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连柏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 药剂科 114001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评定
汪连柏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 药剂科 114001
目的 研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施行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4.48%,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少于对照组的15.52%,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血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糖尿病 治疗价值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其主要病理机制在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以及膳食结构发生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可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糖尿病多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虽然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但无法有效阻止胰岛β细胞进行性损害的发生[1]。而在二甲双胍治疗同时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对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抑制,具有持久降糖效果。本研究对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所有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均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除外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者、免疫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不配合治疗者。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34±4.13岁,发病时间2~7年,平均4.51±0.63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有25例,合并冠心病有20例,合并高脂血症有13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10±4.35岁,发病时间2~7年,平均4.54±0.61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有24例,合并冠心病有20例,合并高脂血症有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0.25g,每天3次,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次0.5g。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二甲双胍用法同对照组,利拉鲁肽每天0.6mg皮下注射,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施行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差异。显效:临床症状均消失,血糖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血糖相关指标改善5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施行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施行治疗前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观察组血糖相关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2。
组别时期FBG(mmol/L)2hPBG(mmol/L)HbA1c(%)对照组治疗前10.45±1.1517.71±1.5111.45±1.01治疗后7.12±0.4512.15±0.569.92±0.51观察组治疗前10.44±1.1417.84±1.5411.26±0.91治疗后6.31±0.4110.01±0.458.01±0.24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例(%)]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其发生跟机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发生缺陷,导致慢性糖代谢紊乱相关[3]。患者以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轻、乏力等为主要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对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其可促进周围组织对糖的无氧酵解,对肝糖原异生进行抑制[4],促进胰岛素和其受体的结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利拉鲁肽为人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对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有效抑制。利拉鲁肽经皮下给药后半衰期长达13小时,可产生饱腹感,减轻体重,有助于更好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利拉鲁肽的降糖作用在于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增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提高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5]。另外,利拉鲁肽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下丘脑,有助于延缓胃排空,出现饱腹感,有助于降低食欲。利拉鲁肽是基于肠促胰素系统的新机制降糖药物,具有持久、高效降糖效果,跟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不会导致二甲双胍用量的增加。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可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降低,减少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6]。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施行治疗后观察组血糖相关指标改善幅度更大,说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和降低血糖水平,促进β细胞功能改善,且用药简单,仅需每天皮下注射1次,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另外,利拉鲁肽剂量调整简便,有助于控制体重,极少引发低血糖事件,安全可靠,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降糖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梁超,周玲.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56-658.
2 杨文英,刘晓民,马建华,等.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6):457-462.
3 拾莉,梁军,田垒,等.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和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评价[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6,36(6):382-384.
4 刘波.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96-1397.
5 蒙光义,王冬晓,庞家莲,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5):658-661.
6 胡德龙,冯耀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4):386-388.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1.030
201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