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庆连
摘 要本文以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为主要理论框架,对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话语构建动机,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伯克的戏剧五因理论与方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修辞运作;动机
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多种修辞批评范式为人们分析修辞话语的魅力或“威力”提供了理论工具。本文试将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运用到政治演讲中,着手分析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不仅可以探究该批评模式在政治领域内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可用来揭示政治演讲中的修辞运用以及在其背后隐藏的动机。
1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与五要素分析法
作为西方最流行的修辞批评范式之一,伯克的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把人的语言看作戏剧并对其进行评论,试图解释为什么在某种场合下人们用什么方式做了什么事。它还是通过分析戏剧主义五要素和关系比来揭示修辞动机的有力工具。
伯克以其戏剧观研究语言,提出戏剧主义五要素分析法。他将行动、场景、行动者、手段和目的作为五个因子,并且将这五因子结合起来,构成十对基本关系:行动与目的、行动与方法、行动与行动者、场景与行动、场景与行动者、场景与目的、场景与方法、行动者与目的、行动者与方法、目的与方法。由此可见,如若我们将两个因素的位置互换,那么我们又能得到另外十对比例关系,而且两因素所存在的因果关系都在每一对比例中体现出来。
2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戏剧主义修辞批评
为了让黑人同美国白人一样拥有同样的权利和自由,美国黑人领袖小马丁·路德·金 于 1963 年 8 月23日在华盛顿林肯记念堂前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集会上发表了“I Have a Dream”的政治演讲,演讲中马丁·路德·金充满理想又满含深情地呼吁黑人为自己争取真正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并为之斗争,极富鼓舞力。
从对《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分析中,可以发现以下五个因素:(1)行动:用《我有一个梦想》这样一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演讲呼吁黑人为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作长久的斗争。(2)行动者:马丁·路德·金。(3)场景:由25万黑人和极具同情心的白人在林肯纪念堂前共同举行和平集会。(4)目的:号召黑人为自己的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作长久的斗争。(5)手段:演讲。
演讲者马丁·路德·金演讲的目的是唤起美国白人对黑人所受遭遇的同情与怜悯,呼吁黑人为自己的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作长久的斗争。对于场景,由于美国总统林肯对黑人予以莫大的同情和支持,因此演讲者是在25万黑人和具有同情心的白人举行和平集会时,在林肯的纪念堂前开展的。该场景对演讲者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非常有利。对于行动者马丁·路德·金来说,他是黑人,并且出生于一个种族歧视极其盛行的美国南部城市。他从小就成长于黑人居住区,并在黑人学校学习。所以,在童年时期,他就有一种改变黑人现状的愿望。对于手段,非暴力抵抗就成为他极力提倡的斗争形式。并且他是一位善用修辞的语言大师。没有修辞的演讲是苍白无力、不可想象的,因此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不是采用了暴力的形式,而是采取了富有韵律的演讲的形式。在演讲中的每一次鼓掌,就是一次修辞的巧妙运用,或是比喻,或是排比,或是仿擬,或是头韵, 他皆用的淋漓尽致,既丰富了演讲主旨,又在很大程度上撩动了听众之心,使听众情绪不断高涨,这都为这篇演讲的目的做了铺垫。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该演讲中的戏剧五因的关系安排如下表:
以演讲中几段比较有代表性的语篇为例,可看出马丁·路德·金是如何巧妙地运用修辞话语来为上述目的服务的。首先是贴切的比喻,明喻及暗喻反复出现在马丁·路德·金在政治演讲中。独立宣言在该演讲中被看作是灯塔,把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比作不义之火。演讲中对明喻及暗喻的反复交替运用不仅体现了黑人们对林肯的尊敬、拥护和爱戴,而且表达了他们对种族歧视的排斥与痛恨,所有这些都深得人心。第二句中,他将穷困的孤岛比作黑人的遭遇,一方面,他不仅形象地将黑人的现状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他还将黑人对民族平等、自由的渴望表达的淋漓尽致。其次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在演讲中,他用给力的排比不仅将黑人为自由、平等斗争到底的决心展现出来,而且还表达了他们对未来自由平等的生活的渴望。第5-8句均用 “ 一百年之后……”开头;在第20-23句中,开头连续运用了四个“现在是时候……”;第52-59句均以“ 我有一个梦想…”开头,这些气势磅礴的排比一方面将演讲的主旨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听众眼前,另一方面又传达了黑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迫切希望,另外,还激发了听众的情绪,增加了演讲的号召力。另外,他还巧妙的运用了反复。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混合搭配运用反复与排比,连续四次运用“一百年之后……”突出强调黑人被奴役、被歧视的时间之久;他还在演讲中连用四次使用“现在是时候……”突出了黑人为自由、平等而斗争的时间之迫切;对“我有一个梦想……”的八次反复运用将黑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与憧憬展现出来;最后对“让自由之声从……响起来”的八次连续使用使演讲达到高潮,将对自由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富有强大的鼓舞性。
由对该演讲的修辞分析可以看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之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离不开它精妙的语言。所有这些修辞话语背后的动机归结为一点:让听众对该演讲及演讲者达成同一,让无数受压迫的黑人为自己的自由权利而奋斗,从而达到演讲的目的。
3 结语
本文试将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运用到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政治演讲之中,很好地说明了该理论在寻找隐藏在各种修辞背后的强烈动机有很强的实用性。演讲中马丁·路德·金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对成功实现修辞目的、诱发受众合作有积极的作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并掌握他的这些演讲技巧,从而使演讲生动形象,鼓舞人心,极具感染力。
参考文献
[1]FOSS S K.Rhetorical criticism:exploration and practice[M]. Illinois:Waveland Press,Inc,2004.
[2]邓志勇.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略论[J].修辞学习,2007(02):36-40.
[3]鞠玉梅,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J].外语学刊,2003(04):73-77.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