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固然有一点缓不济急之嫌,然而总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能够照着我们的四周使之光亮起来。”在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班主任就是不可或缺的点灯人,用自己的智慧与爱,为学生照亮前程。
班主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经验型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制度化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管理。仅仅停留于“经验型”“制度化”管理的班主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群体。在这三个层面的管理中,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基础就是构建班级管理文化。
班级管理文化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交往、交流与磨合而形成的价值观、价值取向、群体意识、班级舆论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班级管理文化建设不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也不是一次班级文化比赛就能较出高下的,而是贯穿在班集体建设的整个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每一天、每个常规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如此才能构建出有生命力的班级管理文化。以下是笔者在班级管理文化建设中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一、建立集体认同感,
走好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第一步
班级管理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好的契机是在班主任接手管理班级之初。无论是中途接班,还是从起始年级带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最初一周到一个月,是班级文化初步成型的时期。如何构建班级管理文化,班主任应该在接任之初做一个基本规划。笔者通过如下途径来建构自己的班级管理文化。
在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笔者会预先准备一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人生观、价值观。笔者将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最关注、最集中和最敏感的几个话题作为开学第一个月主题班会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探讨,以达成共识。通过这些共识来构成学生初步的集体认同感,也让学生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集体时就意识到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也不是几个班委的班级,而是由全体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对这个集体产生认同感,这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基础。真正有效的德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而是教师通过给学生创造环境,给予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个班级中建立集体认同感,是融入集体的第一步,也为将来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做准备。
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和谐班级氛围
一个班级是否能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构建有生命力的班级管理文化,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此,笔者有以下两点做法。
1.内在激励
有一句话笔者总会在接手班级的第一天告诉学生:教师不会以你们的成绩来评判你们的好坏。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教育决不能把他们当作一个个泥团往一个模子里按,而应当为其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让他们各自发挥能动作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多种可能性。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成绩上的激励也应当努力内化,不停留在分数本身,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学生喜欢教师,如入胜境,自然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教师要把关注点从成绩上转移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培养等方面,并且要寻找每个学生在这些方面上值得肯定的闪光点,真正做到“内在激励”。
2.“师表”激励
常言道: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这句话说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一个班级呈现的风貌。要使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班主任首先要拥有这样的人生观;要帮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班主任自己就得有意识地养成这些良好习惯。这也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不是一句高高在上的口号,也不是只有作为标杆的老前辈才能做到,而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当努力做到。班主任每天呈现在班级学生面前的精神状态,处理班级事务的态度,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都是一种“师表”,也可以作为一种对学生的激励。
归根到底,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努力做到使教育适合每个学生,这才是最好的激励。
三、注重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让班级管理文化具有生命力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思想品德以至影响其整个人生的发展。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教育,他在《教育与人生》一文中指出:人生观教育,一是“认识自己”,二是“革新自己”,三是“成就自己”。叶老认为青少年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行动,作出必要的改变,进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自我意识有了一个阶段性的飞跃,对于问题也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但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处于一个不稳定时期,很容易主观、盲从、受干扰。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青少年容易受到各种社会导向的冲击,价值观的务实化、趋利化对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于如今的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班主任,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是构建班级管理文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的语文课堂时常成为熏陶学生心灵的家园,让学生从对文字的品读中走进人生百态,汲取精神力量。同时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如针对本学期高二学生小高考过后的浮躁心理和目标意识淡薄问题,笔者开展了一次名为“十年后的自己”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对未来十年的愿景反思现在,重新定位目标,寻找继续前行的动力。此次班会活动在学生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收效甚好。只有把形式多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带进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進一步促进班级管理文化的构建,使班级管理文化不再停留于表面而真正具有生命力,在班级的发展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良性的班级管理需要的不是指令和强制,而是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班级管理文化。班级管理文化要具有生命力,才能在班级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才能有效地促进班级发展,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会内化为所有学生的日常习惯,班主任的指令要求会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遵守的“心灵”尺度。这样,每个学生会真正认同班级、热爱班级,在一个充满着快乐、幸福的班级之中学习、生活,班主任也更能在工作中收获成功,体会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美妙。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