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英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
孟宪英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适时导入文化知识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外语一定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阐明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文化知识导入的策略方法。
文化知识导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
英语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中作用十分突出,不仅体现了其工具性地位,而且对于高职学生熟悉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解和掌握目的国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促成人们在实际情境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国家之间交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知识的渗透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语言学习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知识。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文化促进语言的发展,需要语言来表现、来交流。英语语言承载了英语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行为和习惯,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只有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果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则很难理解对方的语言输出的信息,在交际中容易产生理解歧义,导致语用失误现象。法国语言学家梅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王佐良先生也认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1]。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一方面,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紧密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也应该是相应的。
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导入是为英语教学服务的,不可为文化而文化,不应有任何的随意性,必须遵守实用原则。高职英语教学也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因为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是不可分割的[2],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1.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文化知识导入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类别和层次也越来越复杂。高职学生生源来自于两部分: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职高、技校来的三校生。这两部分学生的英语层次差别较大。前者英语基础相对好一些,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量、句型和语法)和基本技能(简单的听说、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初步的写作能力);而后者由于就学期间出现过知识断层,或者课程设置等多种原因,造成这部分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相当薄弱,有的学生基本上不懂英语,大多数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较低,缺乏学习主动性,也不会自主学习,学习方法不当,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果较差,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学生对学习产生的这些特质使教师必须意识到要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手段,要采取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及所使用的教材入手找到切入点,渗透英语文化,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口”“手”并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点”所带来的沉闷局面,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面”的突破。
2.经济社会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了国门,无论是发展经济合作、海外留学还是境外旅游,会接触到一些西方的文化,包括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文化礼仪、风俗习惯等。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应该对异质文化持包容、可接受的态度,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健康的文化价值观[3]。由于各国风土人情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人们对花的颜色、种类也有讲究。如,法国人忌讳菊花、杜鹃花以及黄色的花,因为菊花代表哀悼,只有在葬礼上才会用到;英国人忌讳百合花,并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征;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同样不喜欢菊花,认为它是不祥之花,但德国人和荷兰人对菊花却十分偏爱。语言禁忌是语言灵物崇拜的结果。例如,西方人忌讳数字“13”、“星期五”,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就像中国人忌讳数字“4”和“3”一样。因为4与“死”的读音相似,意味着倒霉和不幸,3跟“散”谐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西方人过圣诞节时要做布丁,这跟中国人春节包饺子的习惯相似。西方人认为,搅动布丁能使自己在未来的一年中万事如意。文化差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趣的文化现象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语言的学习能力,拓展了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高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职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最看重的不单单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时候,心理素质和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更重要。尤其对外语的要求能够进行日常涉外交际和具备涉外业务交际的能力,学生如果外语学得好,掌握知识比较扎实,拥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书,学生就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被提升的机会就越大。因此,高职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必须进行横向纵向整合,夯实文化基础知识,以专业为主线,以技能应用为目标,具有熟练的外语会话、公关和谈判能力。因此,导入文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内在的学习动力,能够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增加课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我们了解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笔者在教学中及时把握篇章出现的文化现象,尤其是那些含有文化氛围含义的用语和课文内容重点加以解释,注重渗透不同文化的交往礼仪和禁忌。例如,跟外国人交流时,他会说“You speak English quite well”,而中国人听了却说“Oh,no.My English is not good”。外国人听了感到莫明其妙,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么说是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中国的传统美德是谦虚,但在外国人眼里他们不懂。又如外国人到中国人家做客,送客时主人会说“Walk slowly,please.”,如果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习俗,会认为“Walk slowly,that means is there anything dangerous in front of me.”。不同的文化差异会产生文化碰撞,中国的礼节和西方的礼节相差很大。例如,在迎接客人时,中国人常会说“I'm afraid you must have a tiring journey!”(您一路辛苦啦!)这一语法正确的英语,用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人家会觉得很不自在,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 you have a good trip?”或“Did you enjoy your trip?”等令人愉快的语句。与外国人初次交谈不要谈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最好的话题谈论天气;吃饭或娱乐场合碰面,不要抢着埋单,他们喜欢AA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英文原文的理解加深,避免日后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产生歧义。
2.词汇教学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反映各种文化特征。很多英汉语词汇在社会文化层面意义上并不能完全对等。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利和力量的象征,所以会有“龙子龙孙”“龙的传人”等对“龙”进行赞美的词汇。然而,在西方,“龙”(dragon)并不是汉语的对等词汇,而是一种近乎毒蛇的独角兽,代表的是灾难与邪恶。又如,我们常说的“红茶”“红糖”“红豆”,英语分别译为“black tea”“brown sugar”和“love pea”,不能译成“red tea”“red sugar”“red pea”;“black coffee”成了“不加牛奶的咖啡”。又如在我国,人们用“眼红”表示嫉妒,英语则译成“green eyes”。因此在英语中“green”有“妒忌”之意,故有“green with envy”(嫉妒得眼睛发红),“green” 还有“不成熟、无经验”之意,如“a green hand”(生手)之说。“blue”在汉语里代表和平、安详,而在英语里除了蓝色之意外,“blue”在英国本土文化中还有“色情的,黄色的”意思,如:“blue dream”在英语中的意思就成了“色情之梦”,而不是“蓝色之梦”;“blue movie”是“黄色电影”的意思。
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的朋友,它忠诚、善良、有责任感,所以与狗相关的习语多含褒义,单词“dog”的文化内涵尤其让学生感兴趣。如“lucky dog”译成“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译成“爱屋及乌”之意,“a top dog” 意为“身居高位的人”,“a jolly dog”意为“快活的人”,“work like a dog”指“拼命地工作”等。“Every dog has his day.”意为“人人都有得意时”。这样,在教学中渗透词汇的文化内涵揭示,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词汇。
3.对话语境
语境有助于理解英语话语的暗含信息。例如:
Opting for the train saves you hassle at the airport, since you won't always have to deal with security lines and baggage claims.Some stations,however,have security proceedings that are similar to airline security processes. Mobility on the train allows you to move freely,visiting the café cart or restroom as needed.
这是一段包含具体情境的英文,可先让学生自由地翻译出他们自认为合乎逻辑的语句来,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斜体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在这个例子中,“restroom”不是“休息室”的意思,而是“卫生间”。如果不了解用词语境,以单词的本意去译,译文就会十分别扭,不合乎汉语逻辑。
到伦敦人家里参加宴会时脱掉鞋子,女主人会认为你不文明,脱掉鞋子不仅把沙粒与尘土留在了门外,更意味着把外面的世界抛之脑后。但去亚洲、夏威夷或太平洋群岛的居民家中不脱鞋却被认为失礼。(Take off your shoes when arriving at the door of a London dinner party and the hostesswillfind you uncivilized,butfailto remove yourshoesbefore entering a home in Asia, Hawaii,or the Pacific Islands and you'll be considered disrespectful.Not only does shoes removal very practically keep sand and dirt out of the house,it's a sign of leaving the outside world behind.)
因此,没有上下文的语境,只有认知意义,词义是生硬的、呆板的,而一旦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就有了鲜活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内涵,有了丰富的情感[4]。
4.从中西方节日对比感知文化
在世界的不同地方有许多特殊的日子,我们把这些日子称为节日。这些特殊的节日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但是东方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节日的确有所不同。在西方国家,有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母亲节和父亲节,以及新年、情人节、人节等等。在中国,我们有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学生对国内的节日文化了解得比较多,但对西方节日文化内涵了解得较少,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5]。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要让学生了解当天要吃火鸡大餐;除此之外,人们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游行、体育比赛和戏剧表演等,还要知晓感恩节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在“Halloween”(万圣节)和“Christmas”(圣诞节),要求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各国庆祝新年的奇特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PPT课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给予指导评价并反馈意见。从而激活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活动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不仅记住了词汇,而且学会了语言表达,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5.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我们还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在看电影前提出问题和要求,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从电影的内容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语言的魅力,如 《Superman》 (《超人》)、《Spider-man》 (《蜘蛛侠》)、《Avatar》 (《阿凡达》)等。英语原版电影蕴含了英语国家丰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底蕴,是语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学习文化与语言,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活跃了学习气氛。课后要求学生在线观看电影《刮痧》[6],教师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在教学平台提交作业,教师评价,展评优秀作品。在课上选取《Hamlet》 (《哈姆雷特》)、《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片段作为话白,让学生配音,录制保存成果,上传教学平台,组际间评价、教师评价,反馈意见。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而且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最终达到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
6.开展课外活动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但是课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活动,使课堂知识融于课外。课外活动能扩充学科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英文简易读本,根据单元主题要求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整理资料,课上进行演示汇报;还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英文歌曲大赛,英文背诵大赛等活动,训练学生运用英语的熟练程度,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延伸和拓展。
因此,语言的学习必须有文化的导入,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注重文化信息的适时渗透,用语言来传播文化,用文化来提升语言,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体验异域文化的不一样,真正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1]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9.
[2]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20.
[3]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 13-14.
[4]吴炜.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3.
[5]杨冬梅.论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21-22.
[6]丁薇.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文化导入实证研究[J].海外英语,2015(1):38-39.
[责任编辑,盘锦职院:王德印]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Cultural Knowledge to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ENG Xian-ying
(Panj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anjin 124000,China)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ies in the world develops constantly,and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eachers to introduce cultural knowledge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must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the target country.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ultural knowledge introd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lass teaching.
cultural knowledge introduction;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classroom teachi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712
A
1009—7600(2017)02—0017—03
2016-07-14
2015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重点立项课题(WYZD150089)
孟宪英(196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