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龙
(天津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已深度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路时低头微信、吃饭时拍照微博”的时代已悄然降临。其中,青年学生是新媒体上最活跃的群体,新媒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由此,尝试运用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现实的选择。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总数为6.56亿,占网民总数的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使新媒体广受人们青睐,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工作部门共同承担的,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实践活动。不管是学生的理论学习还是思想引导,大都是在本部门、本学校内完成的,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不多。这种相对封闭性、划一性的育人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显得庄重性有余而开放性不足。而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则突破了物理空间的屏障,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达到了全天候、立体化、无障碍的程度,使信息传播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性。不仅如此,只要有手机设备并且能够连接网络,则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接收信息、互动交流,这种快捷性、即时性是其它载体难以具备的。这样一来,不仅缩短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距离,也拉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焦距。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信息源源不断地产生和传播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原来比较固化、单一的育人模式,使其呈现出了“海纳百川”的气魄,即只要是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信息,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信息。所以说,在微文化、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善于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媒介,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对于社会实践的反应较为滞后,在信息的时效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其一直被人所诟病的地方。而与传统信息媒介相比,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周期短、时效性强,可以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迅速占领舆论阵地,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化,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时效性。不管是校情校况的介绍、校园活动的宣传,还是时政热点、社会焦点的解读,微信公众平台都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聚集与快速传播,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引导舆情,澄清谣传,化解矛盾。在当前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正确视角与立场,达到正本清源的实际效果,则需要及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和教育服务功能,“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在这方面,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它可以把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重大的新闻资讯和社会热点时评等,及时地传递给大学生,使其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这也是“网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整体性,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倾向没有进行细致区分,因此使教育活动缺少层次性和针对性,在因材施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微信公众平台则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因为,主动选择、主动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一般对相关主题比较感兴趣,自然也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对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定位比较明确。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等基本资料,分析用户的关注热点、关键字查询、活跃时段等,可以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选择与推送信息,根据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设置相关话题,这样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灵活性,而不是千篇一律、毫无变化。此外,根据大学生在微信上的活动轨迹和关注热点,教育者可以与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答疑,接受大学生的咨询与反馈,这样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了盲目性、无序性,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精准性。而针对大学生所关心、关注的问题,发起小范围内的话题讨论和互动交流,不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亲近感、信任感,而且有利于纾解他们的心理困惑与思想症结,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贴船下篙”的实际效果。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让一些人感到枯燥乏味,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教育活动还基本停留于理论的阐释和教材的讲解,教育活动的生动性和活泼性不够,因此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不再仅依赖于语言和文字,而是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传播载体,如视频、音频、图片、动画、表情符号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由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人们可以充分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分享个人的生活经历、实践体会和点滴感悟等,展示精彩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地生活化、人性化,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同时,由于多种方式综合运用,这就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更多的人乐于点击、查阅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信息,也更乐于在这里发表见解、共同探讨问题,从而融入其中并受到熏陶和感染,继而收到微风入夜、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事实上,当前很多院系、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就大大推动了师生之间、朋辈之间的交流,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顺畅、便利和高效。不仅如此,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分享和转发的内容,大都蕴含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有益的课下阅读材料和参考素材,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起到重要的补充、拓展之作用。
新媒体作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事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当前,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微信使用人数、在线时间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此情况下,微信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一些微信公众平台中所推送的 “心灵鸡汤”、“新闻内幕”等,就常受到一些大学生的盲目追捧。事实上,这些“心灵鸡汤”、“新闻内幕”并非无故出现的,它们总是内含着一定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意图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他们所期望的变化。更让人担忧的是,当前微信公众号是免费注册的,没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和审核标准,几乎每个人、每个团体都能申请。这就使得微信公众号所选择和推送的信息大都没有经过鉴别与审查就直接发送到了客户端,使得大量未经“过滤”和确认的信息迅速传播开来,如此一来必然会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把关难度。不仅如此,一些微信公众号为了加粉、增粉,常常以“档案解密”、“内幕揭秘”等为噱头,以达到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的目的。这些文章通过对历史事实的随意裁剪、篡改,对历史真相的任性推测和臆断,片面地、孤立地渲染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了虚构历史、抹黑英雄的错误倾向,极大地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滋生。除此之外,西方的一些思潮和学说也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广大青年学生发生联系,如宪政思潮、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等。这样一些思潮和学说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广为传播,极大地侵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空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立场、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一些微信公众号由此成为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观输出的新工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醒。因此,如何有效抵御这些错误思潮和学说的蛊惑与蒙骗,把大学生从思想歧途上导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成为考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时代课题。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它们一个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共同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不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还是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团委等队伍和部门,实际上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的地位,大学生则处于被教育、被指导的地位。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则完全主导了信息选择和接收过程,更加张扬了自我个性。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内容愈益丰富多元,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其每天都会推送海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看似稀松平常、无关紧要,但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生活态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人在微信公众号中不断地介绍其所谓的成功经验、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在事实上扮演着大学生的引导者、教化者的角色,这就极大挤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如什么才算成功的人生、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诸如类似的话题在不同的微信公众号中可能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内容,可谓各陈其理、莫衷一是。如果大学生终日被这样一些信息所迷惑,那么就有可能冲击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过程,使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削弱,权威性日趋弱化,话语权和影响力被大幅削弱,更多的大学生在面对思想困惑和人生挫折时,将会转而到网上去寻求“高人指点”,这与原有的封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而言,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社会实践情况,虽然其教材在不断修订、完善,但即便如此,其在信息的时效性方面依然要逊于新媒体。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教材内容滞后、陈旧,远不如新媒体信息的精彩纷呈、新颖独特。因此一些大学生不仅课下痴迷于手机,课上也是“眼不离机,机不离手”。这样一来,教育者系统的、规范的讲解阐释就可能被大学生认定为枯燥乏味、照本宣科,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当“一对多”的教育模式不被学生认可,而新媒体“一对一”模式异军突起时,那么,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威性、整体性将何去何从呢?
微信公众号里的内容固然异彩纷呈,但也存在着菁芜杂陈、良莠并蓄的问题。在这里,正确的与错误的、真实的与虚假的、健康的与颓废的内容同时存在,极大地考验着人们的是非辨别能力。由于微信公众号的开放性,在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中,有些是经不起事实验证的,所以经常会有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内容被举报或删除而无法阅读。也就是说,微信公众号也可能成为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的“温床”,成为公众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苗圃”。在此情况下,思辨能力较强,能够独立判断、理性思考的成年人尚难以区分真假善恶,更遑论价值观念远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尚待提高的大学生了。当暴力的、色情的、血腥的内容扑面而来时,很多大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地进行鉴别和选择,而逐渐受到这些消极、负面内容的影响,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发生偏移,有的甚至最终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无疑会加剧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此外,微信公众号的虚假信息还具有重复性和交叉性,即同样的虚假信息不只出现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中,还会被迅速转发、复制到其他微信公众号里,使虚假信息呈现出裂变式的传播路径。这些虚假信息大肆夸大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极大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民众,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影响。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大学生同样也是这些信息的关注者、浏览者,如果他们长期受到这些信息的笼罩和侵染,难免不会滋生出愤懑、焦虑的社会心态和心理情绪,难免不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判断,继而影响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及时借鉴新媒体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5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指出,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使之成为宣传展示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阵地。
习近平强调:“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上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2]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和建设者决定着传播和推送何种信息给大学生,是事实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因此,加强微信公众平台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一些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多是由辅导员或大学生兼职负责的,在技术支撑、经费保障和组织领导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要真正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载体,就必须组建一支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微”团队,这也是保障微信公众平台健康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学校领导、师生参与、专兼结合”的原则。首先,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拨付专门经费,提供财力保障,组织精干力量,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其次,积极鼓励和动员广大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微信公众平台中来,以收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良好效果。号召广大教师积极加入到撰稿队伍中,使其勇于成为网络空间中的意见领袖,多创作激励人心、引导潮流的优秀作品,以保障微信公众平台上稿件和文章的质量。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本身就是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活跃用户,对于什么样的文章能够吸引人、打动人、塑造人,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感受。因此,应该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从专业、规范的角度多创作高质量的稿件,切实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而不是只做订阅者、旁观者和品评者。再者,大力吸收一部分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维护队伍中,尤其是一些政治觉悟好、理论素养高、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分子和积极分子。学校创建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是为大学生服务的,选择、吸收和培养部分大学生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队伍中,这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同时,他们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热点、兴趣焦点和思想困惑点都比较了解,因此,学生成员的加入更有利于提高微信公众平台选择和推送合适的文章,更有利于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效率。
当前,一些学校非常重视微信平台的作用,不仅成立了校级微信公众平台,各个院系以及校内各职能部门,如团委、招生办、校友办、学生会、图书馆等,也大都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微信公众号在沟通学生、发布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校内各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单一,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片面注重官方信息的发布与推送,几乎成为了袖珍版的校报;二是,校内各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更新速度慢,有的三天、一周或者更长时间更新一次,在信息的时效性方面远不如每天都更新内容的社会公众平台;三是,校内各微信公众平台多是转发信息,缺少原创性、新颖性的文章,在事实上扮演着信息“搬运工”和复制者的角色,因此削弱了自身的吸引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必须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主要依靠内容来打动人心、凝聚人气。首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作为一个对学生具有重要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平台,在所发文章内容方面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而不能自降品质、随波逐流。要鼓励创作出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和正面引导的作品,坚决杜绝内容虚假、品味低下的文章。其次,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针对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推送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不能只发布校园时事,不能演变为校情通报、校园简报,而应该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做文章,如他们的思想困惑、学习症结、就业压力和情感挫折等,有目标、有针对地进行疏导和教育,使大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接地气。否则的话,一些账号注定会慢慢沦为“官腔账号”、“僵尸账号”,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最后,注重微信内容的原创性。微信公众账号不能一味地复制、转发信息,而应提倡原创性、新颖性,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文章。同样的信息内容,重复出现在校级账号、院系账号中,是一种时间、资源上的极大浪费,也降低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效率。因此,注重内容建设,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质量,是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的根本之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通信水平的提高,自媒体的时代潮流已不可阻挡。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们依然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它们相比,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兴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即时性强和互动效果好等显著优点,但其所推送的信息容量有限,更新频率固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自身作用的发挥。因此,促进微信公众平台与校报、广播电视台以及新闻网、手机报、微博等媒体形式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声的宣传教育格局,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相互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线下教育活动,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已深度融合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要兼顾线上线下,而不能顾此失彼、畸轻畸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学会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络互动话题的设置上,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分享实践体验。此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优秀班级、优秀党支部的评选和展示,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策划方案的征集和评选,优秀党员、优秀个人先进事迹的介绍和宣传等,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在网络和现实两重空间的辐射效应与育人功能。
习近平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3]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兴的媒介,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积极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多推送正能量、主旋律、有温度的作品,使大学生真正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在寓教于乐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25.
[2][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