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圆圆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电子音乐是现代创新的产物,它出现后,为作曲家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和音乐创作平台。近年来,电子音乐已经成为现代音乐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电子音乐发展的初期,按采样材料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
1.“具体音乐”,它的采样来源于自然界以及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任何声音。即法国电子音乐流派。
2.“纯电子音乐”,其采样来源于电子设备本身发出的音响。即德国电子音乐流派。
这二者首次“混合”体现在1957年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的作品《青年之歌》中。在这部作品中,它在素材的选择和技术的使用上都具有“混合”的特征,他首次在电子音乐中加入了非电子设备发出的音响,即童声。其釆样经过变形、加工,变得支离破碎,再与电子音响相结合,产生了奇幻的听觉感受。由此开始了使用混合方式创作电子音乐的先例。
混合类电子音乐是电子音乐追求的一种要表现形式,也是体现电子音乐学术水准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把传统音乐(乐器声或人声)的表达方式和电子音乐的表达方式相融合,形成全新的组合方式,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从而获得更为自由、宽泛的艺术表现力。严格来说,“混合类电子音乐”是一个涵盖面宽泛的称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在当今电子音乐领域的创作中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在创作方式上,表演形式上,操作手法上等方面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相结合的电子音乐作品,都属于混合类电子音乐的范畴内。在本文论述中的混合类电子音乐,主要是指以音频技术语言为主体的电子音乐与现场真实乐器或人声相结合的混合技术类电子音乐。①
概括来说,在创作模式上、音响形态上、操作手法上、演出方式上等超出了“单一形态”范畴的电子声学音乐,都可统称为“混合类电子声学音乐”。比较常见的混合形态为:电子音乐与声乐、声学乐器、装置、视频多媒体等。在应用上,包括了有预制电子音乐与声学乐器等非电声媒介的现场演奏部分、声学乐器等非电声媒介的现场演奏部分与“实时处理”电子音乐部分以及预制电子音乐、声学乐器等非电声媒介的现场演奏部分、“实时处理”电子音乐部分三者相结合。但就基本创作类型而言,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1.预制型混合类电子音乐;2.实时处理型混合类电子音乐。
预制型的混合类电子音乐的制作方式上,预制部分是对声音本身直接创建与组织,首先是可以以纯电子音乐作为载体存在,也可以与类似于声学乐器等进行混合,作为电子部分存在。对于这种类型的混合类电子音乐的演出来说,只要能确保程序与设备的现场操作以及电脑、与声学乐器演奏部分配合良好不出现意外,其音乐的最终效果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在演出前就能得到“确认”的。
实时处理型的电子音乐,在电子音乐的内容上就至少包含了音源的现场采样,电子化设备的现场调制等因素。在操作上也有不同的形式:1.“声音”由演奏者产生同时由另一位合作参与者(作曲家或者工程师)对于程序进行控制,实现“声音”的实时变化;2.电脑作为“演奏者”之一,将各种“声音关系”植入其中,在设定的程序范围内,对声音进行实时调制,形成所谓的“交互式作曲”。在实际演出中,“实时处理”可能会随着演奏者的演奏、麦克风的类型、摆放位置等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形式增加了演奏主体,给音乐加入了多变性因素,减少音乐的恒定感。
本文所研究的作品《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为预制型的混合类电子音乐。
Volkmar Klien(1971-)出生于奥地利霍拉布伦,在有着浓厚传统音乐氛围的维也纳度过他的童年。但在这种背景下,他的创作在努力扩展出传统音乐会音乐的范畴,他有各种不同领域的声音作品,偶尔也会和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合作来感受其它的工作模式。他的作品被广泛的认可、演出以及展示,获得过无数的奖项和奖励其中有奥地利为作曲家所设立的国家奖金,一个电子音乐最大的奖项,由奥地利交响乐团,Alban Berg基金,Gustav Mahler奖项提供给作曲家。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与舞蹈编剧迈克尔合作,探索声音,身体运动和人类传播之间关系的许多表演项目。这项持续合作的作品已经在卡尔斯鲁厄ZKM数字媒体艺术中心(ZKM Karlsruhe),法兰克福芭蕾舞团(Ballet Frankfurt),伦敦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 London)和最近由玛莎·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与新博物馆(New Museum)合作制作并出版。
Volkmar Klien常在学术研究中得出经验,在伦敦城市大学获得电子音乐作曲博士学位后,曾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奥地利人造智能研究所(OFAI)和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担任研究职务。②
Volkmar Klien是一位较为多产的当代作曲家,作品多样化,涉及多个领域。根据现有的资料,Volkmar Klien的音乐作品主要分为两种创作形式:幻听类电子音乐作品和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幻听类电子音乐作品:《Start-Ziel-Siege》、《Rauschgold》、《Schlaz 1》。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有:为小提琴与电子音乐而作的《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为小提琴、中提琴、单簧管、小号、长号与电子音乐而作的《Lockerungen》、为小提琴、单簧管与电子音乐而作的《Duplex》。
本首作品创作于2007年,为小提琴和电子音乐而作。全曲可分为7个部分,长度约为54分30秒。该作品于2007年11月在Wien Modern首演,最初名为Rauschkinder。声学乐器部分为小提琴独奏,电子部分主要为预制电子音乐,包括噪音和使用原始资料进行缩放,原始资料来源于约翰·凯奇的无线电音作品的备份副本。
作品可分为九个部分,一共约为54分30秒。其织体和音响层面都有各自独立的形态,可以看作为九个特性明显的“微型乐章”。本文分析的版本为作者与小提琴家林慰萍③2010年发行的CD。④
1.第一部分:0~2分05秒
首先出现的是小提琴的独奏,主要围绕着B、E、C三个核心素材。其音响效果主要为持续的线性长音。
2.第二部分:2分05秒~17分30秒
由小提琴独奏开始,在5分52秒处开始出现了了第一段预制部分(图一),一直持续到第二部分结束(图二)。这一部分在电子音乐出现之后电子音乐部分就占了主体。
图一:《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二部分127小节到135小节截图
图二:《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二部分142小节截图
3.第三部分:17分30秒~21分00秒
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一样为小提琴独奏,主要集中在小提琴的极高音区。音响效果也主要为线性的长音。(图三)
图三:《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三部分159小节到168小节截图
4.第四部分:21分00秒~22分38秒
为本首作品最短的部分,可以看作为一个过渡的段落。同样为只有小提琴的独奏,主要由点状的声音构成。(图四)
图四:《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四部分195小节到201小节截图
5.第五部分:22分38秒~25分30秒
为纯电子音乐部分,触发了第二个预制音频(图五)。声音形态现为微弱持续的噪音,之后音量逐渐增大。
图五:《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五部分音频频谱截图
6.第六部分:25分30秒~29分35秒
同第一、三、四部分一样,为小提琴独奏部分。由二度音程开始,从第283小节开始的材料(图六)来源于第四部分的点状材料,采用密集型的节奏形态,并持续到第303小节本部分结束。
图六:《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六部分279小节到286小节截图
7.第七部分:29分35秒~33分36秒
同第五部分一样,为纯电子音乐部分。触发了第三个预制(图七),声音形态主要为间断的噪音。
图七:《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七部分音频频谱
8.第八部分:33分36秒~35分52秒
同第一、三、四、六部分一样,为小提琴独奏部分。其中音响效果为线状(例如图八)与点状(例如图九)交错进行。
图八:《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八部分321小节到330小节截图
图九:《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第八部分331小节到337小节截图
9.第九部分:35分52秒~54分30秒
为本首作品最长的一个部分,声学乐器部分有196个小节,约有二十分钟,并没有运用传统写作中常用的原样再现或者变化再现,而是把前面部分的材料再加以变形、发展之后再组织了起来,实现了变化与统一相结合。和前面部分大多运用横向的声学乐器部分与电子音乐部分交叉出现实现混合不同,这也是纵向的电子音乐与横向的电子音乐结合的部分。先由声学乐器部分开始,约在38分钟处加入本首作品第四个预制电子音乐部分,约在41分钟部分结束。之后为小提琴独奏部分,主要为小提琴高音区的滑音进行,在持续了一分多钟以后加入了第五个预制电子音乐部分,小提琴部分任然在高音区,之后的小提琴部分有一部分空白留给电子音乐部分呈现,电子部分音响为持续的长音。从这部分也可以看出在volkmar klien的电子音乐创作中,电子部分并不是声学乐器部分的陪衬,而是出于和它同等的位置。
本文中所论述的“混合类电子音乐”并不仅仅是内容或形式上的混合,而是创作思维上各方面的全面混合。从它的声音素材上看,有乐音与噪音的混合;从创作手法上来看,有传统作曲技法与电子音乐技术的混合;从整体结构上来看,声学乐器部分与电子音乐部分有横向与纵向的混合;从演出形式上来看,有现场声学乐器的演奏与预制电子音乐的混合。混合类电子音乐拥有许多复合特征,是一种非常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形式。
通过对作品《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的创作技法分析,发现作者的构思非常巧妙,其中不仅采取让电子音乐和声学乐器以绝对独立的姿态和个性化的音响相交织成为音乐的表现主体的做法,也有让两者相融合在一起的部分,两者形成对比与结合。在电子音乐逐渐丰富的今天,这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创作方式之一。基于此,希望通过本文对作品的分析,能够为混合类电子音乐的创作技法提供出其中的一种创作的思路。
混合类电子音乐的创作技法众多,也需要作曲家们不断的推陈出新,打破常规的概念与限制,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对混合类电子音乐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注释:
① 2017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章程中对B组(与现场乐器或人声结合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Mixed Music)的定义。
② Volkmar Klien个人简介来自于他的网站http://www.volkmarklien.com/index.html
③ 林慰萍是奥地利广播公司电台交响乐团副首席。她在奥地利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演奏当代音乐的小提琴家。林慰萍参与了众多新作品的首演,包括专门为她而作的新作品,她也曾经首演了Luna Alcalay,Christoph Hernfler,Volkmar Klien等人的作品。作为一个室内乐的音乐家和独奏家,林慰萍在欧洲和亚洲的不同国家演奏了众多场音乐会。她也和德国现代室内乐团,奥地利二十世纪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林慰萍在台湾获得过一些国际性的小提琴比赛的奖。她在15岁时移居奥地利继续她的音乐学习并获得了维也纳表演艺术大奖。之后林慰萍获得了维也纳阿尔班·贝尔格基金、美国的阿斯彭音乐节和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音乐节颁发的奖学金,这使她有机会参加了Zakhar Bron,Klara Fleder等小提琴家们的大师课,这些学习也让她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性的小提琴比赛的奖项。
④ © Copyright-Volkmar Klien / Aufstieg AV (884502351552)
[1]唐荣.从三部作品看电子音乐的主题性及其发展脉络[J].武汉音乐学院,2009.
[2]王甜甜.混合型电子音乐中室内乐队与电子音乐之创作理念及技法研究[J].上海音乐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