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2017-03-12 14:34杨昕红王丹菲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专业

杨昕红,王丹菲

“261”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杨昕红,王丹菲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社会不认可、教学实施管理与考核标准不够完备等问题。为此,可通过“双选”模式确定培养对象,校企共同进行学徒制培养方案和部分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合理组织教学实施,依据教学特点制定考核方案等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261”模式;人才培养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年,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1]2014年9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这指明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一、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

一是缺乏顶层设计。目前,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提法主要在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的政策性文件出现,总体上较宏观,国家或地方性的微观性法律法规不明晰,同时缺乏具体的推进策略和措施,尤其是对于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比较欠缺。[5]

二是社会认识问题。“学徒”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有特定的指向,这个群体的社会身份相对较低,社会认可度较低,同时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到企业工作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学生对在企业学习和实习存有疑虑和不确定心态。[6]

三是符合培养需求的企业数量不足,合作企业积极性不强。学徒制培养要求企业具备一定规模,足以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企学习,同时学徒制是一个长期培养计划,要求企业付出一定的资金、技术、人力等培养成本,具备这样实力和规模的企业数量有限,学校寻找合适合作对象有一定难度。

四是教学实施管理与考核标准不够完备。现代学徒制改革必将导致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改革,将涉及到课程组织设计、教师资源整合、教学运行安排等一系列调整,将打破常规教学运行状态,为教学管理和监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如何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考核评价指标的制定与合理性需要重新制定和论证,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面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以具体教学实施案例为依据,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趋向成熟。

二、探索“261”模式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研究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的深入研究,汲取学徒制的优势,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261”模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架构(如图1所示)。在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后,采用“261”模式进行共同培养。

“2”是两个双重:一是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学生既是学院的在校学生,又是合作企业的企业员工;二是学生具有双导师,即指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的现场指导工程师。

电视台记者要善于给自己创造各种学习政治理论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以正确把握社会主导理念和舆论热点。只有这样,记者才能正确选材,做出观众最关心的节目,才能使电视台在观众眼中更具可靠性和依赖性。具体而言,电视台记者一方面应当积极关注政治发展动向,要具有职业敏感性,加强学习和相关专业培训,加强锻炼自己的政治理论能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的专业性、时效性和紧密性;另一方面要以观众为出发点,考虑观众的关注点和要求,从观众的角度选取节目题材,准确定位节目内容。

“6”是校企的六个共同,即指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考核评价。

“1”是实习实训与就业的对接,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从学校步入企业的直通,技能符合岗位需求,与就业直接对接,顺利上岗。同时为行业提供了人才储备,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学徒制试点单位,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合理化进程,在建筑专业开展并实施,收到良好成效,技能培养符合岗位需求,为学生立足行业,纵深发展夯实基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根据学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践“261”模式的人才培养。

1.“双选”模式确定培养对象

因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以在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备选对象,通过系部筛选、企业宣讲,学生自愿报名、现场面试等几个环节确定参与学徒制培养的学生。人性化的“双选”模式确保培养期间学生自主性、稳定性,提升培养的实效性,增强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和对学院的认知度。

2.校企共同进行学徒制培养方案和部分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

培养方案涵盖学生管理、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考核等方面内容,并针对培养对象的特点,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标准依据学徒制培养的特殊性,对每门专业课程,每个项目内容的教学(实践)知识点、岗位能力点、学时、授课教师、授课形式及地点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保证教学有的放矢,提升学徒制培养质量。

3.企业文化宣传与渗透

在学生进入企业工程现场前,由企业选派工程管理人员、现场工程师、工程总监理等为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规则、施工安全、质量检验等方面总计40学时的授课讲解,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则意识,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做好铺垫。

4.合理组织教学实施

依据培养方案要求,制定教学实施组织安排。学徒制培养对象为二年级下学期学生,专业课程融入学徒制培养形式实施教学,校企按照4:1的学时比例,分别以工程现场实训教学和校内集中教学两种形式进行。现场指导需要每名企业工程师指导1~3名学生,主要负责工程现场安全教育、技能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总结现场学习内容完成《工程日记》。校内集中教学由学院专业教师完成。专业教师需要依据工程项目内容和专业课程要求制定《学徒制课程活页讲义》,学生每周需要有8个学时返回学校进行理论课程集中学习,与教师就一周的现场学习内容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将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讲授,同时为学生排疑解惑,保证了教学知识点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对接及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同时,学生通过完成内容包括本周工程进度概况、本周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等内容的《学徒制课程学习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专业知识的目的。

5.依据教学特点制定考核方案

学生专业课程评定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进行,企业工程师依据学生现场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学习状态进行实习环节成绩评定,校内教师依据学生集中教学平时表现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理论课程教学部分成绩评定,比例为7:3。

6.学徒制培养中学生管理要责任到人

学徒制培养中,学生有大部分时间在企业现场实习实训,对学生日常管理和安全监控至关重要。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分别与企业和学院签订学徒制学习协议,由学院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责任险,企业为学生提供人身意外伤害险,确保学生安全。校企实行“双负责制”,校企均派专人负责学生管理和事务沟通,为顺利教学提供保障。

三、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关键要素

在进行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不断磨合、创新、探索合理培养方式,确保培养质量,总体来讲学徒制培养形式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以及企业的认可,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同时我们也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要素,为校企长期稳定合作和学徒制培养的不断推进提供可靠依据。

1.把握校企合作的“共赢点”是保证学徒制稳定推进的首要因素

在校企合作中,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方面需要寻找合适的新建或在建工程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同时需要企业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和实训指导;合作企业方面,因负责项目较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进行补充。而高职的学生既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又能承担部分工作任务,符合企业现实需求。

2.师资配备与教学效果把控是学徒制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徒制培养模式为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校企教师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不足。企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规则和职业安全意识强,对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企业教师教学过程不够规范,授课方式和语言不够标准,不能保证授课内容的系统性;校内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因每周集中教学内容要与工程项目进度相对接,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备企业现场工作经历。因此,在学徒制培养前需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弥补,各取所长,让教学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3.职业技能培养融入人文精神培养是学徒制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徒制的实训实习过程是在企业现场完成的,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参与生产实践。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工作积极有责任感是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所包含内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知职业人要遵守的职业规范和需具备的职业精神。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融入人文精神培养,二者相互渗透,自然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有效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使学徒制充满生命力。

4.注重学生可持续职业能力提升培养是学徒制发展的助推力

在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在与企业共同培养的过程中,避免因用人需求紧张,以单纯的顶岗代替学徒制。而是应帮助学生定制职业发展规划,为学生搭建提升平台,使学生工作目标明确,保证人才资源的稳定性,为行业储备技能人才。同时,通过学徒制培养的学生能胜任专业范畴的相近岗位,使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现代学徒制成为高等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之一,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它把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为学生搭建了直通平台,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两点: 一是根据实际不断修正完善人才培养的内容,

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二是要注重对师资的培养和能力再提升,通过为教师提供现场实习或挂职锻炼机会等方式,使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保持知识的新鲜度。

[1]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大学,2011.

[2]陈衍.新余面临新考[J].专业技术教育,2011(30):6.

[3]路宝利,赵友.职业教育视角下“师徒”传承文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1(28):94-98.

[4]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5]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6]夏继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22-25.

The Applied Research on"261"Mode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ltivation

YANG Xin-hong,WANG Dan-fei
(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Shenyang 110045,China)

Currentl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such as a lack of top-level design,a lack of recognition from society,insufficien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nd imperfect evaluation standard.Therefore it needs to determine the training object by double selection mode.The two parties formulate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scheme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standard,reasonably organiz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and formulate check scheme according to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odern apprenticeship;"261"mode;talents cultivation

G710

A

1009—7600(2017) 09—0001—03

2017-05-11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职称委”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专项2016年度重点课题(ZJX2016JT04ZD)

杨昕红(1973—),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王丹菲(1981—),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沈阳职院:刘瑞军]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