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运城学院思政部,山西 运城 044000)
【文化与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刘婷婷
(运城学院思政部,山西 运城 044000)
大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功用的有机复合体,折射并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校园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老牌高等院校既存在着共性又有其突出的个性。现今,校园文化建设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中已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卓越成绩,引领着整个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快速、协调发展,努力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一)注重校园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对新校区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整体性、统筹兼顾的原则出发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坚决抵制依据领导的主观意愿去构建,要切实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现在的新校区占地面积通常比较大,要对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等主要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和布置。教学区在建校规划中作为最主要的景区,占据校园的中心位置。教学区域还要适当远离校园中的运动场所和校园的主干道路,避免噪声干扰师生的正常教学和学习,极力打造安静的特质教学区,让师生充分感受到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1]生活区作为大学生的休息场所,也应该建在较为安静的区域,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活动区作为学生锻炼身体、调节身心的活动场所,一般都建在校园的边缘地段,这样既有效利用了学校资源,又可以避免干扰师生的学习及休息。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在校园中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注重审美和教育的有机结合
新建本科院校在注重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时,也要关注其内涵,讲究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教育意义相融合,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术殿堂,规划合理的校园布局、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干净宽敞的校园大道、气派雄伟的教学大楼,都散发着美的气息,给予了广大师生奋发向前的巨大精神力量。美育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得以实现,但通过环境熏陶也可以达到教化的目的。[2]
(一)切实加强校风建设
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必然离不开教师文化,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风是教师群体的道德素质、教育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学校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教师文化。[3]第一,加强师德理论学习和实践。学校要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通过教师工作交流会、学习优秀教师研讨会以及各类师德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培育其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第二,完善师德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管理体系,使师德考核的内容更加具体,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学术研究等各项工作中践行自己的职业道德,打破重成绩轻师德、重量轻质的传统评价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要在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切实把学风建设落到实处,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第一,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要制定合理公平的学生奖惩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正教风、抓考风,促进学风建设。教师的人格魅力、科学素养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真正做到以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二)精心培育创新精神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蓬勃发展与全民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各大高校密切关注和亟待加强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以来,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比较弱,应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创新教育,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第一,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创新氛围。创建和优化创新校园文化氛围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并加大力度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健全评价体系
各个新建本科院校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全体高校成员进行考核,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对人的激励作用,增强广大师生的自信心和工作学习的动力。对教师的评价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量是指对教师课时量、科研成果以及学术报告等数量上的硬性指标;定性则是指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教学过程、实际教学效果等综合性的评价。这两方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原则,可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新时期,我们对学生的评定也不应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合理制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评定的方案,采用将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实践能力、道德修养三个模块综合起来形成的评价模式,促使大学生在不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意识,强化实践能力,有力推动他们在科学知识、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等协调快速发展。
(二)注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合法性、权威性
高校校园制度是校园法制和德治相结合的产物,对高校成员起着约束、规范、指导和协调的作用。[4]第一,保证校园制度的合法性。从法律层面看,高校校园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法》《高校教师教育法》以及相关的高校法律法规的宏观指导下来进行,校园规章制度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协调,不可出现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规章条例,以保障国家规定的各项政策方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落实。当前,学校制度的实施侵犯学生利益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对于这些与国家法律条例相冲突的校园制度应及时给予修订调整,保证校园制度的合法性,维护高校人的合法利益。第二,体现校园制度的权威性。在保证校园制度合法的前提下,还要体现出其权威性、严肃性。制度一经颁布实施,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校园规章制度,一旦违反规定就要依据相关制度来处理,从而对高校成员起到警示的作用。
(一)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首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它不仅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净化校园风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推动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风尚支撑,更需要一大批既有才能又恪守诚信的优秀人才。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基地,在教育活动中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真正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责任。其次,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集体的道德文化氛围对诚信道德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影响。科尔伯格在道德教育的哲学中提到,个人的道义判断(对道德上正确的事物的判断)能否转化为责任判断(对行动义务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所处环境的道德氛围以及团体文化。[5]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应大力开展各种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中典型的动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校师生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有着其他学科门类不可比拟的育人功效。各个新建本科院校要在结合大学生个性特征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具有创造性和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提升高校办学品位和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学不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其育人目标和教育理想,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也给人以心灵陶冶和熏陶。新建本科院校校园管理者要充分把握当前局势,不断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推进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快速、持久发展。
[1]钟凯.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15.
[2]苟园,王建华.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9):196-197.
[3]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5-130.
[4]陈晓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培训,2016,(22):47.
[5]邹小萍.多元文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精神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16,(6):31-32.
【责任编辑:王 崇】
G641
A
1673-7725(2017)01-0109-03
2016-10-20
本文系运城学院校级资助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z-2015009)的研究成果。
刘婷婷(1985-),女,山西运城人,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