其中实验组手机使用年限为10年以上的人数占比达57.08%;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越长的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的比例越高,其中实验组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大于10小时的大学生占60.19%;睡前使用手机时间越长的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的比例越高,其中实验组睡前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的人数占比达61.98%,见表1~3。
表1 两组大学生手机使用年限比较(%)
表2 两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比较(%)
表3 两组大学生睡前使用手机时间比较(%)
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普遍,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由于部分大学生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面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环境,缺乏自制力。其二,在日益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大学生迫切渴望一种适合他们身份和经济承受能力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因此手机便以其便捷、经济等优势成为大学生缓解压力的首选。其三,很多大学生希望借助手机减轻孤独感,在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寻找虚拟朋友,以满足其沟通和情感的需求。大学生渴望获得外界信息,而通过手机上网等功能,能够便捷、迅速获取信息,这也使得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5]。
据本次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的产生与手机使用年限、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睡前使用手机时间均有关。限制手机使用时间,尤其是限制睡前手机使用时间是避免产生手机依赖症的重要方法。另外,当个体获得越多家人及朋友的关爱,其手机依赖程度越低;反之,当大学生无法从外界实现心理诉求时,就会通过手机来获得。此外,从高校监管角度来看,大学的生活比较自由,来自教师的监督和支持相对于中学时大幅下降。而部分高校引导教育不到位、监管体制机制欠缺、不良学习风气以及严进宽出的招生政策等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症的重要原因之一[6]。大学生由于过分依赖手机,长期远离真实的情感与生活,忽视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其现实人际关系逐渐紧张。因此,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刻不容缓。
[1]聂岚,刘玉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分析及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270-272,276.
[2]于臻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研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威海市高校为例[J].赤子,2015(11):158-159.
[3]肖竺,梁艳.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12):172-173.
[4]陶舒曼,伍晓艳,刘业好,等.医学生的自伤行为与手机依赖及抑郁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6):472-477.
[5]倪柏竹,刘清明,张宁,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及影响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4):269.
[6]王锐烽,罗欢.手机依赖症的研究进展[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1):62-66.
G526.5
B
1671-1246(2017)04-0084-02
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及视觉生理影响研究”(SKL-2016-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