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海+刘源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案及“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方案基本特征的对比分析,本文对目前高校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案;案例研究型学习;互联网+;慕课;
中图分类号:U4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31-02
一、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案及近年来的新变化
(一)传统教学方案
传统教学方案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场所和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以黑板板书教学为主、板书成为教师重要教学技能,教学过程中基本以单向传授为主,但是为双向即时、面对面交流互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这种教学方案的巨大优势在于,主题气氛浓厚,便于开展连续性、系统性较强的专题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灵活组织,可以较为方便地通过开展现场互动交流来提高教学效果。其缺点在于,教学单元时间较长,形式简单,如果授课教师缺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自控能力和学习毅力较为欠缺的学生难于跟上教师授课节奏;同时,教师之间较难实现资源共享。
这种教学方案与会议、研讨形式相似,实际上,由于其自身的“集中、专题”特征明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教学方案都很难被替代。
(二)PPT、Flash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PPT和Flash技术的出现导致了电子课件、电子讲义和电子教材的产生,这些作品将更加生动的多媒体效果引入到传统教学课堂中,能够把枯燥的传授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和声音展示出来,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不必再一次次花费大量时间在黑板上书写所有的文字、公式和图表,这些工作可以在备课中完成。另一方面,这些工作是累积性的——教师不但不需要在每次上课前重新制作课件,而且可以日积月累、点点滴滴地改进作品。
然而,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
1.电子课件的内容阐释能力确实很强,但是,播放速度相对较快。教师通过黑板板书推导公式,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以及做笔记,对于部分理工科课程而言,这种手段显得必不可少。所以,我们现在更加提倡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把两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
2.PPT技术准入门槛比较低,可以不断重复利用。这个特征导致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原本需要黑板板书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到课件中,或者直接拿其他教师的课件来用。一些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年轻教师很容易养成对电子课件的依赖。与此同时,留给学生思考和做笔记的时间非常少,导致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照本宣科。这种做法不但没有缓解传统教学相对枯燥的缺陷,而且,由于授课速度的加快让学生更加吃不消。要完成一套好的课件,教师除了必备的文本编辑能力,還需要一定的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能力。高校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组织开展相应的PPT制作技术培训。此外,授课教师还要注意保持授课课件与时事新闻、授课对象的特征密切相关,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
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专业研究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近年来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行了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应用。
1.结合学生所在的专业以及课程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确定案例主题。
2.在整个研讨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工作只是负责总体教学进度掌控、必要的答疑指导、客观详细的考核评价。
该模式的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具有专业特征的研究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通过初步研究工作的开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合作精神,通过多方面的考核评价手段(研究论文、结题答辩等)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确实能构成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四)教学手段的更新——翻转课堂及对分课堂
与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类似,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是另外两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的主要理念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课堂内上,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传统利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的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课后学习中,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二、“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教学方案
(一)“慕课”(MOOC)
“慕课”的第一个英文字母“M”表示大规模教学,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相比,一门好的MOOC课程规模可达上万人;第二个字母“O”表示开放式教学,以兴趣为导向,开放给所有想学习的人;第三个字母“O”表示在线学习,而不是在指定城市、校区和教室完成;第四个字母“C”就是课程的意思。
目前,国际上“慕课”主要有三大平台:Coursera、edX、Udacity。国内平台主要包括:学堂在线、慕课网、酷学习。近年来,“慕课”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的MOOC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学生的比例较大。
(二)“微课”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问题聚集,主题突出;资源容量小,师生既可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资源组成 “情境化”,使用方便,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创作具有趣味性;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三)其他具有“互聯网+”典型特征的教学辅助手段
除了以上具有比较典型“互联网+”特征的教学形式外,司帕课、蓝墨课堂、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QQ群、EOL等校园网络平台也都是受“互联网+”思维影响的教学辅助手段。
三、对当下高教改革工作的建议
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出现,在为高校教师授课提供了很多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具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近年来很多高校大力支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这也导致了“互联网+”特色的教学方法在国内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这股教学方法改革浪潮中,出现了一些很不好的现象,需要高校同仁注意。
1.任何高校、任何教师个人、任何课程,都不要盲目跟风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疲于应付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方法,而忽视了自身教学素养的锻炼;另一方面,实际上教学方法还是要因材施教,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对象都适合所有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慕课”为例,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来自美国,而国外高校学生比中国学生课堂上课时间要少得多。
2.在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力戒根据文献或者讲座照搬照抄。比如对分课堂,其核心要义在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那么,这个思考时间的长短、思考讨论环节的切入点设置等,除了要经过精心设计外,必须与学生和课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3.不要陷入“教学方法名称”的约束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掌控和合理综合应用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希望学校能够全面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付出,而不是简单根据个别教学方法上教师的表现来做出判断。风行一时的新教学方法,到了后来无人问津的案例并不少见。“985”高校适用的教学方式照搬到生源差的高校也并不一定有效。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耿俊.浅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在本科院校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
[2]薛美英,夏雪刚.关于高校慕课建设及在实践教学应用中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
[3]王艺寰.浅析“慕课”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4]单芳.“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下高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