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技能人才精准培养方法与路径研究

2017-03-12 02:53易忠奇郭雄华曹忠民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精准

易忠奇,郭雄华,曹忠民

一、高职焊接技术技能人才精准培养的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十大重点领域的突破发展,这些重点领域中每个领域都有关键零部件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任务,焊接技术则是这些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社会对焊接人才特别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我国焊接人才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却非常突出。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专业建设上千校一面,难有突破,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专业建设定位笼统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形式化、课程改革方向模糊化、教材建设本末倒置化、实践教学途径粗放化等。[1]当前,焊接技术正在进行着结构性的转变,以高效、节能、优质及其工艺过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为特征的现代焊接技术逐步取代耗能大、效率低和工作环境差的传统手工焊接工艺。[2]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焊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实现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首先必须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高职焊接技术专业为例,相比专业技能,企业更看重毕业生个人品质,一个稳重踏实有责任心、勤劳肯干能吃苦的毕业生更具有发掘价值和发展前途。[3]所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重在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加大对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的加强。人才培养的方法很多,如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人才培养可以精细,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吻合度,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才能发挥作用。

二、高职焊接技术技能人才精准培养指导思想

1.密切校企合作是基础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生产性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技能型人才贯通培养的重要途径。[4]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密切加强合作,学校要非常清楚企业具体的人才规格需求,企业应非常清楚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与方法。校企应联合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再借鉴“双元制”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合作。

2.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是关键

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就在课程之中,要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提高课程质量,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特点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特别是需要企业高水平人员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只有将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转化为课程才是对人才需求的有效回应。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3.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职业院校的总体师资情况在不断改善,但高职院校校内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总体还不足,同时缺少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的热情与动力。在政策与制度层面也缺少相应的支持:企业不想接、老师不想去等问题明确存在;而企业的师傅不想来、不能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要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只有不断加强师资培养合作,采取内部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产品开发、工艺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加强校企之间的融合方能有效解决师资的问题,这也是解决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

4.学校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我国学者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外部保障体系与内部保障体系。[5]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最终都需要用人单位来进行检验与评价,在当前人才培养中企业参与培养过程较少,对于人才质量具体的评价参与也不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反馈需要通过内部与外部两个系统进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评价,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评价应以学校为主来进行,学生在校外期间所进行的评价应以企业与社会的评价为主,但需要做好两个评价之间的结合与融通。对于学生的评价应以一届学生的培养为周期,在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时就需要关注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期望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期望,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也需要再次关注企业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对自身期望的满意程度,关注其是否出现了偏差,是否出现了新的变化与需求,这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关键。只有不断地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才可能会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高职焊接技术技能人才精准培养方法与路径

1.现代学徒制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必须针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符合专业所面向的岗位要求、生源情况、认知规律及办学条件等客观实际情况。[6]现代学徒制培训是学生入校即明确两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同时对学生与员工两种身份提出明确的岗位要求,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企业应较多地参与到学校课程内容的建设中,并派出师资参与教学,使校企之间加强优势互补与合作。

2.校企合作订单班联合培养

要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在校企合作培养中企业加大参与力度,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与学校一道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保障培养质量。不是简单地与学校签一个协议,挂一块牌子,而应是企业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有效的掌握,对于阶段性的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总结与修正,不能在两年或三年后对人才培养的结果不满意。

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企业应与学校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局面。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技术技能的培养,企业应更多的参与。特别是从师资与条件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学生放到企业生产线上进行培养,利用企业现场的先进设备与工艺,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与工艺。

3.校内技能比赛精英培养

主要采用技能比赛等方法,在校内建立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制度,形成一种良好的技能比赛竞争氛围,积极选拔与培养优秀的学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促进人才的培养。以赛促学的精英培养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以及学生业余时间的有效性,积极组织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在比赛中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与兴趣等。也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促进专业学习与提高。

4.导师制培养

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基于个人发展需求分析,做好学生发展两名导师的选拔与安排,两名成长导师中一名是德育成长导师,一名是专业成长导师。对于一名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的情况,班主任老师可以兼任学生的德育成长导师,在完成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事务的基础上,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与角度去思考、设计、指导每一名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切实地肩负起德育导师的职责。一名辅导员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学生管理的工作班级,所以还需要从制度设计层面和管理层面为每个班级安排一名德育成长导师,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专业成长导师,不但要求导师技术能力强,而且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专业成长导师制选拔制度,以确保导师的质量和公平竞争,同时也要加强对导师的再培训,以确保专业导师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重点是发挥专业导师的教育与培养作用,起到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引导与指导作用,引领学生从专业与职业生涯的角度发展与学习。

5.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培养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企业、专业、岗位特点,只有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才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学生对专业、企业、行业的理性认识动力不足,对专业本身并没有什么认识,其潜在的学习热情并未激发出来,会感觉学习没有兴趣。

6.职业素养培养

发挥德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引进企业生产管理文化,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6S管理等,进行工匠精神学习与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有一定的方法与路径,但绝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人才培养有不同于工业产品生产加工的方面,从教育学的属性来讲,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相互性,教育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与结果。一切教育方法与手段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其结果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而不是像产品加工一样,采用同样的工艺生产出来的是完全相同的产品。所以,技术技能人才精准培养方法与路径是对精准培养理念的一种实践与探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总结。

[1]骆秋琴.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精细化建设专业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52-155.

[2]乌日根,曹朝霞,郜建中.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与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6.

[3]杨欧.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82-183.

[4]赵国际,陈建华.高职焊接专业多样化建设与创新发展模式[J].电焊机,2015(8):229-232.

[5]鲍风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7.

[6]奚立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及路径研究:以城市水利专业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4):5-7.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精准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精准的打铁
导师榜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