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翔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也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会计专业所学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用和填开为例,说明了信息化技术在课堂运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信息化; 增值税发票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已经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各界的共识。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仿真工作场景,增加师生双向互动,从而凸显职业教育的“做中学”特质。文章以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税收实务与纳税申报》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用和填开”内容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
一、会计专业开展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目标及背景
教学目标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知识目标,即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用和填开步骤,掌握具体的开票方法;第二,能力目标,即能够模仿税务局发售发票以及模仿企业领用发票并根据模拟情景进行开具;第三,素质目标,即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态度、严谨细致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授课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财经法规》《经济法》等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对税收理论和实务有了较好的认知,但学生对于如何结合软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纳税申报工作中还十分陌生。作为伴随电子产品长大的一代,学生们对于电脑和手机操作十分熟练,乐于利用电子产品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善于模仿,部分学生通过以往的社会实践已经认识到涉税业务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有学好税收申报实操的强烈愿望。
教学依托于税友软件在税收实训室进行,同时辅之以Flash动画、操作视频、云课班、图片以及趣味游戏等手段。通过对知识点进行细化分割,以任务驱动教学结合“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互评等手段最终实现“做中学”的目标。
二、教学组织实施中的信息化技术运用
(一) 翻转课堂的运用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其核心精髓在于让学习者在课前学习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实验,教师则在学生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突出了“以生為本”的人性化学习特征,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突显了提升学习绩效的价值。本次教学引入了翻转课堂理念,教师在课前预先保存在百度云里面的教学PPT和视频共享给学生自主观看。其中,一段视频通常讲解一个或数个知识点,但时间长度基本会限定在8-12分钟,其目的是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视觉疲劳。预先录制好的视频画面不仅可以将每一步的操作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步骤、速度或方式,随意地暂停、倒退、重复和快进,使领悟速度快慢不一的学生都可以做到对操作步骤的详细了解。另外,学生在课堂进行案例操作时如果对以前学习的内容有所遗忘的话,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获得重温,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线自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实践发现,这种事先提供教学资源的方式其显著特征是“人机一对一”,只要老师发布的资源不枯燥、易掌握,学生在“人机一对一”的学习过程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显示,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后,课堂教学完成任务时较以往速度有显著提高。
人性化学习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对学有困惑的学生适时给予个性化指导。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因此,课堂成为学生当堂完成发票领用和开具任务的场所。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之后,教师通过税友软件的教师端可以及时在后台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立即介入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分析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缺陷,提醒学生注意及时归纳总结操作经验,这种针对性的个性指导有效解决了“一个教学版本”针对所有对象讲课造成的问题。
在教学结构翻转后的课堂上,学生在课前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新知识和研讨重难点。通过自学,他们能做到既掌握知识要点,又开展协同学习,既发展人际沟通能力,又得到知识获取感。
(二) 教师从“演员”向“导演”身份的转变
在本次教学开始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份“菜单”:第一,掌握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售和领用;第二,学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两个任务中,学生分别扮演了税务人员和办税人员。学生在税局端领到专用发票后,要根据老师发布的具体案例模拟办税员角色进行专用发票的填制和开具。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老师通过软件平台给每个学生小组发布不同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分组进行讨论,拟定具体开具方法。红字专用发票和折扣专用发票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对于包含这两个知识点的案例题要求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操作,全班同学可以通过锁定的屏幕观看该同学操作的整个过程,操作过程结束后大家可以通过QQ群展开互动,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案例操作过程,既展示了团队协作的成果,又激发了全体同学主动学习的热情。对于没有做演示的其他同学的案例完成情况老师也可以通过软件后台的成绩查询和成绩分析功能进行检查,对发生错误较多的环节分析其原因,并在后续讲课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从以上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在信息化教学前移环境下,教师不再需要亲自演示具体案例,重要的是精心设计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菜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学生演练的过程中做到既指导好学有困惑的学生,又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菜单”的目的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提供教学视频则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铺垫,课堂上指导学有困惑的学生和拓展学习深度,尽管面对的对象不同,但都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指导者”职能。教师教学的重心从面授转变为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因此,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身份将由亲自演示的“演员”转变成提供脚本的“导演”。
(三) 即时通讯工具运用下的师生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局限在课堂内进行,信息化教学手段下的互动交流模式则借助于多种现代化沟通手段进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人可以发言,人人必须发言。例如菜单中的第一个任务,即如何发售和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教师首先挑选出学生模拟税局端进行专票的发售,在发售任务完成后,师生利用QQ群对刚才模拟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第二个任务填制发票的过程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在QQ群里提出,由老师或其他同学予以解答。这种实时互动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实践教学发现,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互动交流模式可以进行网络答疑,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教互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诸如QQ这种即时通讯工具的运用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随之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老师还可以给予发言次数较多、发言质量较高的学生一定的平时分数作为激励,以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不但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能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四) 考核模式与方法的信息化
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后,检验教学效果方式方法也有了巨大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从根本上颠覆了课堂教学结构,自主学习、协作學习、课堂互动等教学成分占据了很大比例。对本次教学来讲,一方面,在运用税友软件的教学过程中,软件自带的评分标准及班级答题情况解析可以极大地“解放”老师,学生在完成任务提交后也能够当场看到自己的任务得分以及正确和错误答案的比对结果。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将更加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将更多地由课堂互动、在线作业、在线提问、在线测试以及在线互动等情况统计组成。将这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除了可以考核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外,还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全面动态地纳入评价体系,从而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
(五) 技术平台和信息资源的运用
本课程教学除了依托相关的纳税申报软件外,还运用了蓝墨云课班教学平台。此平台除了能汇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之外,还提供“头脑风暴”、在线测试等功能。其中在线测试可由教师设置完成测试的时间间隔,答题时间结束后即无法参与测试,这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测试。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在平台还通过匹配游戏的形式,要求学生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与各自的特征一一对应起来,完成游戏的学生将获得老师提供的经验值奖励,以游戏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立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如果有疑问也可以通过云课在线答疑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或是在发帖区发帖求助。教师在蓝墨云课平台的支撑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平台等教学活动,通过学情分析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动态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除此以外,动画视频和访谈视频也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上课伊始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增值税发票的重要性以及虚开或者买卖假发票的严重后果,将学生带进教学场景,由于发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上发票对于增值税申报缴纳的重要性,在看完视频后同学们随即对本课程学习内容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再如,在本课程基本结束之际,分别播放税务局工作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的访谈视频,让他们从实务工作者的角度讲解发票领用和开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法。在课后的拓展学习中,老师要求学生登录亿企赢财税学院网站观看增值税专用发票拓展内容,以进一步丰富对专用发票的认识。
三、总结和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混合教学的模式改变了课堂结构。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共享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画短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软件,高度仿真工作场景;即时通讯,实时开展师生互动。从实践来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方式下有明显改善。但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教学未来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当前,高职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诸种:如何更好地整合共享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遵循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原则使人人都能参与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移动教学互动;如何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建设;怎样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设计和录制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和适时教学;怎样提高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艺术修养等方面的修为;如何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跟上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在未来的教学资源建设中如何更多引入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深度参与;怎样打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素材库、电子教学材料库、电子教学资源库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但不管怎样,都应直面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不断优化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最终实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 沈汉达.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90-95.
[3] 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5):76-78.
[4] 李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全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85-88.
[5] 穆炜炜,刘其琛.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究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17,(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