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畲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幼儿课程开发研究

2017-03-12 18:13高元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高元武

(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浙江丽水323400)

基于畲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幼儿课程开发研究

高元武

(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浙江丽水323400)

畲族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口承文化遗产、体态文化遗产、技艺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等,对幼儿课程开发具有建构价值、认同价值、传承价值。基于畲族传统文化的幼儿课程开发应该采取明确幼儿课程理念、遵循生活化与游戏化原则、坚持家园协同开发、引入社会资源的策略,开发相关课程,建构课程体系。

畲族传统文化;幼儿课程;课程资源;课程开发

当前,加强与幼儿日常生活的联系,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趋势。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并强调幼儿园课程设置要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吻合,力求把幼儿园课程建设为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构建的学习平台。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幼儿园课程开发指导思想与理念审视当前幼儿园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其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有研究者指出,“就少数民族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内容而言,还存在立足单一主流文化的问题,这并非是一种狭隘的民族封闭思想,相反,它是少数民族走向开放的基石”[1]。因此,发掘畲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基于畲族传统文化的幼儿课程,是完善畲族地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本文尝试在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畲族传统文化,加强幼儿课程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幼儿课程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促进具有畲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本土幼儿特色课程体系的建构。

一、畲族传统文化资源概况

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保留了丰厚的畲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畲族民族风情。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中,畲族在语言、音乐、舞蹈、节俗、手工艺等方面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畲族传统文化凝聚着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幼儿教育最珍贵的乡土教材。从幼儿课程开发的视角出发,可以将畲族传统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几类[2]89。

(一)口承文化遗产

畲族的口承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畲族的语言、神话、史诗、传说、民歌、儿童歌谣以及民间故事等。特别是畲族的传统民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生活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现存民歌经过筛选与整理,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如《封金山》《时辰歌》《鸟儿叫》《喜气呵呵》等,非常适合幼儿诵唱。将这些民歌引入课程,可以传播民族歌曲,继承民族文学遗产。

(二)体态文化遗产

畲族体态文化遗产大体包括畲族的歌舞艺术、戏曲、民间乐器演奏等。比如,畲族粑糟舞因舞者围绕粑糟边敲边舞而得名,作为畲族人独创的一种古老舞蹈,粑糟舞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种舞蹈将祭祀与娱乐融为一体,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粑糟舞模仿日常生活,动作简单易学,不仅内容与幼儿生活有较高的契合度,而且从民族习俗传承看,畲族儿童也需要学习粑糟舞,适合开发为幼儿课程。

(三)技艺文化遗产

畲族技艺文化遗产大体包括畲族的刺绣技术、建筑工艺、民间手工制作、传统工匠手艺以及民族服饰等。其中,畲族传统服饰图案以山里的花草、林间的鸟雀、空中的云彩、雨后的彩虹为主要内容,往往缝在上衣与裙子上,挑中带绣、织绣结合。这种从身边生活场景中挑选素材、坚持一切来源于生活的朴素的艺术取向和审美情趣,使畲族人民制作的服饰图案生机勃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幼儿接触这些文化内容,不仅感到亲切自然,而且很容易产生对民族服饰的喜爱之情。

(四)民俗文化遗产

畲族民俗文化遗产包括畲族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礼仪文化以及体育文化等。以畲族饮食为例,特色美食有“农历三月三”食用的乌米饭,端阳节、龙节食用的“菅时粽”,过新年、“七月半”和圆冬节食用的糍粑等。畲族儿童自幼享受这些美食,对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有一定了解,将之开发为课程,也适合在课堂上制作。再如,畲族的凤凰茶道是畲族整套迎宾接客礼节中的一部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茶艺表演——凤凰茶艺表演[3]186。将凤凰茶艺表演融入幼儿课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茶道的同时,接受畲族待客礼仪教育。

上述丰富多彩的畲族民族传统文化,是开发幼儿课程的优质资源。畲族地区的幼儿课程开发应立足于这些为幼儿理解的、与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契合的文化资源,以多元化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构建本土的、基于民族传统的幼儿课程体系。

二、畲族传统文化幼儿课程开发的价值

(一)建构价值:完善幼儿课程体系

从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幼儿园现状看,其课程设置的一元性特征明显,多以单一主流文化为主,与非少数民族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缺少反映本民族文化成就、文化内容的特色课程。这种一元性课程设置不仅影响了少数民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而且影响了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从课程实施来看,当前少数民族幼儿园的一些幼儿课程,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空泛,对幼儿自主活动体验目标落实不够;课程内容编排过于机械、单调,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发展水平相脱节。在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多元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中,畲族地区幼儿园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资源,开发具有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幼儿课程,既能弥补幼儿园课程体系的缺陷,也能完善课程内容。

(二)认同价值:提升幼儿的社会性

畲族保留了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在其传统文化体系中,关于孝道、农耕、节庆、审美、体育等文化内容和行为仪式,都可用来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欣赏、接受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帮助幼儿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比如,指导幼儿认知与欣赏本民族传统的工艺品和服饰,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维护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说,畲族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走进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幼儿对社会日常生活的认同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与社会文化传播的协同共进。

(三)传承价值:培养儿童的民族文化意识

畲族传统文化是古代畲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的积淀与遗存,也是当代畲族人民以勤劳的双手、出色的智慧创造的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独特的社会属性。无论是畲族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民间神话、畲族儿童歌谣,还是社会习俗、传统节假日,都渗透着畲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审美价值取向。如畲族的很多传说、神话都蕴含着畲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把畲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融入幼儿课程体系,有利于幼儿从小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民族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意识。

三、畲族传统文化幼儿课程的开发策略

在畲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开发有关课程,课程开发者应该充分认识畲族幼儿、畲族幼儿园特点以及畲族民族文化特色,采取以下策略。

(一)明确幼儿课程理念

基于畲族传统文化开发幼儿课程能否成功,前提在于是否善于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关键在于是否有明晰的、科学的课程理念。“在实施畲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目标性和方向性的有效统一,理念要明确,既要兼顾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坚持幼儿课程建设的科学性”[4]278。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以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心理特点为核心,兼顾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文化传承,反对把幼儿教育仅仅当作培养抽象的人的一种养成工具。因此,畲族传统文化幼儿课程开发必须立足本土、彰显特色,开发者必须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资源的科学性及其融入课程、进入课堂的可行性,使之符合幼儿课程开发理念。

(二)遵循生活化、游戏化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幼儿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该纲要指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生活化和游戏化,“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身心发展经验”。据此,可以给出畲族传统文化幼儿课程开发成功的直观评价标准:一是课程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二是课程学习内容形象具体、易于幼儿学习;三是课程实施有利于生活化、游戏化。按照上述标准开发畲族传统文化幼儿课程,必能保证课程资源内容、组织方式贴近畲族幼儿生活,容易为幼儿理解与接受。比如,立足于畲族的农耕生活开发的“畲族田间舞蹈”课程,舞蹈动作模仿畲族在梯田劳作的场景、行为,简单质朴、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爱。

(三)坚持家、园协同开发

无论是畲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庭都是具体的承载者,家庭也是幼儿接受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最初场所。畲族的语言传承、生活技能、审美方式,以及其他与众不同的畲族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家庭不断得到延续与承袭。因此,畲族幼儿课程资源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互助。家庭参与幼儿课程建设的渠道、形式多种多样,家长可以为课程的建设搜集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制作手工艺品,还可以到幼儿园表演传统民族音乐歌舞、演奏民族乐器,与幼儿一起过传统节日。

(四)引入社会资源

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有很多民族文化机构,如畲族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畲族博物馆等。以传播、弘扬畲族传统文化为目标的幼儿课程开发者,可以与这些社会机构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建立动态联系,形成园内园外开发幼儿课程、建构相关课程体系的合力。比如:幼儿园可以与“畲族口承文化幼儿活动基地”联合,以畲族文化馆为活动中心,组织幼儿学习民族语言,聆听畲族的传说以及神话故事,一起学唱畲族的儿童歌谣;可以与“畲族记忆文化遗产幼儿活动基地”合作,以畲族文化展览中心为基地,让幼儿在实践中领悟畲族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进行简单的传统服装识别或传统服装走秀,学习制作畲族的传统剪纸,参观木雕工艺品的制作;等等。

四、畲族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的组织形式

如何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之中,是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关键[5]197。基于畲族传统文化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必须坚持宏观统筹、微观细化的原则,保持幼儿课程文化的多元性、内容的融合性,使幼儿园的特色民族课程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实现民族性、地域性的和谐统一。

我们通过实际走访调查、样本整理,筛选了一批适合幼儿园课程构建的文化资源。针对畲族物质文化资源,我们选择了如下资源:(1)在民族建筑方面,选择了鹤溪廊桥、凤凰古镇、云中大漈,以及建于南宋时期的时思寺和建于清乾隆时期的护关桥,帮助幼儿了解畲族传统木建筑艺术;(2)在社会生活和农业生产方面,选择了能帮助幼儿领悟、继承民族传统的“孝廉文化”和“耕读文化”;(3)在手工制作工艺方面,选择了畲族“彩带”、竹编、刺绣等民族工艺,让幼儿了解“彩带”的原料(麻布、生丝布)、形态(扎腰、大带)、制作工具(木机),学习用竹篾编织小动物、线篓、火笼,了解畲族的绣帐额、枕面、围腰、衣领、袖口、裙边、鞋面等传统技艺制作。围绕这些资源开发的幼儿课程,在组织实施时,可以设计相关的手工制作并开展欣赏活动,如手捏廊桥、畲族服装贴纸游戏、民间乐器演奏,以及参观畲族民族美术展览馆、畲族农家工具大展览等。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以下内容进行了挖掘:(1)畲族传统民间文学,包括畲族传说、畲族的语言、畲族的神话和史诗、畲族的传说;(2)畲族的歌谣,包括历史歌、故事歌、情歌、劳动歌、谜语歌、杂歌,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歌、儿童歌谣等八大类;(3)畲族的民间艺术,包括木刻及纸刻工艺、竹编工艺、缝纫及刺绣工艺、纺纱织布工艺等。

基于上述资源,我们开发了以下四个课程模块,建构了畲族传统文化幼儿课程体系。(1)畲族传统技艺课程模块。本模块将促进幼儿“传承技艺、丰富生活、快乐游戏”的理念贯穿于活动课之中,以提高幼儿动手与组合活动的能力、传授畲族传统技艺为目标。(2)畲族传统音舞类课程模块。本模块以畲族传统民歌、舞蹈为主要内容,凸显民族色彩,旨在传播畲族艺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3)畲族传统体育课程模块。本模块利用畲族传统体育锻炼幼儿的走、跑、跳等能力,发展体育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畲族传统美术课程模块。本模块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审美与动手的能力,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美术技能与绘画能力。

在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大背景下,幼儿课程吸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强化自身引导幼儿继承民族文化、领悟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畲族传统文化开发幼儿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付出持久的努力。

[1]王鉴,李伟.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及其昭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0(1):129-135.

[2]汪毅夫.畲族研究书系[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3]施联朱.畲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6.

K indergarte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SHE M inority

GAO Yuanw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400,China)

The SHE Minority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 includes mouthpiece cultural heritage,skill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lk custom heritage,which has construction value,recognition value and inheritance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development.In the process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following the life-oriented and game-oriented principle, being clear about concept of preschool curriculum,adhering to kindergarten and home’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troducing social resources and constructing curriculum system.

the SHE Minority traditional culture;kindergarten curriculum;curriculum resources;curriculum development

G612;G122-4

A

1009-7740(2017)02-0050-04

2017-05-26

浙江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园外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编号:2016ZJLS30)

高元武(1983-),男,山东枣庄人,讲师,主要从事幼儿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