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析

2017-03-12 04:28张守龙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榜样生活化价值观

张守龙,徐 生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析

张守龙,徐 生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具有全程性、实践性、隐蔽性、体验性和重复性等特征。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遵循学生的日常生活逻辑,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与个人层面的教育目标,综合使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在教育方法方面,它要求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活化,善于运用利益引导和榜样示范的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 价值观; 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真正领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而“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 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所以,人的思想观点、意识的形成与改变,与其经历的生活密切联系,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具有必然性。因而,生活化是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教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找依托,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所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应指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全过程,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在丰富而生动的生活实践中体验、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其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全程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渗透于大学生全部生活。从入学教育、军训到日常教学、实习实训直至顶岗实习、毕业,无论是课堂内外的学习,不管是食堂还是寝室生活,也不论校内还是校外活动,都可根据情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其中。

(二)实践性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的一种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理解和认同相关的理论观点,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三)隐蔽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它不是把相关的理论、观念和情感直接向学生灌输,而是渗透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相应的教育,进而润物无声地达到知、情、意、行的融合。

(四)体验性

“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2]日常生活是人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过程就是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体验相关的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和价值追求的正义性的过程。

(五)重复性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具有重复性。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也是如此,他们每天的衣食住行、学习与交往活动都重复发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也必然具有重复性。正因如此,大学生一旦在生活中认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比较持久,根深蒂固。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具有实践性,而学生就是实践主体。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师生之间形成平等、理解、交流、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领悟、体验、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以学生的生存、发展、幸福等个体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把价值观教育与个人发展和利益追求相结合;再次是把学生看做为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人、政治人、经济人或其他某一方面的人,要在价值观的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要把学生主体素质的生活化表现作为教育实效性的检验标准。

(二)立足现实生活

欲使价值观教育立足现实生活,首先要遵循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逻辑,尤其是趋利性和偶像崇拜,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要把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利益追求相联系,要引导学生在偶像崇拜中分清是非。其次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将学生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案例、问题、疑惑等作为教育题材,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观点相融合,以生活中鲜明而生动的事实来说明和印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观点和价值追求,从而使价值观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再次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教育载体,除了运用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党团组织活动以及政治学习活动等显性教育载体外,更要注重运用生活中的隐性教育载体,如校园内的校风、学风、教风、班风等校园精神文化载体,校报、校训、校广播台、阅报栏、校园网络等校园物质文化载体,还有校园外的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念、庆祝、参观、志愿服务活动等均可作为教育载体。以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学生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的日常生活中。最后要使用具有生活化的教育方法,如讨论式、参与式、体验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三)整合国家与个人层面的教育目标

从国家层面来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主旋律,让学生信服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如果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要求过高,脱离大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生活,就会影响教育效果。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并不意味着让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走向庸俗化。所以应该把国家层面的教育目标与个人需求和发展目标相结合,“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日常生活为基础,要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关注和关怀日常生活,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变成纯粹的逻辑推演、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日常生活的引领和提升作用,改造和重建日常生活以消解日常生活的局限。”[3]换言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要避免两个极端倾向,即“脱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极端以及简单沉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庸俗化’极端”[4]。要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探究生活意义、思考人生价值、实现人生追求,实现国家与个人发展需要的双重目标。

(四)综合使用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力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校思政教学部门、党团组织和学工部等多部门共同完成。而且在教育生活化过程中,教育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了解、掌握学生生活动态,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处理繁杂的事务,不是某一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因此要综合使用各部门的教育力量,让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工部和党团组织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彼此协作。其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其他教育工作者予以协助。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融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而思政课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程,覆盖着所有在校大学生,且思政课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思政课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和其他教育人员难以取代的。但思政课课时有限,思政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有限,在教育生活化过程中不可能全程组织、指导,必须由其他教育工作者予以协助。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的方法

大学生日常生活一般包括教师主导的学习生活,学生自治组织主导的社团生活和学生自我主导的交往生活。鉴于大学生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内容,根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要求,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思政课教学途径、利益引导途径和榜样示范途径等实施教育。

(一)生活化的思政课教学方法

大学生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学习生活是主体,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教学完成的。所以,通过生活化的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具有关键作用。

1.构建生活化的思政课堂教学机制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式、参与式、情境式、案例分析式等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向学生布置任务: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惑、问题、感兴趣的事例等定期呈报给任课教师。教师把学生呈报的材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整合,编写成典型案例或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多媒体技术或通过学生的演讲、情境表演等多种方式呈现案例、问题、相关情境等。之后,教师把自己的讲解与学生讨论、辩论相结合,使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领悟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例、解释生活中的疑惑、问题。课堂教学后,将价值观的教学内容融于课外实践教学中。

2.构建生活化的思政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在课外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和党团组织、学工部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设计出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诸如学生的小品表演大赛、演讲、辩论、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总之,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

(二)利益引导方法

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动因,也是价值认同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同样,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必然受利益关系影响。尤其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前大学生趋利性特征显现增强的势头,一是表现为大学生趋利愿望比以往直接和强烈。二是趋利族群扩大,在学生中的覆盖率提升,有着较大的市场,趋利为广大学生所认可”[6]。但受生活阅历、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对利益的追逐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等特点。因此,应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把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利益追求相结合,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利益观,另一方面让大学生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成功追逐利益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益趋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追逐在校奖励性和发展性利益,如三好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入党、提干等;二是追求未来发展性利益,即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在未来社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针对上述情况,首先要建立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大学生日常行为信息收集渠道,其中包括同学之间日常行为评价反馈渠道,主要有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渠道;校园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渠道;向其他课程教师、行政人员、后勤和宿管人员、甚至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发放的调查表等。其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标准,由学校思政教育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同对大学生的日常言行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学生在校所追求的利益相联系。最后是与企业合作,对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转正、升职提干等方面给予优待,以此引导学生为追求未来发展利益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榜样示范方法

榜样即“楷模”“典型”,具有某种值得人们学习、崇敬的因素。榜样教育则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孔子主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为榜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我们也能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怎样行为来学习。”[7]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模仿而学习。而模仿是榜样教育的普通机制。心理学研究证明,模仿倾向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越容易模仿,榜样教育的效果也会因此显著。大学生虽然成年,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尚不能完全认识自我,当他们要自主面对生活和社会的多重选择时,往往茫然失措,迫不及待地寻找可模仿的对象,这就是大学生偶像崇拜较为普遍的主要原因。而且榜样教育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现实生活中可观可感的具体行为、事例相结合,这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方法。

其实,榜样教育法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在使用,但由于选取的榜样注重高大完美,脱离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人们对榜样的认同度很低,教育实效性低下。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榜样的示范教育。

首先,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让诸如思政课教师、党团组织和学工部工作人员等各个思政教育部门的人员相互合作,设立常态化的共同研讨机制,共同选取确定学习榜样。榜样的选取与确定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三贴近”为原则,把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发展相结合,突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塑造民间榜样。这样的榜样即使只是在某个方面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在一些方面还有缺点,但那就足够了,不必对他们进行美化和加工,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明确向学生指出榜样身上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功能与作用,也要指出榜样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让学生从中得到警示。总之,要让学生对榜样有亲切感、认同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其次,善于把大学生偶像的崇拜变为榜样教育。人们一般把大学生偶像崇拜看做是消极的,而榜样学习是积极的。其实从心理上讲两者有相同之处,都是人们主动寻求情感和认知上的同伴与朋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激励和帮助[8]。因此,榜样教育应该包括对学生偶像崇拜的分析与引导。为此,教师要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师生联系机制及时搜集和掌握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情况及对象,要协同学校思政教育各部门一起分析大学生所崇拜的偶像,对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符合或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内容加以提炼。之后,教育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网络讨论等多种途径,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言行向学生宣扬,指出那些言行与“偶像”成功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模仿与学习,同时,将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言行向学生警示,指出那些言行对“偶像”发展的危害。

习近平认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9]所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一种必然方法,其本身的实效性取决于相关的实施机制。目前,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效果显著的实施机制。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下去。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9.

[3]孟迎辉,邓泉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内在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15(1):64-68.

[4]宗序亚.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内涵、特点与课程资源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1(1):57-5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6]丁志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建立利益机制[J].江苏高教,2006(5):110-111.

[7]罗伯特·J斯腾伯格,温迪·M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17.

[8]王书等.“偶像——榜样”教育的德性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9):11-14.

[9]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责任编辑 赵建萍】

An Analysis on Life- oriented Education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for College Students

ZHANG Shou- long,XU She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u 241000,Anhui)

Life- oriented education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for college students.It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full- processibility,practicability,concealability,experientiality and repeatability.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it requires teachers to be based on students’ real life,follow the students’ daily life logic,respect students’ dominant role,integrate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in the national and individual levels,and comprehensively use streng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terms of educational methods,it requires teachers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life- 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nterest guidance and model education.

socialism;values;education

G641

A

1674- 1730(2017)04- 0129- 04

2016- 11- 24

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gxk133);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Szzgjh1-1-2017-3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日常生活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SK2014ZD020)

张守龙(1969—),男,安徽霍邱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榜样生活化价值观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