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泥工游戏是一种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空间想象能力的活动,泥工游戏作为美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孩子们喜爱。幼儿在游戏中逐步掌握用手和一些简单工具塑造各种物体的方法,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物体的不同侧面,感知物体的立体性,发展空间立体感,并增强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小班幼儿年龄小,肌肉尚未成熟,手眼动作不协调,往往在泥工游戏中表现出水平较低、技能匮乏的共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培养兴趣,帮助幼儿认识泥工材料,开展以“玩泥”为主的活动,逐步学习团、搓、压、揉等手法塑造物体,并在游戏中提高技能技巧,鼓励创新,积极评价幼儿作品,让幼儿在泥工游戏中感受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泥工;小班;游戏
小小一块橡皮泥会变“魔术”,团成小圆是“元宵”,压扁又变成“月饼”,搓成长条就是“油条”“麻花”,卷起来变成“小蜗牛”,泥工游戏作为美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小班孩子们喜爱。幼儿在泥工游戏中逐步掌握用手和一些简单工具塑造各种物体形象(人物、动物等)的方法,更好地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物体的不同侧面,感知物体的立体性,发展空间立体感,并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但是,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泥工有一定困难,因为幼儿年龄小,肌肉尚未成熟,手眼动作不协调,往往在泥工游戏中表现出水平较低、技能匮乏的共性,因此,他们的作品简单粗糙,造型幼稚,比例不恰当,甚至说不出自己捏的到底是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强调作品的逼真、完整,或用反复练习和模仿来强化幼儿的泥工技能,这样会适得其反,无形中给幼儿以压力,打消幼儿对泥工游戏的兴趣,那么,如何在小班幼儿中开展泥工游戏呢?
笔者就近几年来在幼儿园开展泥工游戏的探索研究中总结出一点浅薄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探讨。
1 魔术表演——小班开学新招式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还不适应集体生活,早上进教室哭闹声此起彼伏,真让人头疼。有一次,我发现爱哭鼻子的刘欣然抱着一大桶橡皮泥,看来她很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我想跟她一起玩,分散她的注意力,没想到她死活不同意,紧紧抱住橡皮泥说:“早上妈妈给我买的,新的。”一提起妈妈,她的眼泪又要像珠子一样往下掉,我就不勉强她了。吃过早点开始玩游戏,又有几个孩子想家要哭,我故作神秘地说:“你们见过魔术表演吧?老师给不哭的乖宝宝表演魔术。”顿时,活动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请了刘欣然当我的小助手,当然,得带着道具——她的橡皮泥。我利用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像变戏法一样从黑板后面变出一大桶彩色橡皮泥,问幼儿:“哇!好漂亮啊!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接下来,作为魔术师的我取出各色橡皮泥,搓一搓变成“小蛇”,团一团变成“苹果”,扭一扭变成“油条”,真没想到,老师手中千变万化的橡皮泥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竟成了快速止哭闹的一剂“良药”,成了我班孩子喜欢我的“良方”,成了孩子渐渐爱上幼儿园的“法宝”。这次魔术表演后,有很多孩子乐意围着老师转,看老师分泥,帮忙收拾泥工材料,更多的是央求老师“老师你再给我变个小鸭子呗!”“老师我喜欢棒棒糖!我要看你捏棒棒糖!”泥工游戏让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游戏中后,大大减少了开学“分离焦虑”,让调皮捣蛋的孩子能安安静静坐下来,让胆小内向的孩子能在同伴捏出作品后会心一笑,让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也跃跃欲试给同伴分泥、收拾工具。孩子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大多数幼儿性格开朗了,学习兴趣很高,在游戏中愿意动脑筋想办法,也能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泥工作品。
2 从玩泥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泥工活动也是一种游戏。但是,面对一批来自农村的、对美工活动没什么经验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入手呢?经过实践和探索,我们根据三岁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确定了小班幼儿泥工游戏的目标要求:从“玩泥”开始。首先让幼儿觉得泥工就是玩游戏,是一件很快乐很轻松的事情。接着认识泥工材料,尝试借助一些辅助工具进行造型,最后学习一些简单的泥工技能,从手掌动作的掌握逐步过渡到五指协调动作,用搓、团、压、拧、粘合等方法塑造一些简单的物体。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小班的第一次泥工活动,大多数幼儿会把红色说成太阳色苹果色,把黄色说成香蕉色,把绿色说成黄瓜色。此时就教给幼儿泥工技巧肯定是不适宜的,我们先从认识颜色入手,通过“红绿灯”、“猫妈妈钓鱼”、“三只蝴蝶”等游戏,逐渐引导幼儿按颜色标记进行匹配,结合日常生活使幼儿认识红、橙、黄、绿、蓝、紫、棕等几种颜色。一旦幼儿能正确掌握和运用颜色,我们就允许幼儿开始“玩泥”,小班幼儿的小手动作不灵活,没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常常把泥工当成简单的游戏。在桌子上拍打、按压,似乎很享受那種“啪啪啪”的摔打声。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幼儿捏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捏得像不像,这会使幼儿失去塑造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为幼儿提供各种泥工模具、辅助材料,开展以游戏形式为主的玩泥活动。如:介绍泥工模具的用法,一按一扣,苹果就变出来了,再用小刀修整水果边缘。告诉幼儿橡皮泥宝宝住在盒子里,它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不能搞混了,它们喜欢在泥工板上变魔术,你要照顾好他,不能让他滚到地上弄脏衣服,游戏结束后要送它们回家。大家都听过“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这个故事吧!也许一开始幼儿的作品不尽如人意,有些“非主流”,甚至大部分幼儿只能捏出一些汤圆、太阳等较简单的作品。然而,正是这些粗糙、原始的泥工作品,体现了他们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甚至是他们日后在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
3 寓泥塑于游戏之中——支持优化泥塑技能
光有兴趣,没有泥工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简单的泥工技能必不可少。技能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的动力定型,我们能让小班的孩子进行反复枯燥的练习、模仿吗?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寓泥塑于游戏之中。我们首先从生活中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入手,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学会观察和捕捉物体的主要特征,让孩子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例如:《甜甜蜜蜜》主题中的“糖豆”“巧克力饼干”“波板糖”等等。具体做法是:将泥放在手心,两手来回团圆,团出一个球状物,就成了糖豆,把两颗糖豆用掌心压扁就成了巧克力饼干,将泥搓成长条盘成大卷就是波板糖。这样的练习,不但让孩子比较方便地掌握了同一类型或相似类型物体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我们利用儿歌的形式把塑造形体的步骤、要领说出来,从语言感知--形象思维--具体行动,训练手部技能技巧。如小班泥工 “小猪”,通过动画片《三只小猪》感知小猪胖胖的特点,“三只小猪一个样儿,胖胖的身体、圆圆的头、短短的四条腿、细细的小尾巴”。最后,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扮演角色,把情感和技能紧密结合,在情境化的游戏中融合泥塑的基本技能练习。如学习“均匀团圆、搓长”技巧时,我们引导幼儿在娃娃家中以“给娃娃做面条”为线索,串联成情境为主线的泥塑活动,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自然、大胆、快乐地为娃娃们制作面条,第一次游戏,我发现“爸爸”只搓了一根面条,“面条搓得很棒!可惜太少了,娃娃吃不饱会哭的。”“爸爸”不好意思地继续搓面条去了,我还发现有些面条搓得很粗,在往娃娃的嘴里塞时,我以游戏的口吻说:“喂我这么粗的面条,让我怎么咽下去哦。”以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幼儿都能仔细地分成小团的泥块,上下搓、前后来回的搓成细长条,也知道用力要均匀,不能让面条断了。在娃娃家,幼儿始终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活动充满着极大的兴趣,我感觉到孩子们开心游戏的同时也提高了泥塑技能。
4 坚持正面评价——帮助体验成功乐趣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对于幼儿来讲,泥工就是一种游戏,游戏过程总是伴随着活动者的种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是形成儿童强烈创造需要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注重创造力的培养。《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欣赏,教师要肯定和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展示评价是泥工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小班幼儿的自我评价较低,以他人评价为主,教师要善于捕捉作品的亮点,以积极的态度来评价幼儿作品,多使用表扬、激励的语言,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如“颜色搭配得很美”、“很有创意”、“老师为你骄傲”等,少用或不用否定的语言。表扬对幼儿来说是最大的一种收获,也是一种无形财富。如一个孩子在展示作品“豆荚”时,因为壳开的太大,小豆子突然滚出来好几颗,他一边捡起来一边笑着说“小豆豆逃走了”,大家都为他的机智幽默喝彩。还有一次,擅长泥工游戏的雯雯破例没有得到表扬,她有点不高兴。同伴说:“你的蜗牛壳儿太小了。”她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一只饿坏了的蜗牛,因为,因为她在减肥啊!”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好吧!今天就让这只“苗条的蜗牛小姐”也登上“选美舞台”。小观众们还饶有兴致的评出了“最可爱蜗牛”、“最苗条蜗牛”、“站得最直最神气的蜗牛”等。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介绍作品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勇敢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能使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创造中去。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泥工游戏是一种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空间想像能力的游戏。一团团橡皮泥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创作着、游戏着,对培养幼儿技能技巧、提高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孩子在泥工游戏中,不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使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我们精心的指导和培养下,小班的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塑造着快乐,塑造着成功,塑造着他们自己,在泥工游戏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中国教育学前研究会编.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0).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淼泉中心幼兒园 江苏省常熟市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