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佼+张建国
摘 要:传统村落是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传承中逐步发展所形成,凝聚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随着城镇化加速,传统村落正在逐年递减甚至消失,传统村落所包含的建筑、景观、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面临支离破碎或消失的局面。因此传统村落的当代价值更显得珍贵。本文通过对丽江宝山纳西族石头城村落景观赏析,对传统村落景观的延续与再生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村落 景观赏析 宝山石头城
陶渊明著名的《归园田居》曾勾勒出村落朴实的居住环境和恬静美好的生活画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反观当今社会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加速,多数传统村落引以为傲的人文景观和地貌特征逐渐被修整,所居住的传统民居被推倒后修葺新的住所,城镇化的建设使我们忙于奔跑向前,蓦然回首才发觉故乡已是面目全非。村镇盲目拆古建新的建设和过度的商业开发,伴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积淀了几千年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也渐渐湮没。
当今遗存的传统村落涵盖了巨大的历史、社会、经济、艺术等资源。在国家颁布前三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中,云南省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丽江土地上共计48处传统村落,占比全省9.5%,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共计21处传统村落,占比丽江市43.7%。由此数据可见,玉龙纳西族自治区内传统村落是丽江市传统村落重要组成部分。该片区域自古以来都属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也较好地保留了从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县城地处藏滇地槽与扬子淮地台,展现出该片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形态。由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当地地貌丰富,因地貌的差异,将村落划分为山地、半山地、坝区类型。
一、石头城村落的美
丽江宝山石头城是玉龙纳西自治区山地村落景观中的一颗明珠,石头城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境内,现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该城建在一块隆起的天然蘑菇状岩石上,依靠地貌特点建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故名为“石头城”。宝山石头城自元朝元年间建成,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洗礼,随着勤劳的纳西族人在这里开拓发展传承,使得城内奇绝无穷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相结合。
1.自然美。上天馈赠,原始自然景观。石头城当地地处低纬高原地带,整片村落高差极大,建设于峡谷中,周边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该城四周围绕的山脉错落有致,金沙江水流淌在山脉之中,江水蓝绿如璞玉,正是大自然匠心独具的杰作。远看石头城村犹如小小的一叶扁舟荡漾在金沙江旁,近看又奇观险峻,气势磅礴。城内外悬崖峭壁的地貌,曲径通幽的峡谷,蓝绿如璞玉的江水,湛蓝纯净的天空,每一帧的动态图都能呈现出石头城自然独特的生态景观魅力。
2.建构美。因地而建,绝壁上的独舞。石头城内城整个村落构建于蘑菇形的岩石上,开拓者们遵循“天人合一”的建造观念,村落充分顺应地形使得城内布局垂直向的错落布置和组合。石头城村落中的民居均为纳西族传统民居,正房朝南,多以两层木结构楼房为主,也有部分三层楼房,石头基较高,底层用于圈养家畜。巷道形态由纳西族民居根据自然地形和朝向挤压所形成,而且整个村落处于坡上,村内巷道顺应着山势起伏,建筑与空间巷道对整个村落的形态起了支撑和串联作用。在巨大的高差下,仍然保持纳西族民居的特色,同时与地形契合,家家户户都有整修好的厦子(即外廊,院落)。由于石材资源丰富,都会依石而建,民居注重门楼外廊等装饰。
3.民俗美。民族意识,纳西文化的汇聚。宝山石头城承载着“元跨革囊”的历史,保留着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在这块巨石上承载着纳西族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宝山石头城原是古羌族南迁的经过地,在不断文化渗透中的民族迁移、征战、融合中,使得古羌族后裔即现在的纳西族居民也延续了石崇拜的文化。石头城有丰富的石材资源,人们不仅随地造城,更利用天然岩石制作出各种石床、石桌、石凳等生活用品。石頭城村内祭祀、婚嫁、丧葬等习俗皆按照传统形式进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民俗风貌的象征。
4.历史美。人文要素,村落历史的遗迹。石头城是古羌族后裔跨川进滇向南迁移的地点,同时也是束尤氏族入云南的第一处聚居点,这片村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自元朝时期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越过雪山关门的太子关时期,就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石头城内城内只有一个入口,极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距石头城约一千米的血滴求子洞,因自然而成,属于当地纳西族原始生殖崇拜遗迹,也是当地人求子的去处。克灵溶洞,位于石头城左侧太子关附近,从远处观望酷似忽必烈南征时骑马踩踏出的马蹄印记。石头城中的景观节点和众多的遗迹展示出了历史细节和场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5.生态美。生态系统,巧妙自如的灌溉。宝山石头城是在悬崖上独立的传统村落,南、北、西三面悬崖,东面直入金沙江峡谷约为40°陡坡,面对高山峡谷复杂多变的空间,生活在石头城这片土地的人民依山就势地修成梯田。与梯田之乡元阳哈尼族梯田有所不同的是其灌溉系统的独创性,当地人并不是上田满水,水流灌溉下田,而是每块田都有暗渠水口,灌田水口组成的浇灌网络。梯田灌溉的时候堵住暗渠水口、水就会灌溉整片田地。堵住灌田水口,打开暗渠水口,水就会从暗渠流下浇灌下一层田地。当地的梯田形态景观不仅合理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同样也凝聚了当地人缜密的生活智慧。春去秋来,从石头城村落高处欣赏人工巧妙设计结合的自然形态的梯田景观蔚为壮观。
二、石头城村景观美的延续与再生
传统村落景观即为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体,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是园林多为人工再现自然,而传统村落则是人类活动基于自然而成,适宜改造,适应当地现状,聚集了群众智慧,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1.认同与适应。从旧石器时代起的聚落,逐步到民居和城镇村落,至今千篇一律的城市化中,设计师们需要深入研究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村落文化,这样对现有的传统村落进行借鉴和学习对于建设当代的城镇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追求更为舒适的环境,打破传统的同时也需要合理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以石头城为例,首先完善传统村落供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积极地引导当地村民开展传统纳西民居修建和改造,提高民居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其次鼓励村落群众商讨划分责任承包区,对公益性基础设施、环卫设施划分。最后加强当地村民教育与旅游指导,提高当地村民素质,带动村落特色人性化旅游,提高居民经济和居住品质。
2.共生与对话。传统村落是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传承中逐步发展所形成的,凝聚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近年来传统村落正在逐年递减甚至消失,更令人担忧的是随村落的消失,传统村落所包含的建筑、景观、民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内部的文化会面临支离破碎和消失的局面。
每个独立个体的村落如不同的社会,形成了“勤劳自力”“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但缺乏长远共生发展的价值观。为了追求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和推广传统村落价值,可对当地细致考察后,依托生态、古镇、人文等资源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如旅游度假、特色农业、古镇观光等。将石头城合理设计为一个可循环的有机生态圈,让村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也要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状况。石头城这样一个优美淳朴的山寨无疑是吸引人们前往的动力,首先抓好石头城旅游建设,修整好交通设施和当地居住条件;其次建设好“绿色循环”的产业基础,以现有的梯田发展观光游览体验,形成高起点、低碳化、体验型、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再次与设计类机构与学校合作,找准当地文化信息切入点,将文化融入进特色产品中。
3.寓于共性,追求个性。传统村落是一本书,书中描绘村落的民族、民生、历史等。每个传统村落都是独立的个体,当我们在广泛保护整体传统村落的同时,也要寻求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个性差异。登上宝山石头城村落广场,可见当年为了防御外地入侵,纳西族民们设置的防御城墙和信号台;行走在宝山石头城的石铺地上,可以体会纳西族民居在石头上建造的文化;路经纳西族家里一代代相传的石凳、石床、石桌已经磨的毫无菱角,每件都是村落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延续传承。在对自然与人文景观追求的同时,也需要因地制宜考虑村落发展和保护策略。不然多年后就只能在照片里看到这样景语情语交融的村落了。
三、结语
现当代的城镇规划越来越粗糙,每当遇到自然灾害会出現诸多问题,反观古代传统村落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中华民族含蓄、内敛、平衡等美学观念在中国传统村落得以体现,村落中木质结构的梁、柱、檩、椽、斗拱、户牖在构建美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当代建筑师创造好新建筑同时也需要我们考虑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村落建造文化,不深入研究本民族的文化终究做不出妙品。所以对传统村落进行借鉴和学习对当代城镇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借鉴价值都不可同日而语。
参考文献:
[1] 刘恋.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 段德罡,刘波,申研.以“用”促“保”——丽江宝山石头城保护实践[J].华中建筑,2012(6).
[3] 刘森林.中华聚落——村落市政景观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作 者:郑佼,昆明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张建国,昆明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名作欣赏·中旬刊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