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城 唐天东 李连声
(遵义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贵州 遵义 563000)
遵义市主要源头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
朱兴城 唐天东 李连声
(遵义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贵州 遵义 563000)
本文介绍了发源于遵义市境内的几条主要河流基本概况,综合分析其水质变化,结合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水污染防治计划及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源头河流;对策;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1],不仅威胁生物的生存,增加水耗,减少可供水量,加剧水资源紧张,而且对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同时水域的污染也使水域景观恶化,降低了旅游开发价值[2]。
遵义市河流分属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属长江中上游流域。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6.2%,流域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1.7%,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52%,废水排放总量也占全市70%以上。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出境断面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民生,更事关长江“黄金水道”水质的持续改善。“源净则流清,本固则丰茂”,作为长江中上游的“毛细血管”,努力作好上述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源于遵义市的主要河流涉及六大河流,包括乌江水系的湘江河、芙蓉江和洪渡河,赤水河水系的桐梓河和习水河,綦江水系的羊蹬河和松坎河(羊蹬河和松坎河流域紧挨在一起,且两条河在流出省界后不久即汇合在一起,故以羊蹬河为主进行调查分析),境内流域面积26 514.6 km2。河流分布见图1。
2.1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1)水环境质量现状
2015年,遵义市各主要源头河流干流上游水质基本达到Ⅱ类标准。干流中游,洪渡河、羊蹬河、松坎河、习水河、芙蓉江基本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受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影响,水质基本达到Ⅲ类要求;湘江、桐梓河中游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影响较大,水质整体较差,主要超标污染因子包括氨氮、总磷等。干流下游,出境或末端断面水质除洪渡河达到Ⅱ类标准外,其余均为Ⅲ类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等。
图1 遵义市主要地表水监测断面分布图
水质情况见表1。
表1 2015年遵义市主要源头河流干流(境内)水质状况表
(2)污染来源分析
2015年,遵义市主要源头河流流域内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达13 138.68万m3,占废水排放总量的91.95%,工业废水排放量1 136.79万m3,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96%。可以看出,流域内城镇生活废水为主要的污染来源,其次为工业废水。同时,生活垃圾年排放量达62.14万m3,也已成为流域内困扰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
表2 2015年遵义市主要源头河流流域污染物来源统计表
2.2 存在问题
(1)地表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湘江中心城区丁字口至打秋坪国控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龙溪桥至黄坟嘴段超标严重。桐梓河流域开发强度不断增大,圆满贯水库水产养殖无序发展,桐梓河干流氮、磷污染日益突出。羊磴河入境水质铁、锰超标严重。
(2)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不合理
流域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结构中,以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工业为主,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部分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或者未按规划布局入驻企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3)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管水平较低
流域城镇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雨污分流不彻底,跑、冒、滴、漏、渗现象较为严重,污水收集处理率低,污泥未按规定进行收集处置。大部分乡镇未建设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少数基础设施选址、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论证。部分环境基础设施运管体制不顺,少数城市污水处理厂至今未明确运营主体,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技术及管理经验。
(4)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
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度施用,农膜无序使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彻底,加重了地表水和次级河流的污染。流域内农村生活面源污染严重,生活污水横流、垃圾乱倒,沿河而建的众多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基本无相关治理措施。
(5)环境风险管控能力及机制亟待完善
流域内道路运输存在环境风险。流域内多数县、市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置和应急监测能力,环境应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6)环保意识不强,违法现象屡禁不止
流域内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保投入明显不足,运行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和责任心,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
3.1 秉持创新理念,完善管理手段
一是以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为契机,围绕我市主要河流制订《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通过法律手段来落实保护措施。二是制定主要河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根据流域经济发展情况和水质控制要求,按水体类别和功能实施分段保护,区别对待。
3.2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
成立遵义市主要源头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行政执法,加强区域合作。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对流域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3.3 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追究
认真落实《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将主要源头河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考评指数优劣状况作为综合考核流域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大幅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的权重,按照流域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全面推行流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3.4 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的现代特色工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海绵城市、公交都市、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树立大农业理念,走山地特色优质高效农业现代化之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3.5 制定调控对策,加强执法监管
(1)改善环境质量,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加强水污染防治。开展主要源头河流骨干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与水生态修复。加强流域城镇和重点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收集管网和垃圾收运设施。强化工业污染源整治,推进再生水利用试点。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处置及畜禽粪便处理和综合利用。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积极推行农业生产固废综合利用或集中处理机制。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引导企业优先采用无废、少废、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加快新型建材推广步伐,积极开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大力推进老渣场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建设可分区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加快医疗机构中转、临时贮存设施以及乡镇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建设。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造成土壤污染。摸清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底数,开展日常监测和预警。确定土壤污染防控重点领域、区域,开展典型污染土壤尤其是化学污染场、主要农产品产地、饮用水源地、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工作。
(2)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建立协调统一、运转高效的环境保护监管体系,继续加强流域相关县级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应急、辐射安全监管等规范化建设。全面建成主要源头河流国控、省控及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环保数字化平台,全面监控重点污染源、产业园区污染排放和地表水环境质量。
(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环保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依法查处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关闭和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能,禁止采用被限制类、淘汰类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环保执法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构。
(4)开展循环工业经济建设,鼓励企业购买“环保管家”服务
创建循环经济园区、低碳经济园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取水量。鼓励相关流域园区、企业委托专业的“环保管家”针对自身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完善和处理。
3.6 推动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文明
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流域内乡镇、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初步建成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生活垃圾网络化处置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畜禽养殖规划,实施种养一体化,推进畜禽养殖与生态农业及旅游的农牧旅一体化发展。
以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为目的,以流域主要支流和行政区域为单元,以河流末端断面或出境断面主要指标浓度达到Ⅱ类为考核指标,积极推进相关县市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活动,进一步夯实生态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石漠化综合防治-水土保持区)为支撑,以交通沿线、河湖绿化带为网络,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城市绿地、农田植被等为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流域区域性生态屏障。
3.7 加强环保宣传,促进公众参与
以电视公益广告、漫画等形式在公共场所及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倡导树立水生态文明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实行环境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 王海宁,薛惠锋.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34( 2) : 24 - 27 .
[2] 王海鹤,周宁.“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环保科技,2016,22(4):24-27.
[3] 杨树峰. 沁河源头保护区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西科技,2012,27(6):28-30.
[4] 黄少燕.重要水源地水质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4):65-67.
Countermeasure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source rivers in Zunyi City based on the water quality status quo analysis
Zhu Xingcheng,Tang Tiandong,Li Liansheng
(Zunyi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Center,Zunyi 563000)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basic situation and variation of water quality of the major source rivers in Zunyi City,together with information on status quo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iver basin, this paper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may serve as basis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uthority to mak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la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
source rivers;ecologic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2016-10-20; 2016-11-28修回
朱兴城,男,1986年生,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物理化学,环境保护。E-mail: 284788029@qq.com
X8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