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东盟博览会陪同翻译问题应对启示

2017-03-12 00:40:38李秋义关熔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口译员外宾联络

李秋义, 关熔珍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2016中国—东盟博览会陪同翻译问题应对启示

李秋义, 关熔珍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广西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历练平台,考验着本土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促进本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本文以2016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笔者担任文莱国家代表团联络陪同口译实践为例,总结陪同口译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翻译问题,并对翻译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应对措施;同时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外实践三个方面,对高校MTI高级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

中国-东盟博览会;陪同口译;问题应对;MTI教学;启示

引言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永久在南宁市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交流活动的合作平台,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行13届。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规模、规格和层次的不断提升,其对各级各类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广西仅有5所MTI高级翻译人才培养院校,完全无法满足当下市场对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同时,随着中国-东盟各国合作交流的全面深入发展,对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这些都对广西本土翻译人才的培养,甚至是全国MTI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挑战。其中,解决对联络陪同口译的需求迫在眉睫。

联络陪同口译主要指外事联络和外事接待工作中的口译工作。联络陪同口译员应具备外事接待活动所需的口语表达技巧、能力及礼仪知识。译员往往需要陪同外宾参加各种活动,兼任接待员、导游员等多重身份,因此,其口译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难点。[1]因为联络陪同口译不仅涉及到陪同外宾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有时外宾的日常活动也需要联络陪同口译员的协助,所以一名合格的联络陪同口译译员不仅要有专业的外语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保证陪同口译任务的顺利进行。相比其他类型的口译工作,联络陪同口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要求口译员在短时间内灵活整合、编辑、传递信息。

2016年9月11日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如期在广西南宁盛大开幕,各国的政府官员、商会代表团、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齐聚一堂。为保障博览会的顺利举办,博览会期间需要大量的翻译人员,其中联络陪同口译员的需求尤为紧迫。每届博览会都需要大量广西本地高校的研究生担任志愿者,协助广西外事办公室、广西博览局等单位接待和陪同外宾。广西大学作为广西唯一一所211高校,每年输出翻译人才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同传、交传、陪同、联络、笔译等翻译服务。

笔者有幸担任201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联络陪同口译工作,对此次博览会期间全部联络陪同口译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今后的联络陪同口译提供经验,并对当下MTI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本土MTI高级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联络陪同口译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莱是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国,2016年文莱代表团的人数多达90多人。面对庞大的国家代表团,如何有条不紊地协助博览局和外事办对不同的团组进行联络陪同口译、保障外宾准时出席相关会议、参展商顺利参展等问题成为联络陪同口译员所要面对的挑战。

(一)非标准英语造成的障碍与应对

英语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各国交流的工作语言。在全球化发展的同时,英语也经历着各种语言的影响,衍生出不同的英语变体,这些英语变体具有地方语言的特性,增加了的理解难度。东南亚国家的英语变体更是多种多样,在东南亚本土特色的影响下,形成东南亚口音。对在标准英语环境下进行训练的译员来说,听懂这些具有特色的英语变体成为挑战。当译员在听到非标准的英语发音时,心理上会不自觉产生偏见或负面态度,制约其理解能力,造成听力上的困难。因此,听懂各种英语变体成为东盟陪同口译顺利工作的关键环节。

文莱位于亚洲东南部,国语为马来语,同时英语和汉语的使用也比较广泛。在接待英语不是母语的国家代表团时,联络陪同口译员能否灵活适应并听懂外宾的英语,成为陪同口译成败的关键。在听力出现障碍时,怎样保持冷静,克服困难,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成为关键。作为一名联络陪同口译员,首先要有预判能力,在口译任务开始前就应该认识到东盟各国的英语有相同的地方,同时也各具特色,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式。只有预先预见到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才能沉着应对。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要有强大的心理。在面对外宾的质疑时,保持冷静,不可急躁,端正服务态度,可以再次向外宾确认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和外宾所要表达的一致;即使双方的信息有出入,也要积极沟通,寻求弥补方法。最后,提升自身能力是关键。作为一名口译员,尤其是在面向东南亚国家作联络陪同口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平时的口译训练中,不能单一地听标准英语,同时要涉猎东盟各国的变体英语,只有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实践中沉着应战,出色地完成陪同口译任务。

(二)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与应对

作为一名联络陪同口译员,除了要有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翻译质量调查显示,对于博览会外语翻译服务和资料翻译,受调查外方人员中,认为在跨文化方面产生误解或口、笔译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好占70%-83%。[2]联络陪同口译员在陪同外宾参加外事活动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礼仪传统,这就要求口译员要能恰当得体地待人接物,保障外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要想合理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对教学的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既符合教材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教师应仔细选取微课的音频视频,使得在课堂中能够灵活地使用微课。例如,教师在讲解《黄河颂》这一节课时,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有的没有见过黄河,很难想象出黄河的雄伟,从而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以及音频,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看到黄河的波澜壮阔,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从而激发初中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主地学习[1]。

东盟国家包括泰国、新加坡等十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等等。广西位于中国南疆,同样存在多民族共存,本地文化多样状况。因此,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联络陪同口译员需要特别注意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尽量避免这些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是对陪同口译员的另一个要求。文化的差异要求联络陪同口译员应该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不能单一地站在异国文化的角度进行信息交流,需要对信息进行再次加工,结合本土文化,做好听众和外宾之间的桥梁。

(三)多元知识缺乏造成的障碍与应对

有些陪同口译员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将精力放在了解所要服务对象的国家概况、社会风俗等等,往往会忽略对本地区概况的了解。联络陪同口译员不仅要陪同外宾出席正式的会议和宴会场合,同时也要在生活中给外宾提供服务,这就会涉及到联络陪同口译员对本地风土人情的了解。因此,联络陪同口译员除具备专业的知识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本地区背景知识。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联络陪同口译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广西各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这其中很多学生来自外省,对南宁的交通状况、旅游景点和饮食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沟通不畅。在这次的陪同口译实践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陪同翻译人员感觉本土情况的不了解是造成陪同翻译工作出现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东盟联络陪同口译员来说,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了解广西本地的地理与文化状况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对高校翻译硕士教学的建议

广西地处中国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的前沿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广西本地的高校是翻译人才输出的重要来源。广西高校在培养MTI翻译人才时,应结合广西会展情况,培养出适应地方会展发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翻译服务人才,以积极促进本地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通过对比广西几个拥有英语硕士研究生授课点的高校的课程设置,笔者发现针对翻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一般是按照口译的传统分类标准设置,例如视译、交替传译等,同时其他的课程则主要是针对口译技巧和练习设置的,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重点还是在语言能力的培养。那么,广西高校的MTI教学怎样做到知识与实践接轨,是当前教育改革和重点。以下从教材、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探讨本次实践对广西高校MTI教学的启示。

(一) 教材的选择

目前,正式出版的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专题的教材一共三本:《广西口译实务》《会展英语现场口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其中《广西口译实务》以专题为主线,穿插口译技巧的讲解,内容涉及外事外贸活动的主要方面,如会见宴请、参观游览、项目介绍和合同谈判等,是国内第一本针对中国东盟外交而编写的口译教材。[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选材上时效性强,配备的音频材料均为近年双方经济文化活动的真实材料。它以中国-东盟十大优先合作领域为主线,围绕该自由贸易区所涵盖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内容,由浅入深、题材广泛,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活动为主的口译教材。[4]《会展英语现场口译》的语料均来自全真口译现场原声录音,保留了现场发言人的口误、冗余、停顿、模糊、口头禅,提供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韩国英语的语音变体练习,帮助使用者突破东盟语音听辨瓶颈,“背景知识”和“礼仪文化”两部分使读者迅速掌握话题范围内必要的知识点,并逐渐内化为百科知识能力,是国内第一本以国际博览会为专题的口译教材。[5]虽然这三本书比较全面的涵盖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些口译训练素材,但是对高校MTI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三本书远远满足不了实践需要。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合作交流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宽,口译教材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注入新内容,紧跟博览会的发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

要编写一本或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翻译教材,编者既要有翻译经验和教学经验,又要对社会的需求和翻译研究的发展有深入的了解,这样艰巨的任务实在不适宜由一个人来独立完成。[6]翻译教材的编写具有较大的难度,在针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翻译方面,目前广西高校面临的难题是:怎样在教材单一的情况下,准备翻译素材供学生进行课堂实战演练?针对教材的单一,高校可以设置以专题形式开展课堂教学。高校的专职翻译教师可以组成一个团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专题,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根据中国-东盟博览会所涉及到的不同领域进行专题教学,例如外宾接待、产业园参观、商务洽谈等。利用专题的形式,以历年的东盟博览会的翻译素材作为学生的练习教材,并及时对所建语料库进行丰富和更新。著名翻译理论研究大家廖七一认为:“语料库不仅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加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能更高效地揭示语言的结构、语法、词汇的特征,分析译者语言习惯、语言的行业偏好,连贯形式、主位-述位结构,客观地阐释社会、文化和观念对翻译文本的影响。”[7]广西高校在建立供学生翻译练习的有关东盟的会议资料、国家推介等资料的语料库的同时,将学生课堂上的练习建立成语料库,客观分析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二)课堂环节的设置

针对东盟联络陪同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教学的注意。首先学生在面对东盟各国的不同语音变体时,听力出现障碍。听懂是进行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听力障碍直接影响到口译员对信息的提取,进一步影响信息的再编码和输出。除了学生自己课下应该多听多练,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多注重培养学生听力的敏锐度;明确翻译服务的对象,不仅只选用标准的影音、美音素材作为学生课堂练习的资料,同时也应当选择东盟一些真实的会议录音或者其他真实的东盟国家语料为练习材料。对口音的熟悉能够在听辨理解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为口译信息的输出做铺垫。

其次,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口译不仅是语言的输出,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输出。培养一位合格的口译员除了对其双语能力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广西本地的高校在提升学生英语专业基本功的课程设置,同时不应忽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只有准确了解和掌握东盟国家的文化、本土文化和各国不同的社交礼仪,口译才能够避免由文化差异和社交差异带来的误解或疑惑,才能更准确、流畅地完成口译任务。

最后,大多数同学在第一次接触到外宾时不能迅速进入角色,这反映出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上缺乏足够的现场演练。模拟练习可以比较直观地指出学生在模拟外事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累翻译经验。

(三)课外实践常态化

实践是检验翻译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得直观经验的重要来源。高校对MTI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上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习机会,实现课外实践的常态化,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实战经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广西坐落于中国的西南部,和东南亚国家接壤,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都会如期在南宁举行,这些都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绝佳机会。以广西大学为例,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每年都会派出上百名学生到博览会担任英语翻译志愿者的工作。广西大学的学生活跃在机场接机、论坛服务、新闻中心服务、联络官协助、陪同翻译等岗位上。这类的实习机会弥足珍贵,它将教室里虚拟的舞台变为实实在在的实战演练,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有机会遇到教室中模拟不出来的突发状况。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这一课外实践模式值MTI高校学习借鉴。

[1] 沈丽. 联络陪同口译英文常用语、技巧和要求——以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会议外宾联络员为例[J].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3):169-170.

[2] 黄斌兰. 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翻译质量调查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80-82.

[3] 杨棣华. 广西口译实务[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4] 杨棣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5] 黄建凤. 会展英语现场口译[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6] 张美芳.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 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刘学伟)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2.021

2017-03-15

李秋义(1989- ),女,河南焦作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关熔珍(1971- ),女,广西钦州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

H55

B

1009-2080(2017)02-0095-04

猜你喜欢
口译员外宾联络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首迎外宾
环球时报(2022-11-23)2022-11-23 17:14:55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时代人物(2020年7期)2020-08-20 12:50:27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 09:03:44
近Hermite流形上联络的关系
1966年5月1日周恩来总理和宋庆龄陪同外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海峡影艺(2013年3期)2013-11-30 08:15:48
奇特的联络方法
军事历史(1992年2期)1992-01-18 0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