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艺术思想看忻东旺的绘画创作

2017-03-15 03:45康莹洁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笔触农民工孔子

康莹洁

从孔子的艺术思想看忻东旺的绘画创作

康莹洁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社会混乱,诸侯肆意妄为,礼崩乐坏,孔子站在维护封建礼仪的立场上,提出“仁”的主张,认为君子应该克己复礼,要努力的约束自己,摒除自身的私欲,遵循伦理,这样国家和社会才能进入到一种仁和有序的状态中去。那么要实现这种仁和有序,就要求要克服私欲,这是从君子修身的角度而言的,反映在艺术上,为了实现这种仁和有序,孔子特别强调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和审美陶冶功能,孔子之所以如此看重艺术的教化功能,其原因也是希望通过艺术这种途径来教化人,感化人,帮助人们更好的克服私欲,帮助君子修身,使社会达到一种仁和有序的状态,并一直影响着后期的绘画创作。比如唐代的绘画,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的是十三位君王,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出“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至于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出委琐庸腐之态,着重强调的是艺术的教育功能,为政治服务,利用图画的形式,使我们看到了榜样,见贤思齐,要学会效仿,但是对于那些昏君我们就不需要效仿。极爱音乐的孔子把自己的生活也音乐化,通过音乐向我们揭示了一些艺术批评的理论思想,让我们进入到一种仁和有序的状态中去。

在孔子的艺术思想中,对艺术的衡量标准有两个,第一个标准就是内容要尽善,第二个标准是形式要尽美。“尽美矣,又尽善矣”,最杰出的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从而自然而生动的交织融合在一起,达到所谓的“文质彬彬”。我们不能偏激而过度的单方面强调美或者是善,应该把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避免“质胜文”或者“文胜质”的存在,使得艺术作品彰显出隽永的魅力。

艺术作品中的内容要符合孔子“仁”的主张,要有一定的道德教育功能,观众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画面,仅供欣赏而已,而是艺术家要让它们通过自己的作品看见画面背后的故事,那是可以驻足深思许久的画面,可以比文字更加形象生动的嵌在人们的脑海中,图像文本产生的冲击力更能直入人的心田。大众通过欣赏绘画创作体味出画面中所产生的深刻内涵,从而使艺术达到道德教育功能的目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配合,再加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媒介,便会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视觉盛宴。

在忻东旺的绘画创作中充满着强烈的人文的情怀,涵泳着高尚的精神气质,这与孔子所强调的善极其的符合与贴近,他的选材都是普通生活中平凡的人物形象,但却折射出绚丽的光辉,选取的是农民工和底层边缘的人物形象,并没有采取俯瞰地视角去关注他们,而是因为从小在农村的经历,使得他对农民的生活异常的了解,而采用一种更为亲近的身份去融入他们,感知他们,同情他们,从而表达出绘画题材背后的价值意义所在。他以它们最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描绘与刻画,造型手段的与变形更加凸显出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朴实的画面仿佛是艺术家和观众沟通的桥梁,用画笔作为无声的话筒,对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作了深刻的剖析,作了最有力的呐喊,源于自己本身对周围一切环境的把握和独到的见解,随之在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呈现,表达出画家高度的人文主义关怀,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走进这个群体,去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画面上并没有什么出奇的表达方式,但却画出农民工最真实的一面,最朴实的一面。他们的不安,无奈,和对生活的无望以及一种对未来的渴望都淋漓尽致的让忻东旺展现在画面之中,他真正的走进了每个对象的心中,因为他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才可以刻画的如此出神入化,将精神层面的东西融入画笔之中,呈现在画布之上。他以绘画的形式在向这个社会以及每一个人诉说着什么,并不是什么浮夸的鲜艳颜色,吸引人眼球的画作,但是却有一种无声的力量吸引着大众,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也感同身受农民工和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对这个社会所产生的思考。他的笔端早已经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和精神的传递,画笔这种划痕物要比写实形象的相机更能抓住对象的内心,更有利于的是一种感情的抒发,我们要关注农民工,而不是投入歧视的眼光去注视他们,他们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关心他们。

例如《早点》这幅油画作品,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一群农民工早上在路边吃早餐的场景。作品中破旧的衣服,凝视的眼神,无奈的神情,流露出他们的生存状态,表明忙碌的一天又将来临,为了生计,他们必须要去努力的工作。这幅作品与孔子强调的内容要尽善的艺术思想极其吻合和贴近。忻东旺用油画这种可以承载画家思想感情的艺术表达媒介,向我们展现出压在农民工肩上的无助和对生活的无奈,冥冥之中转化为一种绘画精神。总之孔子所强调的社会就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忻东旺通过他的绘画创作,让人们了解社会现实,透视出农民工的生活,引发了人们对农民工的高度关注。

善的内容在忻东旺的艺术作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用一种悲悯的情怀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运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是一种比文字更加直观的方式,绘画出时代的肖像,画出了社会的风貌,把艺术和生活真正的圆融在一起,利用心灵的感悟,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寻找最质朴的场景,为他们进行有力的呐喊,让这个社会充满了回声,让我们可以高度关注这样一种特殊的人群。

在忻东旺众多的绘画创作当中,形式的美体现在画作中的许多地方。在作品中时而是一个人,时而是两个人的组合,时而是一类群体,都不落俗套的被有序的组织在画面当中,迎合了一种时代的呼唤,与内心的感情相互缱绻,把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意盎然。他运用的截取式构图,并不是要把所用的物体和人物形象都要囊括在内,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裁剪与删减,完全是为了把内心的感情可以在画面上表达的更加清晰,使人们可以真正的通过潜在的联想来聆听到画面上“无”的部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无声中,震撼着人的灵根,到达一种艺术的最高境界,踏入一片穿越心灵的圣地。他并没有采用仰视和俯视的视角来取景布图,而是从一个普通视点出发,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无言的震撼力。画面中的形象并不完整,许多东西被画面有目地的裁切掉,但是并不影响画面本质的表达,人们需要明白画家的一番别有用心,这是艺术的特殊方式,是可以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引擎。这种构图产生的美别有一番滋味,让人回味无穷,适当的剪裁反而会增添画面的味道感。他特别注重人物的细节刻画,眼神中透露着对生活的无奈,看似微张的嘴唇好似在诉说着什么,那些破旧不堪的衣服是生活的艰难印记,通红的脸颊是每日的风吹日晒带来的,这些细节都被忻东旺敏感的捕捉到,运用厚重有力的笔触加之深度的描绘,有一种咄咄逼人的视觉冲击力,不仅融入心中,更击中观者们脆弱的心灵,引起内心的阵阵波涛。例如《父子》这幅绘画创作,作品具体生动的描绘了一对父子,父亲坐在前面,带有木讷表情的儿子双手交叉于背后,静静的站立在父亲后面。

他十分注重细节的刻画,衣纹的处理,脸上的褶皱,通红的面容,都赋予了人物强烈的情感。

画家着重人物的姿态动作,夸张人物的特征。

忻东旺的绘画创作中的人物肖像,大都是身材矮小,故意把身材压小,着重于胸部以上和面部表情的刻画,利用宽厚有力的笔触产生了一种和谐美,可以酌取到画家内心所要传递的情感,不同的笔触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有的笔触比较晦涩,转折过度没有变化,有的则会产生深深的沟壑,运用刮,擦,抹等艺术处理手法达到一种想要的感觉,为画面注入一份新质,一份活力,一份涵养。在忻东旺的作品中着重在额头处,高光处,转折处运用明显的笔触,笔触简洁利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逼真,更加真实,揉进感情的因素,吟咏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在忻东旺的绘画作品中,整体的色调使得人物更加鲜明突出,大刀阔斧的笔触和粗糙的肌理构成一种独特的形式美,让作品传达出深刻的内涵,与孔子所强调的形式要尽美十分的契合。

忻东旺的绘画创作可以说使孔子的艺术思想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展现,农民工和边缘人物的形象跃然于画布之上,让大众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文情怀,引起人们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反思,真正筑起一座具有强烈精神内涵的堡垒。可以说,绘画是社会最清晰的一面镜子,在由“物象”引发“心相”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有一种自然和谐的力量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对底层人们的关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却带来了超越灵魂一般的震撼。阔大有力的笔触,深深的沟壑,集中在人物的面部,夸张的变形,凸显出最原始,最淳朴,最自然,最生动的视觉力量。他选取周围熟悉的题材,亲身经历过的,因为这样才更有发言权。他从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进行表现,真情实感不自觉的流露,因为只有跟社会时代的背景相吻合的油画创作,才更容易擒住画家满腔的创作热情。

内容要尽善,形式要尽美,最终是为了打上“仁”深深的烙印,以一种独有的美与感动进入中国艺术的奥府。孔子的艺术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忻东旺的绘画创作,他用简洁质朴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农民工的精神肖像,用绘画这种表达方式记录了农民工这类特殊的群体,引发了社会的共鸣与反思。坚持写实油画创作的油画家忻东旺先生,把孔子的艺术思想带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去,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值得人们去借鉴去学习。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环境下,人们更要把潜藏在作品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契合了孔子的艺术思想,建立起一个崭新的艺术长廊。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耀池

云岭处处春消息 国画 杨跃乐

猜你喜欢
笔触农民工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艺术之春
拥挤豆豆林
梵高:笔触与激情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