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必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高含金量”课堂教学: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追求
——以“小学教育学”课程为例
杨必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教学有高度、有广度、有坡度、有深度,是“高含金量”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判断、验证教师教学含金量高低的最好办法,是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课堂时间的感受。实施“高含金量”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认识,把握课程本质要求,聚焦核心能力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巧设教学难度坡度,重构教学内容框架体系;关注教学特色,打磨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高师院校;“高含金量”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一些高师院校采取了督促学生专注课堂学习的若干措施。比如:在教室前面放置布袋供学生存放手机,以打消学生上课刷屏的冲动和念想;要求任课教师严格考勤,并将出勤率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组织学生干部到班级课堂清点人数,对旷课者通报批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此类强求性、强迫性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治标不治本,不但难以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走进课堂,反而让人感到高等学校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神圣与庄严。究竟怎样才能吸引莘莘学子热爱课堂学习,使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流连忘返呢?在笔者看来,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含金量”。本文试以“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为例,谈谈对“高含金量”课堂教学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什么是“高含金量”课堂教学?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含金量”的内涵。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使用这一概念的教师不少,明确定义这一概念的学者不多。迄今,主要有两种说法:(1)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修养及思维的含量[1];(2)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这两种说法,侧重点不一样,均有其合理性。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含金量”是指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获收益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如果收获较多、质量较高,就是“高含金量”课堂教学。在笔者看来,“高含金量”课堂教学是以下“四度”标准的有机统一。(1)有高度。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给人举重若轻、深谋远虑、登高望远之感。(2)有广度。教师对知识信息的掌握应该古今贯通、中西贯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教学中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3)有坡度。教师的教学落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带领学生在爬坡过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4)有深度。教师的观点和主张独树一帜、力透纸背,甚至振聋发聩。判断、检测教师课堂教学含金量高低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了解他们对课堂时间的感受:如果学生上课专心致志,感到时间转瞬即逝,或者忘记了时间,就是“高含金量”课堂教学;如果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感觉度日如年,教学自然没有多少含金量可言。
据此,衡量“高含金量”课堂教学有两个核心指标,分别是“有效”和“优质”。所谓“有效”,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程度”[2];所谓“优质”,则是指课堂教学综合指标达到最优化程度,通常用一堂“好课”来表示。“高含金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该站在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民教师这一使命的高度,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不再仅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应是有道德、有修养、有理想、有专业知识的人;不仅仅是高学历、高起点的人,而且应该是接受过专门的教师教育的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术、学科专家,而且应该是教育专家”[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展现可圈可点的教学技能和育人艺术,主要包括:把握课程结构,突破关键环节,形成知识网络;侧重思想引领,提升认识高度,强化知行统一;注重策略技巧,促进方法掌握,培养实战能力;推介实践范例,启迪学生思维,锤炼教育智慧。
与社会、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期待形成较大反差的是,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含金量不高,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缺乏高度,观点主张似曾相识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热衷下载、复制、粘贴,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和数据多为“百度”而来的“大路货”;教师所做的就是将知识信息从网络“搬运”到课堂,缺少审慎的鉴别、分析和加工。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看起来内容丰富,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有高度的内容不多,自然难以引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任课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肯独立思考,不愿自主创新。可以说,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含金量的高低。
(二)个人视野狭隘,教学内容照本宣科
有些教师的认识层次和教学视野仅止于教材,备课内容与教材知识编排体系高度一致,编写的教案不过是课本知识和“教参”知识的浓缩版。教师的这种教学思维和行为惯性,与三个背景因素密切相关。(1)“教材中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还停留在“忠实于大纲”“忠实于教材”时代,满足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更不习惯于思考和践行“为什么要教”这样一些深层次的教学问题。(2)教师对基础教育新课改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知之甚少,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3)“心理感受迟钝症”阻滞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步。因为年龄偏大、怀才不遇、遭遇专业发展瓶颈等原因,有些教师对教育领域的新锐观点、有用信息和重大进展,表现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心理倾向。教师一旦“心死”,其课堂行为必然是简单应付和重复“昨天的故事”。
(三)教学设计平淡,难度坡度似有若无
必要的教学坡度和难度,是挖掘学生潜力,激励学生进取的必要条件。可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未能有效设置坡度和难度,主要表现为对三组关系处理失当。(1)对优秀与合格的关系处理不当。有的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时,给出的成绩要么普遍偏低,要么获得优秀等次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不能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有的教师不能提供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未能为学生的学业提升、能力提高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方法的支撑,学生成长、进步的速度和高度受到局限。(2)对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处理不当。有的教师将所教内容都处理为重点,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压力大;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信马由缰,致使学生难以把握重点;有的教师不善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不力,导致学生的学习事倍功半。(3)对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处理不当。有的教师只注重宣讲课程内容,对学生在思想认识、情绪情感、求职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回避或推诿的态度;有的教师能够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但常常有意无意地渲染社会生活中消极、落后的内容。以上问题的存在,呼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统筹兼顾,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需要,巧设“跳起脚来摘桃子”的难度和坡度,让学生在冥思苦想中豁然开朗。
(四)疏于质疑探究,课堂教学浅尝辄止
教育科研的高水平,并不一定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高含金量,但高含金量的课堂教学,则必须以教育科研的高水平为前提。大凡课堂教学的“大师”,没有一个不是著书立说的科研能手,没有一个不是深度探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教学模范。而有的教师多年没有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也没有开展富有成效的课题研究,他们的课堂教学往往蜻蜓点水、平铺直叙。此种教学平庸状态,缘于教师缺乏深度聚焦和理性思考的意识,缺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职业境界。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课堂教学过程中任何智慧的闪光、精彩的呈现,都是教师“长期积累,偶而得之”。“高含金量”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向大师学习,向经典致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炼,在创新中生成。
高师院校主要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是教师引领学生成长的三大法宝。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学”教学工作多年,深感“高含金量”课堂教学是高师院校教师应当努力追求的一种职业境界,也是学生实现又快又好成长的迫切要求。
(一)提高认识,把握课程本质要求,聚焦核心能力目标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开设的某门课程,只能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个人成长过程中某些方面的重要问题,而不能赋予更多使命。犹如写文章,多中心等于没有中心。这需要教师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在更高层次上审视课程的独特价值,弄清楚某门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专心致志于课程主业,培养学生的课程核心能力,否则,就容易犯“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的错误。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引领性课程,开设此课程,旨在解决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指导和方法策略问题,对他们的专业发展起到领航员、指南针和风向标的作用。与此相联系,“先进教育思想”“学科主干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是该课程教学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和内容。
(二)整合课程资源,巧设教学难度坡度,重构教学内容框架体系
课堂教学含金量的多少和大小,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呈现及教师的临场发挥来体现。但时至今日,“小学教育学”究竟教什么,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内容体系和课程标准,只有一些教育学者编写的内容大同小异的教材,此种大同小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沿用前苏联普通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体系,包括教育概论、教学论(课程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等内容,尽管近年来这一体系有所变化,如增加了教育法律、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程边际含混不清、课程体系不伦不类。二是教材内容“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偏重知识传授和理论阐述,其中,有的内容脱离客观实际,缺乏一定的新意,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4]。这样的课程,给任课教师展示教育智慧和创新课堂教学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再者,一浪高过一浪的基础教育变革,也不容教育工作者固步自封,要求他们尽可能追踪教育发展动态,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理论的持续创新。因此,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知识、信息的含金量,彰显个人教学功力和特色,是课程教学的应有之意。
对“小学教育学”课程内容的重构,应遵循“理论求先进,方法求实用”的原则。在这方面,笔者主要围绕“前卫观念”“关键知识”“实用方法”三个关键词展开。首先,以主要问题(课题)为中心,设置“教育意蕴与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规律”“课程改革及未来走向”“教学流程与方法运用”等8个教学专题,力求问题分析有创意、行动策略有亮点。通过教学专题的设置,实现对课程“基本结构”(主干知识)的全覆盖。每个专题围绕1个核心问题展开,之下有3-5个分问题,这些分问题服务、服从于主要或核心问题的研讨和突破。此种课程内容架构,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逐层展开和对相关问题作深度剖析,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有利于教师把教案文本转化为学术论文或学术著作。其次,以实践范例为导引,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实践实战能力。例如,探讨班主任工作的策略和艺术时,有选择地介绍任小艾、魏书生、霍懋征等人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思想精华和实践范例。这些思想精华和实践范例对学生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更是学生的学习标杆和努力方向。应该明确,对于师范生而言,“最重要的并非获得一个完整的教育学学科框架,而是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最后,对接基础教育,追踪课改动态,凸显教育新理念、新动态。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均应体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理念、新方法的要求。同时,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推介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纲领性文件,推介有关课改领导、专家关于新课改的著作和文章。这些举措,可以增强学生的教育政策意识,使他们明确基础教育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把握课程学习的本质性要求。
(三)关注教学特色,打磨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英雄所见不同”是“高含金量”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方式。任课教师不能只是充当教材教参、权威人士的“传声筒”和解说员,而应体现个人的“一孔之见”乃至“一家之言”。笔者认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归根结底是“两个一”(“一节课”“一台戏”),这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中之重。“一节课”重在使师范生掌握上课的基本套路与应变技巧,“一台戏”重在培养师范生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助推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可以采取“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把教案备在脑袋里,实行脱稿教学”“高标准严要求,把每节课当作公开课来上”这三种实用、可行的办法。“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博闻强记,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风生水起、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教学境界在于教学设计能否“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保持“思维热线”状态;教学的精彩无法预约和复制,只能在不期而遇的课堂情境中灵机一动、妙语天成;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有赖于教师是否践行“四化”(教学研究化、问题课题化、工作学习化、成长成果化)教育理念,并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向大师学习,向经典致敬,注重反思和总结,着力借鉴和创新,是教师告别平庸的不二法则;任何一个观点或主张都可以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表达等。告别母校,若干年后再回首,学生可能把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过的那些公式、概念、定理和法则,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但他们一定会记住老师不经意间的至理名言和举手投足的精彩瞬间。由此可见,教师别具一格的思想认识和行为风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教学模式和教学气场等质的因素彰显“高含金量”课堂教学的魔力。教学过程中,知识渊博、信息爆棚、花样翻新等量的元素,当然是“高含金量”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课堂教学要达到高含金量水准,更取决于教学模式、教学气场等质的因素。这些质的因素,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近年来的“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并推出了“需求导引—问题中心—专题教学—内外结合—理性提升”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教师的教学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内心期待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认识、人际交往、情感婚恋、求职就业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挂钩,并且加以点拨、引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聚集在学习内容上,在心理相融中与教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以关键问题、主干知识为基本脉络,以问题解决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一般教材章节编排体系,改为专题形式开展教学,一个专题由3-5个左右问题组成。总之,教学内容的掌握、消化和延伸,应该建立在广泛的知识、信息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视野要“既在书本中,更在书本外”;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力。
教学气场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股强大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炉火纯青的写照。其基本内涵包括:力透纸背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直达心灵的情绪感染能力;精深的学术造诣和绝佳的知识内化能力;成竹在胸的课前准备和天衣无缝的权变能力;匠心独具的情境设计和驾轻就熟的课堂调控能力。每个教师都会追求属于自己的教学气场。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气场的特点可用“忘我境界”“激情满怀”“随机应变”“拓展延伸”“个性表达”和“偶尔严厉”六个关键词来概括。教学气场是教师把控课堂教学进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不是依靠外部强制力量把学生硬生生地赶进课堂,而是仰仗课堂磁场的独特引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是解决学生是否愿意走进课堂的治本之策,也是“高含金量”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1]李奇玲.关于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的探究[N].朔州日报,2009-06-18(2).
[2]陈献.高师院校教学质量的优化[J].教育评论,2008(4):51-53.
[3]庄美金.高师院校优质教学及质量标准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103-104.
[4]黄群昌.小学教育学教学改革浅析[J].教科文汇,2012(9):43-44.
[5]金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学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5):169-172.
High-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the Conscious Pursuit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Normal Universities——Taking the Course of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YANG Biwu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high-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includes height,extent,grade and depth.And the observation of students’classroom performance and their classroom feelings becomes the bestway to verify the high-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To implement this,teachersmust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grasp the nature,focus on the core goals,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design teaching difficulties,reconstruct teaching framework,emphasiz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polish teachingmodels and improve teaching attractions.
normal universities;high-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655.1
A
1009-7740(2017)02-0054-05
2017-05-20
杨必武(1964-),男,湖北松滋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研究。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