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河流与区域地名文化的渊源
——以滹沱河为例

2017-03-12 03:42张学礼杨连菊
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滹沱河水患石家庄

张学礼 杨连菊

(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辨风正俗】

略论河流与区域地名文化的渊源
——以滹沱河为例

张学礼 杨连菊

(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河流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同样也影响着人类的文化发展。本文试以考察沿河流域的地名文化为切入点,从河流与传说、河流与灾害、河流与居住、河流与生产等方面,探讨河流与区域地名文化之间的渊源。

滹沱河;地名文化;渊源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駝”)或滹池,是海河水系主要的河流之一。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下,向东流至河北献县与滏阳河汇合成为子牙河。从发源地到子牙河口全长513.3公里。滹沱河的总流域面积约为4.6万平方公里,是石家庄的主要水源。

滹沱河被称作石家庄的母亲河。通过考察沿河区域的地名文化,可以看出,河流与人们的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地名文化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生存背景和条件,沿河区域地名与境内流经的河流密不可分。“河流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它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源和对象,还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文化历史和文明发展。”[1]滹沱河不仅为区域社会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地名文化就是其中表现之一。本文拟以滹沱河为例,初探河流与区域地名文化之间的渊源。

一、河流与故事——以有关滹沱河民间传说得名

滹沱河流域流传着许多有关滹沱河的民间传说,因此,许多地名即以此作为起名依据。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西兆通镇凌透村村名即以西汉时期刘秀“奇过滹沱河”的民间传说所起。“西汉更始2年(公元24年),刘秀为王郎所赶,至滹沱河时,有人说,河水大,淹没船只,过不去河,众官兵非常害怕。刘秀令部将王霸注视,确实河水奔流,无法渡过,前有水阻,后有追兵,为避免众官兵惊慌,就回禀刘秀假说河水冻结可过,官兵皆喜。待大军行至河,果然河水冻结,令霸护渡。大军将要过完时,忽然冰消凌透。刘秀称帝后,人们到此定居,后为两个自然村,一名凌透村,一名凌透屯(别名营里),民国初年合为一个行政村,取名凌透,沿用至今”。[2]

又如: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大流村村名也与刘秀通过此地滹沱河有关。“西汉末年,滹沱河流经此村村北。俗传刘秀走国至此,适遇冰雪封河,遂踏冰而过。人马尚未渡完,忽然冰消雪化,河水奔腾。有风飘、凌消水大流之说。故此,取名大流村。”。[3]

“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且最基本的话语(discoure)方式,是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少的文化活动,不讲故事则不成其为人”。[4]可见,民间故事是中国社会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间故事传说为依据所形成的村名,既能使村名脍炙人口,易于流传,又能传承民俗文化,河流与民间故事共同构成了河流流经地域地名蕴含的文化背景,也使后人进一步领悟到了河流在祖辈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和谐与冲突—以滹沱河水患而得名

历史上,滹沱河给沿河区域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水患,民不聊生。自古以来,治理水患就是各级统治者的中心任务之一,但是,面对自然的力量,当时人们的能力还难以阻止水患的发生,因此,对水患的治理精神便体现在了区域地名文化上,沿河区域百姓通过地名表现出滹沱河水患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期盼平安的愿望。

历史上的滹沱河水患给沿河流域带来了严重灾难。据《正定县志》记载,明朝时期,仅正定周边地区即发生大小洪灾21次,小者大水伤禾,大者“霪雨坏城”“没三州五县田”;清代时期,洪水成灾的次数日渐增多,危害程度也急剧增大,正定周边地区发生洪灾24次,小者“滹水伤稼”,大者“水深三丈,浸灌城垣,漂没房屋,伤损禾稼,被灾者八十余村”。[5]

由于水患之害,人们不得不迁移而出现了新的地名。如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新城地名即由此而来。“新城是束鹿县继旧城之后的又一座古县城。新城原为一小村,名新圈头。明天启二年(22年)滹沱河水淹没旧城后,束鹿县治迁此,将新圈头、河上集、小西天等围成一庄,遂称新城。”[6]

为避免水患,人们通过地名来祈求平安。如: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东汉村,其“汉”由“旱”演化而来,由于滹沱河水患所带来的涝灾,人们希冀能通过改变地名来避免水患。“据传,汉朝时建村。因地处滹沱河岸,屡受水灾,人们忌讳“涝”字,反其意而取“旱”字。后改旱为汉,据其方位取名东汉”[7];再如:河北省沧县高川村取名即为占据高处,避免水患之意。“据传该村建于明朝初期,因地势高于四方,滹沱河故道南来流经村边,被村基挡住转向东流。河水泛滥时,水绕村而行,故取地名高川。”[8]

历史上,滹沱河水患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灾难,通过村名来祈祷平安,免除灾害之祸,尽享太平生活,反映出了人民群众朴素、原生态的生存观念和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和治水措施有限的情况下,人们精神上的慰藉与寄托。

三、河流与居住——与滹沱河方位有关而取名

滹沱河进入河北省石家庄的平山县境后,经获鹿(今鹿泉)、灵寿、正定、藁城、无极、晋县,至深泽县枣营出境,再流经安平、饶阳、武强、至献县老河口枢纽与滏阳新河汇合后称子牙河。沿河村庄因处于滹沱河两岸,所以,以位于滹沱河的某一具体方位取名成为滹沱河区域地名的一大特点,成为滹沱河流域选取地名的主要方式。

因滹沱河穿村而过,将原来的一村划分为两村而得名。如: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南河柳村、北河柳村即是以位于滹沱河某一方位而得名。“宋元时期,滹沱河从北河柳和南河柳两村之间横向流过,两岸尽皆杨柳,位于滹沱河北岸的村即为北河柳村,位于滹沱河南岸的村即为南河柳村。”[9]

河北省安平县南张涡村、北张涡村因滹沱河从中穿过,而产生南北两村。“相传,在公元1401年,燕王造反(靖难)时,仅剩下张姓百姓。因此处地势低洼,借此冠以姓氏得名张涡。在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其他姓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村越来越大。在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因滹沱河从此经过,分成了南北两个村”。[10]

河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河流的存在与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写照,河流影响着人类,人类反作用于河流。通过对区域地名文化的考察,可以进一步反映出河流对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尤其随着当前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及利用,导致了河流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应以史为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指引理念,恰当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乔清举.从文字、哲学、人生看河流的文化生命[N].北京:人民日报,2006-06-09.

[2][3]石家庄市长安区志编纂委员会.石家庄市长安区志(1991~2005)[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56.56.

[4]万建中.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8.

[5]《滹沱河的治理意见》(1954年)[B].河北省档案馆,982—4—332.

[6]郑萍信,刘进田等.辛集市城乡建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17.

[7]无极县地名办公室.无极县地名资料汇编[M].石家庄:河北省无极县地名办公室,1983.73.

[8]献县地名办公室.献县地名资料汇编[M].沧州:献县地名办公室,1983.231.

[9]深县地名办公室.深县地名资料汇编[M].衡水:深县地名办公室,1984.124.

[10]安平县地名办公室.安平县地名资料汇编[M].衡水:安平县地名办公室,1983.153.

【责任编辑:周 丹】

K928.6

A

1673-7725(2017)01-0046-03

2016-10-20

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滹沱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1949-2009)”(项目编号:HB16LS024)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滹沱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与村落兴衰研究”(项目编号:SJ20160083)的阶段性成果;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课题“环境史视阈下河流与区域经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SQ151125)的阶段性成果。

张学礼(1977-),男,河北海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史研究。

猜你喜欢
滹沱河水患石家庄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美丽家乡上封面”公益活动优秀摄影作品选登(一)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梁丛
西里寨村 (外一首)
黄河水患对开封经济影响研究
河南黄河水患研究综述
滹沱河大桥
石家庄衡水商会
石家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