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TGF—β1、IL—17的影响

2017-03-14 15:55阮崇洁马志毅李勇李建武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2期
关键词:米特类风湿关节炎

阮崇洁 马志毅 李勇 李建武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次2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每15日埋线1次,共治疗6次。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IL-17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IL-17水平明显降低,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单纯口服来氟米特能够更明显降低IL-17水平,升高TGF-β1水平。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GF-β1生成,并抑制IL-17生成来实现的。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穴位埋线;足三里;肾俞;TGF-β1;IL-1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炎、骨和关节软骨的破坏,病程日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1]。笔者在临床中治疗RA采用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口服[2],

与单纯采用来氟米特治疗的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以对穴位埋线治疗RA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风湿病科就诊的RA患者60例,男12例,女48例;年龄45~65岁;病程6~10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HAQ指数、X线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处于活动期(DAS28评分 > 2.6分);②年龄18~65岁;

③初发未接受治疗或确诊半年未治疗再次复发;

④至少1周未口服非甾体抗炎药;⑤至少4周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⑥试验前8周内未使用过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⑦WBC≥4×109·L-1;血小板≥100×109·L-1;转氨酶≤正常上限的1.5倍;肌酐≤120 μmol·L-1;⑧患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感染性疾病及严重的、未控制的心、脑、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②患有症状及体征预期会影响试验结果评估的疾病者;③生活不能自理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以口服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50)为基础治疗,每次20 mg,每日1次。

治疗组:基础治疗+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取穴:参照GB12346—90颁布的《腧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中的定位标准,选取双侧足三里、肾俞。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外科无菌操作进行,将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9号腰穿针,剪取1 cm的

00号羊肠线置入腰穿针前端,刺入腧穴。待患者出现针感后,術者一手将针芯固定,另一手将管针取出,使羊肠线呈直线埋入穴位,出针后用消毒棉球覆盖针孔2~3 d。每15日治疗1次, 治疗3个月。

2.2 标本采集 2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5 mL,常温放置1 h,然后置于3000 r·min-1

离心机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于-20 ℃保存。

2.3 TGF-β1、IL-17水平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GF-β1、IL-17水平,按照仪器及试剂盒(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操作规程严格进行操作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失访,治疗组2例因不能耐受穴位埋线而停止治疗。最终纳入57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

治疗后,2组IL-17水平明显降低,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 论

RA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通过相互作用调节直接或间接参与了RA免疫炎症反应[4]。

TGF-β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多效能的生长因子。TGF-β作为一种负性免疫调节因子,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又可表现出正向的免疫调节作用。对于RA患者中血清TGF-β1的水平,各类文献报道的结果不一,可能与纳入病例病程长短和病情活动度差异性有关[5-6]。一方面,有研究结果显示TGF-β1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长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并对炎性细胞因子起到拮抗作用,从而保护关节及软组织的完整性,达到免疫抑制的效

果[7]。另一方面,有研究报道TGF-β1在炎症初期大量聚集炎症部位,因其为强效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故可使大量T细胞快速聚集,加重滑膜炎症,局部组织出现免疫亢进状态,从而加快RA的发生和发展[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RA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这与Mu?oz-Valle等[9]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TGF-β1在RA中主要起到免疫抑制作用;但在RA发病机制中TGF-β1的作用错综复杂,所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网络,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IL-17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记忆性的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有研究表明,在体外产生IL-17的Th17细胞可强烈地抑制滑膜细胞生成胶原蛋白,而在关节内注射IL-17可诱导关节出现炎症,并可促使软骨蛋白的耗竭[10];IL-17通过上调RANKL及其他破骨因素,可增强破骨细胞活性[11];另外由Th17细胞分泌的IL-17不断参与着整个炎症的过程,从而使得整个炎症的级联效应不断得到放大,最终形成一种慢性炎症状

态[12]。本研究显示,RA患者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明显降低,提示IL-17水平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并与关节滑膜的增生破坏有关。

中医学认为,RA属“尪痹”范畴,较一般的风寒湿痹病情更重,更为复杂。痹证的初起病位主要在脾,久病不愈后迁延至肝、脾、肾。若脾胃亏虚,脾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无力输水散精,内湿易生,湿浊内盛,与外湿相合,湿阻气机,不通则痛,故发而为痹。阎小萍[13]认为,RA的发生首先是肾虚,只有肾精充足,脏腑得以养,脾胃健康,营卫和,才可祛痹。焦树德[14]认为,RA可能因先天禀赋不足遗传导致或后天素体失养,气血生化不足,或消耗过多,导致肾阴亏虚,不能濡养筋骨,关节痉挛,骨质疏松,不得屈伸。刘健等[15]认为,RA中医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因此,应以补肾健脾为治疗原则,又因羊肠线在穴位上能达到较持久的刺激,增强腧穴的治疗作用,故本课题选用了双侧足三里及肾俞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与普通针刺相比较,穴位埋线疗法具有施术简单、价格低廉、省时方便等优点。

研究发现,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联合口服来氟米特片较单纯口服来氟米特能更好地降低IL-17水平及提高TGF-β1水平。而多项研究表明,血清TGF-β1、IL-17在RA疾病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的前期研究也证实足三里、肾俞穴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RA患者病情[2],故穴位埋线足三里、肾俞穴治疗R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GF-β1生成,并抑制IL-17生成来实现的。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2] 马志毅,李勇,阮崇洁.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99-101.

[3] Neoai T,Aletaha D,Silman AJ,et al.The 2010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I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phase 2 methodologicaI report[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82-2591.

[4] 孙运中,钟琴,姚血明,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寒证和热证与炎症指标相关性的Meta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5):27-31.

[5] 姚寿林,徐建华,唐茜,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

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6):295-297.

[6] Aravena O,Pesce B,Soto L,et al.Anti-TNF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decreases Thl and Thl7 cell populations and expands IFN-γ-producing NK cell and regulatory T cell subsets[J].Immunobiology,2011,216(12):1256-1263.

[7] 高泽斌,馬悦,张萍,等.转化生长因子β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2,24(2):144-145.

[8] Chang WW,Su H,He L,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 T869C polymorphism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a meta-analysis[J].Modern Rheumatology,2010,23(2):334-344.

[9] Mu?oz-Valle JF,Torre-Carrillo NM,Guzmán-Guzmán IP,et al.The functional class evaluatedin rheumatoid arthritis is associated with soluble TGF-β1 serum levelsbut not with G915C (Arg25Pro) TGF-β1 polymorphism[J].Rheumatol Int,2012,32(2):367-372.

[10] Lubberts E,Joosten LA,Oppers B,et al.IL-1-independent role of IL-17 in synovial inflammation and joint destruction during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J].J Immunol,2001,167(2):1004-1013.

[11] Tunyogi-Csapo M,Kis-Toth K,Radacs M,et al.Cytokine-controlled RANKL and osteoprotegerinexpressionbyhumanand mousesynovial fibroblasts:fibroblast-mediatedpathologicboneresorption[J].Arthritis Rheum,2008,58(8):2397-2408.

[12] 郭江燕,高梓珊,姜妹妹,等.IL-17和NF-κB通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192-194.

[13] 朱俊岭.阎小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12-13.

[14]焦树德.类风湿关节炎从尪痹论治[J].江苏中医药,2008,40(1):5-6.

[15] 刘健,黄传兵,汪元.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病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8-11.

收稿日期:2016-08-29;修回日期:2016-12-22

猜你喜欢
米特类风湿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跑步易患关节炎
不穿秋裤就会得关节炎?你会犯这个常识错误么
米特与地图精灵
夫妻同心一起“疯”,一叶孤舟开启“冒险”STYLE
类风湿因子需要转阴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土耳其地下城保卫战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