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琳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00)
留学生频率副词“又”“再”的习得研究综述
乔 琳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00)
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频率副词作为副词中的小类,同样影响着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近年来,副词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频率副词“又”“再”的研究也很多。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从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两方面对频率副词“又”“再”进行分析。
频率副词;又;再;习得;对外汉语教学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是较为复杂的一类词。同一小类的副词,它们的语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个副词,也有可能分属不同的小类。在多数情况下,必须通过语境的帮助才能理解副词的意义,母语学习者有时都很难明确指出它的具体含义,因而,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副词必然是汉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频率副词作为副词中的小类,同样影响着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频率副词“又”“再”是真实交际中较为简单且使用频率很高的副词,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属于甲级词,是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就能学习到的频率副词。频率副词是指行为、动作发生的频率,“又”“再”作为频率副词在语义上有相通部分,因此,尽管简单,但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误。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频率副词“又”“再”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
对于频率副词“又”“再”的本体研究有很多,其中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的论文占大多数,经过分类整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频率副词“又”“再”的义项划分
1.频率副词“又”的义项划分
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一书中明确指出,“又”表示同一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和反复进行,多用于已然的情况;“又”还可以表示预计的重复,后面常用系动词、形容词或能愿动词。对于“又”重复同一动作这一义项,再结合“又”前后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六个小类。
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2005)认为频率副词“又”的基本语义是“添加”,用于表示已然的重复或确定性的重复,出现在能愿动词前,句子一般有“了”。书中对于频率副词“又”表示预计的重复没有明确说明,将义项“确定性的重复”与“已然的重复”归为一类,都表示过去。若将二者分开加以区别,则更加清晰明了。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2008)一书中将“又”的用法分为三个方面,其中表示频率的“又”指一个动作或状态重复发生,这与刘月华的观点一致。
除了以上的辞书著作外,还有一些论文对频率副词“又”的义项进行了划分,如:
史锡尧(1990)认为频率副词“又”不仅表示动作活动的重复或反复进行,而且可以表示动作的继续,以及事情或现象的重复。
沈小乐(2012)认为频率副词“又”表示重复义,它的前项或后项一般为同质动作,明确指出前后项动作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并利用表格对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作了界定。在文章中他还提到表重复义的“又”修饰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名词性成分,并对其句法形式作了详细分类及说明。
专家学者对频率副词“又”的义项划分主要集中在动作的重复发生和反复进行、预计的重复、动作的继续、事情或现象的重复几方面,研究时,根据留学生所学教材,选取了动作的重复发生、反复进行和预计的重复两个义项。
2.频率副词“再”的义项划分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认为“再”作为频率副词,表示同一动作的重复或继续,用于未然的情况,有时用于过去,表示第二次。
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2005)认为频率副词“再”的基本语义是“重复”,用于未然的重复或假设的重复,表示将来发生,出现在能愿动词后。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2008)一书指出频率副词“再”表示一个动作(状态)的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吕叔湘对“再”的这一义项分析更为细致,将其分为四个小类,并指出“再”前后常用相同的动作,可用于假设句,后面常与“就、都”等相呼应。
宋璟瑶(2014)基于对“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的分析,认为表示重复义的“再”所参与表达的复合事件中,前后两个子事件是相互独立、其间有中断的;而“再”也用于表达说话人所着眼的时间点前后的两段行为或状态没有间断,一直持续下去。因此,他将“重复义”与“持续义”分列为“再”的两个义项,没有混为一谈。
以往的研究对频率副词“再”的义项划分主要包括动作的重复、动作的持续、第二次等三个义项,在翻阅留学生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以上三个义项,但将前两个义项合并为一个进行考察。
(二)频率副词“又”“再”的比较研究成果
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2005)与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2008)对“又”和“再”作了简单比较,都是从时间方面进行区分,认为“又”表示已然,“再”表示未然。李晓琪(2005)还提到“又”和“再”的位置不同,“又”在能愿动词的前面,“再”在能愿动词的后面。
周刚(1994)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用“未实现”与“已实现”来标明比较“再”跟“又”是不够的,他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对“又”“再”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虽然“又”“再”的词汇意义相同,但它们的语境不同:“又”表示说话人表达(描述)自己或别人的动作、状态,因此它是客观性的;而“再”表示说话人表达自己的打算,或要求听话人重复动作、状态,因而它是主观性的。在用法方面,他认为“再”可以用在祈使句和假设句,而“又”不可以;“再”可以用在表示意愿的陈述句,“又”可以用在描写或陈述动作和状态的陈述句。
杨佳璐(2013)通过对比分析“又”与“再”的相同义项,通过对语料的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再”也可以表示已完成动作的重复,多使用“再一次”来表述;“又”也可以用在没有情态动词和能愿动词的句子中,表示预计的重复。
王敏凤(2015)从语义、语用、句法三个方面对频率副词“还”“再”“又”的重复义进行了比较分析。
到目前为止,对外汉语教学界对频率副词的偏误分析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频率副词“又”“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给出很多解决策略。
李晓琪(2002)对以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习得“再”“又”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总结了以英语为母语者学习“再”“又”的习得顺序。
刘慧莹(2011)以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的教材是《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1,总结出日本留学生在使用“还、又、再”时,三者混用的偏误率很高,在句中的使用顺序也存在偏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教学策略。
董颖瑾(2013)对“又”和“再”进行了本体研究,总结出二者的表达框架和典型语境。同时,考察了英美留学生和日本留学生的偏误情况,从中得出无论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对“又”和“再”的互相误用都比较典型和普遍,对偏误进行归类和原因整合,并给出教学建议。
通过整理分析以往的研究成果可发现,很多学者针对留学生在使用“又”“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和归因,从误加、误代、错序、遗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于频率副词“又”“再”不同义项的习得顺序研究则相对较少。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呈现国别化特点,缺少对留学生水平方面的限制和研究,大部分研究成果是针对“又”“再”所有义项的对比分析,或是对整个频率副词进行研究,对于“又”“再”只作为频率副词的研究较少。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外国留学生对“又”“再”的互相误用非常普遍,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频率副词“又”“再”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率。
[1]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史锡尧.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J].语言教学及研究,1990(4).
[5]周刚.说“再”[J].汉语学习,1994(3).
[6]李晓琪.母语为英语习得“再”、“又”的习得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7]高林波,张维微.副词“再”和“又”的多角度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6).
[8]刘慧莹.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表重复义副词“再、又、还”的偏误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9]宋璟瑶.现代汉语副词“再”的义项与习得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2.
[10]沈小乐.现代汉语“又”的语义及用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杨佳璐.副词“又”与“再”语义功能对比分析[J].语言学刊,2013(14).
[12]董颖瑾.表“重复”义的“又”和“再”的偏误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3]宋璟瑶.副词“再”的义项研究[J].武陵学刊,2014(3).
[14]王敏凤.频率副词“还”、“再”、“又”重复义之比较[J].语文建设,2015(8).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1.014
2016-10-29
乔琳(1991—),女,内蒙古包头人,国际汉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5级研究生。
H319
1008-6714(2017)01-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