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娥
(晋江市高登中学,福建 晋江 362200)
[摘 要] 每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是校园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运动会有多方面的意义,可以全面检阅学校体育开展情况,检查体育教学和训练成果,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遵守纪律、集体主义和荣誉感等品质精神,并具有振奋师生精神、活跃学校生活等作用。通过学校运动会我们可以认识到日常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学生体育方面的短板,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和修正,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学校运动会;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人民教育》有这样的论述:“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需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具体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体现?结合我国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实际,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着眼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形成情况。笔者以学校运动会为载体,探索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的渗透。
一、学校运动会的现状
(一)混淆对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认识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同时还兼具发展个性、完善心理品质、塑造正确的人生观等多种目标,倡导“健康第一”。而竞技体育,则以提高运动员成绩、夺取胜利为主要目标,运动员身体健康排在第二位,许多优秀运动员从小接受高强度训练,在各类比赛中为祖国争得荣誉,但在退役之后伤病缠身的事例比比皆是。
不可否认,竞技体育在彰显国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也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舆论导向也以竞技体育为主,日积月累,以争金夺银为目的的竞技体育深入人心,逐渐取代了“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成为了体育的代名词。学校体育课的日常教学项目、阶段考核项目、运动会比赛项目等设置,皆效仿竞技体育,导致校运会成了少数同学施展才华的舞台,“少数人动,多数人看”的固有模式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全员参与的体育思想有着根本矛盾,忽视和剥夺了广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平等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权利。
(二)重名利轻素养
学校召开运动会,往往是为了通过校运会选拔一些运动员去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荣誉、争面子,重胜负、轻参与,重选拔、轻普及,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了体育“只能赢不能输”的观念。而事实上,学校运动会只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主要是号召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接受阳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论输赢,重在参与,体验运动。
(三)倡导学生选择“最擅长”项
我们的学校运动会,无一例外地倡导学生选择填报自己“最擅长”的项目,每个学生的报名项目也设置了上限,不得多报。“不得多报”“最擅长”主要是为了保持运动员的“战斗力”,以取得好名次。由此可见,我们所要宣扬的更多的是一种竞技、比拼的精神,而不是“众乐乐”的健身体育活动。
(四)集中突击训练
运动会备赛过程,也被视为体育教学,甚至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时期,为了运动员能够获取佳绩,学校会在各方面全力支持运动员备赛。例如,挑选专业对口的体育教师当教练,让素质优秀的学生集中训练,为他们设置特殊的功课表、作息表等等。这种集中式的突击训练,很大程度上能在短期内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却忽视了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给学生错误的体育思想指引。
二、通过校运会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
學校运动会、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体现欢乐、新颖、趣味,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锻炼的权利,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要求;改变过去只给获得名次的学生奖励的做法,增设参与奖、创新奖、特色奖等,摘下学生观念中的“紧箍咒”,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在保留基本比赛项目的基础上,可增加“韵律操”“绳操”“袋鼠跳”“两人三足”“夹球接力跑”等趣味项目,从过去注重身体素质、突出个体的竞技项目,向有利于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集体健身趣味性体育项目转变,这样既可增强学校运动会的趣味性,还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二)鼓励学生参与“最不擅长”项目
革新学校运动会的报名方式,摒弃过去的体育尖子生报“最擅长”体育项目的模式,提倡全校学生全员参与,至少报一个运动项目。主张学生报“最不擅长”的体育项目,让学生直面最困难的任务,从报名、备赛到比赛,一步步克服困难,体验逾越障碍的历程,在亲身跨越障碍中,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毅力,不逃避,不退缩,从而提高自信心。
(三)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运动会项目一般以田径项目为主,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但是这类项目的备赛过程相对单调枯燥且强度较大。我们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每日坚持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地掌握、提高体育技能,避免集中突击训练,不为比赛而比赛,让孩子发现并坚持练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让体育融入生活常态,让锻炼成为日常需求,让健康的身体伴随一生。
(四)创新彰显个人素养发展的口号
在我国的学校运动会上,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团结拼搏,勇创佳绩”“爱我中华,报效祖国”等,我们强调的是集体的团结和比赛的结果,而反观国外许多学校运动会,他们的口号强调更多的是对自我的突破、个性的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个人的历练、素养的提高。
(五)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比赛成败
体育比赛都要决出胜负,对于失败的一方来说,显然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而且体育比赛充满意外,结局不如人意,难以令人接受。在集体比赛中,负面情绪甚至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在乒乓球拍运球比赛中,每班15人接力运球,一班的速度快于二班,可二班却采用小动作窃取了最终胜利,这不仅使一班学生义愤填膺,而且违背了体育公平的原则。为此,教师要及时拨乱反正,组织再赛,保护学生自尊心,批判过分重视比赛结果、为取胜不择手段的行径,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成败的健康心态。同时,也可利用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因意外而失败的事例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意外存在的客观性、不可抗拒性,培养学生接受现实的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对学校运动会的反思,笔者认为,未来的学校运动会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甚至面向全校师生、全体家长,进行大胆变革和创新;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强化健身与娱乐,淡化竞技色彩;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从而使校运会变成一场大容量、人人参与、综合性的“趣味运动会”,由单纯的体育竞技变为健体、益智、健心、促德的活动,充分发挥体育所具有的多维功能。这样,学校运动会才能成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
参考文献
[1]龚小梅.从学校田径运动会反思体育教学[J].观察思考,2013,(02).
[2]张继忠.变革学校田径运动会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07).
[3]曲宗湖,期文轩,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