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思想的鲜明特色

2017-03-12 03:00胡宝元
文化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李 典 胡宝元

(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鲜明特色

李 典 胡宝元

(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社会文明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文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成为了中重中之重。新时期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推行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特色为主题,详细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思想中的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并以此来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国所要坚持的生态文明理念。

习近平;生态思想;中国特色

引言

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已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追求,是长期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懈的探索目标和努力方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坚持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了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放到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成为了党中央制定政策和实施计划的重要出发点。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以来,对我国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在原有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特殊的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创新性的发展出一条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习近平主席对于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契合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的实际需要,孕育着世界的潮流和时代的曙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最正确的选择,下面笔者将对习近平生态思想中所蕴含的鲜明特色进行相关的论述与分析。

一、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的战略性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某一域。”任何事物的发展,如果不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策划,是不能够筹划好一段时间内的事情的;而一个区域的建设,如果不从整体角度来考虑问题,也注定将会失败,一个国家的整体建设亦然如此。习近平生态思想坚持从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突出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战略路径、战略目标等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表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这些整体谋划,以战略角度对待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无疑不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站在全局角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摔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1]习近平主席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生态智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和认识论,以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成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从历史文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总结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所得到深刻警示与教训,并指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各个国家和区域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体现,是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走向。习近平生态思想必将成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小康社会整体布局,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精神大旗。

二、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的创新性

如果没有创新,任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创新型技术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他依据我国特殊的地理人文风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发展高效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创新。建设生态文明,首先是一场价值观念的变革。习近平主席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基础,辩证的吸取的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的有益成果,并依据我国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发展时期,创造性的将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提出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这一论述非常形象反映了当今生态文明价值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本质内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国家的“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必须探索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是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这正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出现的矛盾,而习近平关于金山银山的论断给予了最新最科学的回答。正确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要求,即生态环境就是经济价值,甚至高于物质基础,生态红利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综合实力的价值体现。

(二)对经济发展观念的创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加之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能源资源利用率不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结构,造成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巨大,资源消耗浪费日益严重,十分不利于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国家的长远发展再也不能机械了理解为经济的飞速增长,而更注重的要是质量。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我们要迫切转变过去一味地以GDP为标准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给国家发展所造成的制约。同时,不能因为保护环境而不敢迈出发展步伐,社会的进步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正确处理好经济、人口、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走污染少、效率高、可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

(三)对管理观念的创新。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要更加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将国土视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果国家相关部门在各自负责的领土范围内仅实行单一用途管制,例如:种树部门只管植树,治水的部分只管治水,土地部门只管护田,那么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联系中断,最终导师环境系统崩溃。因此,由一个部门对其管制范围内的所有国土空间用途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我国在系统管理观念上的一个重大的改革。

三、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民本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就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真正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清新的空气、清洁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产品正是人民生活所迫切需要的,是老百姓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生态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危害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让这些基本需求得不到根本上的保障,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追求良好生态环境的期望越来越强烈。党执政的根基就是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所以国家政策的施行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主席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这既是对人民生态需求的深入理解,也是政府对保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新要求。为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生态环境成为百姓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习近平同志关于民生与生态建设的关系问题分析上,之所以提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这一重要论断,是因为他随时随刻地走进人民的生活,深深地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求,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思索如何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明确的位置,这也正是民心民意的所在。我们要牢牢把握习近平主席生态思想中的民本性,要像对待我们自己宝贵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携手全世界来共同创建我们自己的绿色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理解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以严格的制度和科学的治国理念,将生态文明提升到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促进生态文明与民生建设共同协调前进,彰显了我党关爱民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与决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体中华儿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定能攻克生态环境这一难关,使绿色、低碳、循环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形成和谐、幸福、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1]詹真荣.全球视域下的中国道路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142.

[2]李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87.101.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79.

【责任编辑:董丽娟】

F120

A

1673-7725(2017)11-0081-03

2017-08-09

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特色研究”(项目编号:L16BKS004)的研究成果。

李典(1989-),男,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胡宝元(1963-),男,辽宁凌海人,教授,主要从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