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2017-03-12 02:53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师傅校企职业

史 峰

随着社会进步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供需矛盾突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与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不尽如人意,还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本身的自我强大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近年来,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职业教育者所认可和接受,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总结。但学徒制能否有效实施,真正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受到环境、政策、师资、教学资源、社会支持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现代学徒制需要从学徒制的主体、形式、制度等多方位以系统工程的思维和角度进行研究,需要在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一、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

“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物,从古至今师傅带徒弟是最基本的教育形式。[1]它主要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但是现代学徒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的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学徒制的主体、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规格不符的矛盾,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需求的零对接。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的经验与借鉴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将传统的学徒传授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2]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目前,大多欧州国家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适合新时期的现代学徒制系统:英国把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意大利建立了全球教育层次最高的学徒制,以法案形式规定学徒合同同样适用于博士研究生;澳大利亚通过启动“澳大利亚学徒制激励计划改革”,发展高技能型的劳动力市场,支持澳大利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美国以合作教育形式开展学徒制培养,学徒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育人企业学习,学徒有更为宽广的学习与从业选择空间。[3]尽管各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工学交替、实岗培养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4],而且国家把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从政府层面进行决策和管理,更能有效实施和保障,推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一些地方和职业院校也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经验和做法[5],如“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师工作室”等,其共性是实现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但这些典型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运用,最主要原因是学徒制的主体之一——“师傅”,来自于企业兼职教师或学校自己培养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两者都离不开企业的土壤,而由于企业得不到政府或社会有效的补偿和支持,使“学校热,企业冷”成为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瓶颈。[6]因此,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不是学校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需要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企业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积极参与、学校的主动出击,三方共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主流氛围,才能真正促进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三、解决我国现代学徒制瓶颈问题分析

1.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存在、发展,甚至成为主流模式,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4]但就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和社会观念来看,职业教育的对象是那些文化基础普遍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而且教育的主体、环境、条件、保障所构成的各个要素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在校三年以短平快的方式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职业院校是个严峻的挑战。“现代学徒制”的应运而生,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对双师素质教师的需求和教与学的有效对接。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企业真实的教学案例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手把手的教”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达到“理论够用,技能熟练”的效果。另外,在师徒相处中,学生们能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企业的工作作风和职业要求,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职业品格,更有助于学生工作后对企业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

2.解决现代学徒制遇到的瓶颈问题

现代学徒制遇到的瓶颈问题:一是师资问题,即师傅从何来;二是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式怎样配套;三是教学保障如何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师傅作为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大多是从校门进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理论根基好,但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很难满足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通过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对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而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提升能力,可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达到双师素质,满足职业教育需求。

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要引入企业元素,开发与之配套的系列教材和教学环境,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从教学方式和手段来看,学徒制的实施要分门别类分别对待。目前,学徒制更适合于工艺加工类、传统手工艺类等操作技能性强的专业群,但同时也存在因教学环境和条件受限,而不适合学生过多、设备不足的场合。

再者,学徒制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重新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教学保障体系,以企业需求为标准,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的教育主体、教学体系、教育载体、教学评价都离不开企业,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路径,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学徒制作用的发挥程度。但就我国目前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需求。其原因:一是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领导热、教师冷”;二是很难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内容局限,效果不明显;三是校企合作缺少制度约束和保障机制。这些成为阻碍学徒制发展的主要瓶颈。

3.现代学徒制的方法与途径探索

目前,我国推行的“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经过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面临的具体问题。

一是从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政府以解决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后顾之忧为抓手,如:对企业选派的“师傅”进行校企双重管理,提供待遇保障;补助企业为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实践的培训项目经费;优先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的产学研项目,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对合作企业减费减税,优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政府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和保障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为校企双方提供风险担保以及教师学生企业实习期间的人身保险;等等。只有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主导作用,才能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二是从机制体制上,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同管理。通过校企双方互派优秀的管理者在对方担任职务,更加深入了解和熟悉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具体需求。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形成系统完整的组织保障、人员构成、制度建设、项目实施、考核评价体系。

三是从学校层面,学校发展定位要有前瞻性,建设思路要明晰,不但要有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信心和决心,更要全面掌握和调控影响学徒制实施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其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改革创新能力与动力决定了现代学徒制能否真正实现目标。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年长教师虽然有教学经验,但固封自守,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主观能动性差;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历,理论与实践脱节比较严重,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中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他们对学校比较了解,理性且精力充沛,但是受制度与环境影响大,需要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因此,需要通过“自培外引”,使“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相互渗透、相互学习影响下加强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模式。即在实践教学中,由企业选派的兼职教师和本校的专任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任务,构建了“师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师傅不仅带学生,还要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不仅教学生,还要教师傅的教学规范;学生不仅有学校导师,还有企业导师。教师在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自学能力下,通过师傅指导,可以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上来,能有效解决学徒制中企业冷、学校热的弊端。另外,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群体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高职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更要懂得学生的组织与教育管理,有效的管理和心理健康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实践中我们探索“班组制”教学管理模式,将学生按照班组制的模式进行学习小组分组,从称谓、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上都仿照企业的班组制进行日常管理,形成班组制学习、生活模式。学生在角色变化中学习兴趣和职业向往得到激发,学习动力和职业素养不断增强。

四是从企业层面应提高认识:一方面参与校企合作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指导等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了学校“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问题解决、管理与培训等工作,可借助学校的资源完成,减少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和后顾之忧。而且,企业通过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展示企业技术实力的同时可向社会传递企业文化和企业优势,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五是从社会层面和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影响。全社会应该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提高技能人才和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代学徒制在师傅言传身教过程中还传承着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对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中,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观念认识、体制机制、实施的主体、保障机制等因素的制约,还有很多瓶颈问题未能解决。而且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对人才培养和教育需求的时代性,使现代学徒制需要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求完善和发展。

[1]顾小忠.浅谈现代学徒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119.

[2]刘丽娜,杨巍.前景无限美好 征程任重道远:开展中国式“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综述[J].职业教育,2014(10):22-24.

[3]崔发周.现代学徒制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4):12-14.

[4]陈俊兰.中国学徒制研究:需求与原因分析[J].职教论坛,2011(31):91-96.

[5]孟子媛.关于现代学徒制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6(2):85-87.

[6]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5-58.

猜你喜欢
师傅校企职业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