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敏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 学校德育急于寻求全员德育新路径,在潜移默化中明辨真德育,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德育行为的自我监控。笔者以教师的职业探究为例,运用主题式探究性学习寻求学校德育新模式,通过“真实+优势”的开题指导,“恰当+小锦囊”的研究计划制定,“合作+沟通”的实施研究,“提炼+微课”的报告撰写以及“整合+拓展”的成果交流等策略,为全员德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学校德育更加真实化,实现学生德育的自我建构。
[关键词] 主题式探究性学习;德育;实施路径
很多学校的德育依然存在着脱离儿童的生活,忽视儿童的德育体验的现象,甚至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导致德育走向量化的道路。为此,笔者以为,学校德育迫切需要寻求一些新的突破,探寻一些新的方法,关注儿童的德育体验,让德育的功能实现最大化。
一、学校德育寻求新突破
要改变当前一些不良的德育实施状况,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1.如何构建全员德育新路径
当前,小学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的转变。而,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科教师受学科本位的影响,只注重自身的学科素养的修炼与传递,对学科所承担的德育功能意识缺失。即使关注到学科的德育功能,由于缺乏巧妙的手段和技巧,很难将德育融进自身的学科中。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路径,实现学科与德育的融合,让全体教师有法可依地挖掘自身学科的资源去落实德育。
2.如何去伪求真明辨真德育
“当前中小学的德育实践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德育内容抽象空洞,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方式以简单灌输为主,途径单一,缺乏情感体验;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缺乏有效的整合模式,以致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主动性显得苍白、空洞。”[1] 学校德育要用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将学生的德育认知与行为相结合,使学生德育认知的获得是主动的、潜移默化的。
3.德育评价如何实现个体化
德育评价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关键,然而,当前的德育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很难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很难有效关注学生内在的成长。为此,我们思考,要有一种评价方式,能够关注学生的德育过程性评价,不是让教师知道去哪带着学生去那,学生始终是被考核、被量化的对象,而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去哪,怎样去那,从而实现学生德育行为的自我监控,达到个体内在的自我调整。
基于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笔者以为,运用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突破上述三个层面的局限,有效深化学校的德育。所谓主题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組的形式针对某一主题展开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实践性学习活动。[2] 下面,笔者将以教师的职业研究为例,具体阐述主题式探究性学习深化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
二、学校德育探寻新途径
学校德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和学生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3] 德育的内化主要靠“做”,靠“行动”,靠主体体验,这是开展主题式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校园中的人和物就是德育的资源。我校开设的《走进职业世界》的校本课程,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安排的主题是走进校园中的职业。
1.开题指导:真实+优势
在开题指导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把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用简单的词语写一写。起初,学生很随意地出现了“崇高”“伟大”“和蔼可亲”等空洞而正规化的评价。在教师与学生深入的交流之后,学生逐渐呈现出了一些内心的真实想法。
那么教师究竟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呢?学生对此也充满了好奇。经过自由组队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各小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主题。爱心小队关注到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似乎很轻松,于是他们决定把主题定为:考试学科与考查学科教师的比较研究;太阳小队队员对教师充满崇拜,他们很想知道全能的教师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于是他们把主题定为:教师工作中的困难研究;阳光小队对教师一天都要做什么工作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商议的主题是:跟踪采访教师一天;微笑小队的队长是一位研究意识很强的学生,他们选定的主题是: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雄鹰小队另辟蹊径,他们小队有一位学霸,博览群书,于是他们确定研究主题为:教师职业演变研究。
2.制定研究计划:恰当+小锦囊
如何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走进职业世界》课程的第一单元,学生走进了身边人的职业,在了解身边人的职业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并且尝试使用,比如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等等。小队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方法菜单,结合自己主题的特点,分别确定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爱心小队将对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教师进行对比,于是他们选择对比研究法;太阳小队想了解教师工作中的困难,最终他们商议决定采用访谈法;阳光小队要研究教师一天的工作,他们觉得观察法比较好,在教师的建议下,他们采用视频的方式跟踪采访;微笑小队觉得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个涉及范围比较广的选题,他们商议之后决定采用问卷调查法;雄鹰小队针对教师职业演变,采取了文献法。
虽然在第一单元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研究方法,但真正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各小队采用的研究方法又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想到了一个妙招,提供学生小锦囊,为学生示例比较研究法、确定比较的对象、设计比较的维度、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比较的角度)、得出结论等方法及过程。
有了这些小锦囊,学生比较明确每种研究方法的步骤,照此步骤分步去实施。爱心小队针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制作了对比研究量表(见表1);太阳小队列出了访谈提纲;阳光小队设计了观察的脚本;微笑小队通过收集查阅资料,自行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
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教师对比研究量表
3.实施研究:合作+沟通
学生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的问卷、访谈提纲等进行了调查。然而不久,问题逐步显现。爱心小队因为找到自己的科任数学、科学、体育教师,教师们都很配合他们的调查,第一个完成了对比研究量表;太阳小队调查的面希望广一些,所以去寻找学校的领导、其他年级的教师等等,但最终挫败而回。反馈的信息是教师很忙,没有时间接受他们的访谈;微笑小队发出去的问卷最终回收不到五分之一;阳光小队的问题是他们每天在上课,没有时间跟踪采访老师;雄鹰小队学霸最先发怒,小队成员不配合,最终都他一个人在完成任务等等。学生情绪低落,觉得研究做不下去了。
针对小队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开展了一次中期指导,各小队抛出问题,全班同学互相支招。最终太阳小队选择改变自己的方式,学习一些沟通的技巧,用更加诚恳的方式邀请教师做访谈;微笑小队发动全体队员的力量,用一对一盯梢法,每个成员负责一到两个办公室,发放问卷后及时回收;阳光小队重新编制自己的脚本,一是选择一位教师进行跟踪,并与教师事先约定时间。二是抓几个重点场景进行拍摄,不再全天每时每刻;雄鹰小队重新进行了分工,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人人有事做。经过这样的调整,虽然中间还出过一些小差错,但最终各小队都顺利完成了调查。
4.撰写报告:提炼+微课
学生完成调查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提炼,对数据的运用教师特别强调实事求是以及抓住突出的显著的特征。比如微笑小队的报告中就选取了5个代表性问题做成了柱形图、饼图的形式直观呈现统计数据。
撰写报告是一个技术活,为使学生明晰报告需要呈现几大板块和如何让报告更吸引人,教师制作了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微课。运用微课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只要有电脑的地方随时随处都可以,而且受众的范围更广,多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使用。
5.成果交流:整合+拓展
学生在真实的调查中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急于向大家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何让学生的成果获得最大的效能,不仅能向大家展示他们研究的能力,在情感方面也能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各学科教师的商议,我们发现,在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刚好有一课《园丁赞歌》的学习内容,与我们教师职业的研究主题不谋而合。通过研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笔者也为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品德课的教学找到了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教學与建议中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于是,笔者决定进行一次课程的整合。指导学生通过研究,能够对教师压力、不同学科教师差异、教师工作状况等方面认识教师职业;通过小队展示,了解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研究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师职业的感悟,尝试用不同方式感恩教师。
【案例】
问题1:您一天的的累计工作时间?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教师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下的只有7人,占5.3%;8~10小时86人,占65.6%;10小时以上的38人,占29%。说明绝大多数老师一天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具体见图1.1。
问题2:一天工作结束时,您总是觉得?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选择虽然累,但心里满足,有83人,占63.4%;选择疲惫不堪的有46人,占35.1%;选择心里很轻松的只有2人,仅占1.5%。具体见图1.2。
……
三、学校德育走向新体验
1.构建全员德育新路径
主题式探究性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学校德育的新途径,其明确的操作步骤为全员德育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德育资源,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融汇知识实现德育内化。具体实施路径见图2。
如教师的职业探究中,调查了解教师初印象(即研究的初始目标定位),结合初印象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各小队制定研究计划并实施,在收集资料撰写报告和成果汇报过程中与初印象形成冲击,建立新的教师形象定位,达到德育的内化;再如学校厕所文化的主题探究,先确定理想的厕所文化有哪些要素,结合这些要素选定研究的主题,制定计划、实施,在交流汇报中明晰现实与理想厕所文化间的差异与成因等,从而影响自身的德育行为。
2.学校德育更加真实化
通过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运用观察、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及对得到的材料加以分析和思考,为学校的德育提供了稳定的保障措施,解决学校德育工作浅表化、形式化的问题,让学生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辨别真伪的思维能力,使学校德育不再虚无和飘渺,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3.实现德育自我建构
在教师职业探究中,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主题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受教育者道德实现“自我建构”,从根本上解决德育导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黎莉.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杨培禾,曹温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09.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95.
责任编辑 邓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