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两首f小调钢琴作品浅析

2017-03-12 11:52
黄河之声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叙事曲悲剧性进行曲

吕 霞

(四川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肖邦的这部《幻想曲OP49》f minor作品创作于1841年秋天,正值肖邦音乐创作巅峰时期,作品完成于乔治·桑德乡间别墅。多数肖邦研究家都认为,此部作品蕴含了作曲家对波兰民族的悲剧性命运的种种复杂感受和体验。

幻想曲开始是一个史诗性的的引子,气势磅礴,庄严肃穆。以庄严的葬礼进行曲速度和节奏出现。它由两个主题材料构成:

第一主题材料:

显然,这一段进行曲性质的音乐,作曲家已经在曲首的速度标记中指明了它的进行曲速度。

引子第二主题材料进行曲性质更为明显。均匀附点音符节奏,伴随着左手一板一眼伴奏音型,行进步伐的特点异常鲜明:

第二主题材料:

接下来由新的音乐形象展开戏剧性故事。主部由两个主题组成:一个是充满了热强、既有歌唱性又有旋律性。另一个则是明朗、温柔妩媚的形象。结束部也是进行曲类型。坚决果断的进行曲步伐使用弱拍上的重音和调音效果来强调的。真个结束部是pianissimo的音响,就像是远处传来的声音。尾声不太强烈,充满了肖邦似得矛盾忧郁。就像一种从另一个想象空间来寻求对自己的一丝丝少而可怜的安慰:

纵观全曲,就像是一首作曲家袒露自己当下复杂心境的、带有某种幻想性的乐曲,这里有焦虑、郁闷、悲愤,有对光明的憧憬,也有对抗争的某种期望和想象。这种忧郁、痛苦、愤慨、渴望、憧憬、甚至斗争意志的刹那间的显现,都是肖邦始终根植心中、挥之不去的‘波兰情结’的艺术体现。

肖邦第四叙事曲《叙事曲OP25》f minor,显得是那么悲壮的热情,但是,浪漫主义的抒情性优势与英雄气概的内在表现力,最后在激情澎湃的尾声部分才进入了悲剧性的高潮。

行板速度进行,使得旋律更具有鲜明的叙事歌唱性,内心的忧愁是以富于语言表现力的音调从容地、婉转地倾吐出来的。主部第一主题,包含着抒情的歌曲因素、圆舞曲因素和悲伤地语言音调因素。加强的第一个音符,好像语言中着重并拖长地讲了第一个字;减三度和增四度的不稳定的音程,强烈的营造表现出内心的不安。

f小调叙事曲主部第一主题:

在经过一系列主部变奏、插部、副部、再现部等音乐表现之后,最强烈的悲剧色彩,在结束部中,以起伏的琶音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浪潮。热情不断增长,向上冲击的琶音和左右手反行的、强有力的和弦交替着,不可遏制的激情随着一系列怒吼般的和弦达到了顶峰。在一阵沉默之后发出了一阵悲叹:

随后进入到了绚烂的技术性高潮。为整个音乐形象作一个完美的宣言总结。

本首悲剧性的叙事曲这一作品音乐形象是比较内在的,但其中所反映的不仅是肖邦个人主观世界,也是波兰被奴役的苦难人民的思想感情。作品悲剧性的表现比较深沉,但并没有悲观绝望和消极颓丧的情绪,他的悲剧性形象始终以充满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热情为特征。

在肖邦的许多作品里都可以遇到压抑的愤怒和抑制的痛恨,尤其是在祖国华沙沦亡之后的作品中。他的笔锋下所发挥的阴郁的表白不如他的比较带安静色彩的诗篇引人注意和为人所理解。很少人深入到这些阴郁的表白所产生的意境里去,很少人理解这些毫无瑕疵的美的创作。而正是这些作品,成就了肖邦一生的辉煌。

[1][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2.

[2]肖邦作品第25号的12首练习曲.苏联音乐,1935,5.

[3]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

[4]李斯特.论肖邦.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12.

[5]埃蒂斯·奥加.肖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

[6]于润洋.悲情肖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叙事曲悲剧性进行曲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肖邦叙事曲创作的文学特点研究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蜗牛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性依存叙事曲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