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2016年9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开始从一年级使用。教材改变了先教拼音的传统模式,从“天地人你我他”汉字学习开始。一年级要认识300个基本字。学生学龄前到底识了多少字呢?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研究。
我校2016年一年级共有新生366人。在入学一周后,我们对一年级全体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主要内容为课本识字表生字。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学生识字状况,分析形成的原因,有效实现在生活中识字,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扩大阅读量,解决“汉字难学,汉字难认”的困扰,探索新教材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依赖一年级七个班的语文教师。老师们采用逐个检测的方式,对一年级300个会认字的认读情况进行统计:
能迅速认出90%以上的有107人;
能迅速认出80%以上的有59人;
能迅速认出70%以上的有23人;
能迅速认出60%以上的有13人;
能迅速认出50%以上的有14人;
能迅速认出30%以下的有107人;
只能认出10%以下的有43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当今一年级的新生对汉字已有了相当的认知,这说明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在发挥作用,促使儿童的汉字学习有提前的趋势。但是从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看,识字水平发展不平衡,学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受调查的366名学生中,有313名已经上过幼儿园,约占调查人数的85.5%,他们已接受了相关内容的学习。
(2)与学龄前期的家庭教育有关。凡家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也较高,反之则较低。
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给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对不同水平的新生,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与识字愿望,才能让全体学生的汉字认知水平在原基础上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和一年级语文教师达成了如下共识: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去组织教学。这样,能很好地体现识字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符合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满足那些识字认知水平已经较高的学生的需求,否则在入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将要重复学习他们早已学会的知识。如果处理不好这一矛盾,其一种结果就是部分学生因学习进度太快,难度太大,学不会,跟不上,造成畏难的情绪,甚至厌学或丧失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班级上的“学困生”;另一种情况就是另外一部分学生会认为学习是比较简单、轻松的事,从而养成自满、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三、调查后的教学建议及对策
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对策:
1.倡导生活识字,寻求家长支持,走开放之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开学初,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学校橱窗、廊道、图书室、班级值日表等,激励学生在校园内自主识字。发动家长带孩子“逛超市”“记广告牌”“看动画”“当公交站牌引导员”“设计旅游景点集锦”“搞动物运动会”“开展商品包装展览”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识字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引领学生到生活中识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一个月后调查发现,60%的学生能准确读出40个常见词语,40%的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机”“站牌”“班级”“酱油”“保护”等词语能读出来,但是单独分开后将“机”误读成“视”,把“班”误读成“级”,把“油”误读成“酱”的现象很严重。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字理识字教学,力争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归类、理解能力,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的识字积极性有所提高,实现了家校合作。
2.利用活动提高识字兴趣,激发识字愿望。延伸课堂识字途径,增加识字容量,结合课内外阅读拓展识字。如开展“识字方法大比拼”专题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和识字途径,激励学生交流识字“秘诀”,在班上推广经验。开展“识字大王”竞赛活动,看谁认得多,看谁读得准,比谁读得快。把每天课外认识的字剪贴整理下来,建立个人“识字剪贴册”,在班级定期展示。开展“今天我读报活动”,激励学生主动识字,体会识字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积极调动孩子们的“眼、耳、口、手、脑”一齐“动”起来,“活”起来,以“动”激发识字兴趣。利用我校每周两节阅读课时间,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每节课结束时组织同学开展“摘苹果”“夺红旗”“打擂台”“开火车”“找朋友”“小老师”等儿童喜闻乐见的识字游戏和“讲故事”比赛。在2016年12月份针对一年级孩子的“阅读课”和课外阅读喜爱程度进行调查,90%的学生喜爱阅读课并回家热爱阅读,60%的学生能够回家主动阅读,能在家长的协助下将阅读感受发在班级的“大阅读活动”微信群里。
3.课堂教学分层设计,布置阶梯性作业,鼓励识字多的学生开始进入汉字阅读。充分利用我校“阳光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有效利用课内外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教学,实行“兵教兵,兵带兵”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你、我、他、口、耳、目”等200个左右的简单字,合理划分小组后,让识字量中等的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教给不认识这些字的学生,采用小组奖励制度,促进学生识字兴趣。教师在课上对班级学生也采取分层管理、分层教学的原则,例如,张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识字量较大的杨家浩同学提出能够正确认读本课内容后,可以自由阅读小短文,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由他来领读,既检查他的掌握情况又树立他的自信,既实现优等生的优势,又激发继续识字的欲望。以杨家浩同学为例,一学期阅读量达到3万字以上,经抽测,该同学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生字表一、表二的800个生字能够迅速正确读出字音。对于识字量中等的同学主要以调动兴趣为主,让他们在课堂上做小老师引导其他同学认识,這样学生能够轻松地在课上掌握所有生字。识字量少的白玉同学,课上教师深入小组帮扶,课下小组互学,一学期下来白玉同学也基本完成一年级的识字任务。课后作业的设计有难易之分,让孩子感受不到压力。
4.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特点,丰富识字教学形式,使识字由难变易。注重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去组织课堂识字教学,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如: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教师通过引导观察画面,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具体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实现看图识字,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学生识字方法,通过利用对对子识字、形声字识字、象形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会意字识字、韵语识字、儿歌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不同的方法识字。整合拼音教学、课内阅读、语文园地等板块,做到及时巩固,重复再现,增强学生的识字信心。合理调整教学时间,对于学生较熟悉的、生僻的课时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拓展有方。
四、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其识字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汉字认知水平普遍提高,识字少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关注较多,展示的机会较多,进步较快。识字量大的同学在小组学习时较独立,由于对他们的要求不断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学期结束,我们抽调了一年级7位语文教师推荐的识字量大的7名学生进行阅读量调查,发现于秋婷、杨凯伟、杨家浩、徐竟童、林雨彤、于镇萱、吴恺等7名学生的阅读量都在3万字以上,他们能够语言流畅地讲绘本故事。他们古诗词积累范围广,数量大,在我校2016年12月12日举办的“中华古诗词大会”中分别获一、二等奖。由于积累多,他们课堂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尤其是在看图说话、生字组词这些环节思维活跃,叙述清楚。在测试中发现,一年级识字量大的同学高达2300字,识字量小的也能达到500字左右。在看图写话中,学生想象丰富,懂得用词,错别字和注音现象明显比往届一年级减少。
实践证明,摸清一年级入学新生识字认知实际状况,在课堂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的有效办法。正应证了那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