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有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故后人又称其为“樱桃进士”。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而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传世。
他的许多词作,表现出怀念故国的心情,抒发丧失山河之恸,还多角度地表现出亡国后遗民们飘泊流浪的凄凉感受和饥寒交迫的生存困境。但他没有直接反映时代的巨变,而是采用“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女冠子》)的方式,于落寞愁苦中寄寓感伤故国的一片深情。如“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高阳台》),“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贺新郎》),“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梅花引》)等,都包含着山河易色、无处容身的悲哀。
蒋捷的词风格多样,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清代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刘文房(刘长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蒋捷的词作,被古人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
声声慢·秋声①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②门、不锁更聲。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③。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释:
①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②亦作“丽樵”。华丽的高楼。
③蛩声,蟋蟀的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