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蒡 毛 琴 洪晶安 张 黎 李 燕 陈 军
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65005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方 蒡 毛 琴※洪晶安 张 黎 李 燕 陈 军
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 650051
目的 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骼肌减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16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是否罹患骨骼肌减少症,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30例)与非肌少症组(130例),收集相关资料,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概率为18.75%,两组间在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证实,HbA1c[OR=2.954,95%CI(1.025~12.854)],病程[OR=2.859,95%CI(1.185~5.846)],年龄[OR=4.581,95%CI(1.762~10.619)]。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力者实施肌少症早期筛查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年 2型糖尿病 骨骼肌减少症 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为常见慢性代谢紊乱疾病,老年人为该疾病的好发群体。肌少症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质量下降和功能减退,是一种增龄性、综合性退行性病症。据最新调查显示[1],2型糖尿病老年病患发生肌少症的概率为正常人群的2~3倍左右。肌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如体能减退、跌倒、失能、生活质量降低、心肺功能受损、代谢异常、住院率增加、长期医疗护理费用增加以及病死率增加等。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择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16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16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排除对象:伴有精神疾患、恶性肿瘤、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者和长期卧床者,均无减肥药、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药物应用史。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以及腰臀比(WHR),记录糖尿病病程。采用美国Abbot Ci 162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
1.2.2 指标检测:采用韩国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应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法)测定受试者四肢骨骼肌的肌肉质量,以身高校正的四肢带肌的骨骼肌指数[ASMI=四肢带肌的质量(kg)/身高2(m2)]为评价指标,使用医用握力测试器检测三次优势手握力,取最大值评价患者肌肉力量。诊断标准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的截值:ASMI男性低于7.0kg/m2,女性低于5.7kg/m2;握力的诊断截值:男性低于26kg,女性低于18kg。ASMI+握力达标即可诊断肌少症。根据研究对象是否罹患肌少症,将其分为肌少症组(30例)和非肌少症组(130例)。
2.1 患者代谢指标与基线资料情况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患者代谢指标与基线资料情况
2.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情况 将是否出现肌少症视为因变量,将经过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后,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实施多因素分析,将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视为自变量。结果证实,以上均为引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证实,HbA1c[OR=2.954,95%CI(1.025~12.854)],病程[OR=2.859,95%CI(1.185~5.846)],年龄[OR=4.581,95%CI(1.762~10.619)]。
2型糖尿病以及肌少症的发生和年龄呈正相关。有文献证实,60岁以上的糖尿病者罹患肌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人群,表现为腿部伸展力度和四肢肌肉质量均有所下降,病程越长,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这种变化越为显著。和其他年龄段人相比,高龄者的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呈现出退行性变化。当发生2型糖尿病时,可经过氧化应激反应,进而生成活性氧,导致线粒体功能失衡,上述病理性变化会推进肌肉质量与力量下降。病程长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进而引起肌肉血流灌注障碍和氧摄取量降低,令肌肉能量供应不足[2]。
有国外学者证实,若HbA1c在8.0%以上时,会增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肌少症的风险,长期血糖控制不力和胰岛素抵抗存在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肌肉生长抑制素受体水平上升,mR.A的表达量增加,肌肉蛋白合成速率降低。值得指出的是,机体若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环境,会积累过多的糖基化产物,引起炎症反应,生成过多活性氧,令靶细胞内损伤反应基因表达。另有学者指出,在确保患者血糖稳定的同时,对肌肉减少症者提供适当高蛋白食物,可改善其机体功能和营养状态[3]。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间在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线资料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力者实施肌少症早期筛查,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试验由于纳入样本量较少,后期将扩充样本量,对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单因素/多因素影响分析。
1 冯筱,王涛涛,胡旭,等.老年糖尿病与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8(6):376-378.
2 黄乙欢,王雪芹,赵柯湘,等.肌肉减少症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6,37(3):142-144.
3 王蓉,胡亦新,范利,等.增龄性肌肉减少症对老年患者再住院率影响的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2):106-109.
方蒡,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老年病学研究。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1.018
2016-12-8
※通讯作者:毛琴,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老年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