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雯珊 陈 蕾 周雪丰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蒋祖馨,四川成都人,195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哈尔滨艺术学院任教,蒋祖馨教授在近四十年的音乐艺术生涯中,为党的音乐教育事业和丰富繁荣社会主义音乐艺术创作做出了毕生的贡献。蒋祖馨的创作分为创作早期和创作晚期两部分,创作早期(1951-1980):此时,新中国成立两年,工业、农业、工商业百废待兴,人民创造热情高涨,他的作品充满了民族情结,《庙会》就是在此时期创作出来的。创作晚期(1951-1980):学习了现代作曲技法,尝试不同的作曲方法,并尝试建立自己的作曲创作风格。代表作:《第一钢琴奏鸣曲》。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影响了新文化界追求新思想,新知识的思潮,推动了“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全国受“新文化”的影响,各地各种形式的音乐演出活动逐渐增多,钢琴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开始在各类音乐会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在此时期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1927年)。1937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民族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序幕,掀起了全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情。文艺工作者们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去,因此这一时期的主要集中在鼓舞人民斗争,吹响抗日号角的作品中。1949-1979年,随着时间向前发展,此时在我国音乐界掀起了以“民族”为元素的创作热潮,并且在钢琴创作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钢琴民族创作的兴盛时期。其旋律优美动听、和声简明、民族色彩鲜明为特点。在此期间,作曲家们经常召开学术研讨会,来探讨创作技法,发表作品。前十年阶段是民族风格吸收、积累的阶段,继承了探索时期的和声创作技法,为晚期改革开放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后二十年,由于“反右”“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当中包括钢琴创作。《庙会》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处于硕果累累的前十年,可谓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了。既是蒋祖馨对中国民间音乐探索的杰出音乐作品,又是这个特定时期的产物。
《社戏》是曲作者在游玩浙江绍兴的庙会之后所创作出的一首标题性小曲。绍兴庙会习俗流传时间较长,其一是为了祈福,其二是为了祭祀各行各业的“始祖”,其三是为了纪念各种英雄人物,如岳庙、关帝庙、西施殿等。1920年9月,绍兴《越铎日报》报到:“极形热闹,泰山庙空地则赌桌林立,牌九、排宝、白心宝均皆齐备。”庙会日期多为有关人物的生辰,其中最著名的为农历九月二十七绍兴王坛镇舜王庙会。届时有祭祀、商贸、杂耍等一系列活动,会期共三天,各乡镇有“社”与“会”,在绍兴,“社”指一种区域的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演社戏是我国浙东一带农村集镇过去的一种民俗,古代将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的地方叫“社”。按照我国民间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就称为“社戏”。
有“社戏”的地方自然热闹,戏台上放着道具,各种乐器吹拉弹,人们在戏台上唱着、打闹着、嬉笑着兴致高涨。如谱例所示:
在谱例中,第一小节第二拍中上下和弦出现了大二度;第三小节第四拍中上下和弦出现了大二度;第五小节所有转位和弦出现大二度,第七小节第二拍上下和弦出现大二度;第八小节第二拍、第四拍上下和弦出现大二度,大二度从其本质上就是不和谐音程,音响效果嘈杂,正是利用了大二度的“嘈杂”才在这首标题性小曲中恰如其分的表现了“社戏”的热闹、欢快。
功能和声,作曲理论学科之一。原名“传统和声”、“西洋和声”、“西洋传统和声”。为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所创的,以大、小调调式为依据,建立在主、下属、属三大功能体系上的和声。它主要论述大、小调调式体系内的和弦结构、功能特性、进行规模以及功能和声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功能和声的标记为:T、S、D。如《老人的故事》,调式为G羽,在第小节中,采用了二十四条大小调的调性特征进行创作,将g和声小调的变音(升f)融入其中,加强导音向主音的倾向性。和声变化丰富,色彩更加明亮,音响效果更加饱满。
调式调性:在传统的音乐理论中,由若干个音合理的组织在一起,并以某个因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叫调式,调式的性质、特点叫道姓,有主音、下属音和属音的重要支持而形成。在《艺人的小调》中就体现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和西洋七声调式转换,强调了器乐化旋律。
复调:复调是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卡农为复调音乐的体裁。在《艺人的小调中》中运用了左手与右手宽放式卡农的手法,烘托了艺人窘迫的生活环境。
《庙会》不仅是蒋祖馨的代表作,更是中国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作品的成功除了依赖于作者力求描绘最真实的“庙会”场景,更是因为有强大的时代环境的引领及创作技法的中西合并,这些因素组成了一首刻画在时间深处的作品。《庙会》更是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的典范之一。
[1]刘雪莎.平实中求神韵 神韵中求真情-蒋祖馨《庙会组曲》给现代音乐创作的启示[J].音乐创作,2007,02.
[2]李南.建国初期民族调式和声探索的成果-以《内蒙古民歌七首》、《庙会》、《巴蜀之画》三部钢琴组曲为例[D].武汉音乐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