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玲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我国实行新教学教程改革以来,改革成果不断深化,教学目标逐渐转向为培养能力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体育教学不被关注和重视,所占的教学比重较低,教学资源投入不够,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加深,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程结构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变。本文就围绕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寻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制订合理可行的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限制,教师始终在教学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由教师讲解知识技能,由教师安排体育课堂流程,再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学生似乎只起到补充人数的群众作用,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意识完全无法体现出来,更难以激发出学生的活动热情,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表现消极、态度懒散,只是形式化的参加体育课程,部分学生还会在教师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时回到教室或寝室。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坚持跟随体育教师的节奏进行体育活动,但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从根本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从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固化且单一的现象,教学模式往往表现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期间,首先为学生讲解分析体育理论知识,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延续了好多年。即使是在国家实行新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高校也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只是形式上进行改革,教学理念却迟迟没有转变,仍然遵循着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依然固化单一。一部分高校并没有认真严谨的总结本校体育教学现状和特点,与时俱进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把控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重,过于偏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了体育活动实践过程,部分体育教师即使增加了实践活动的比重,对学生也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管理,“放羊式”教学实践难以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的整体教育观念仍然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很大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中,仍然把理论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体育课程不仅不重视,反而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在大部分高校的课程配置比例中,体育教学所占的课程时间较少,而体育教学任务又由于课程改革而加重,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没有合理的规划,很难按预期节奏完成教学进度。更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导致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都难以取得进步。另外,其他教师会以各种理由占用学生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对此现象也是得过且过。在教学成绩评估阶段,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缺乏规范明确的标准,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印象,以及学生的表现为学生评出考核成绩,象征着体育教学圆满完成,却忽略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教学。
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性格爱好、成长轨迹都有所差异,想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应对学生具备一定的了解,然后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才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时刻要关心着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体育教学对学生是否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却缺乏关注,更是很少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互动的沟通交流。而相比中小学生,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加强烈,自我约束意识稍显不足,与教师之间又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造成体育教学课堂的秩序较乱,教学效率和质量明显下降。在成绩评价方式上,高校体育教学存在弊端,高校体育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能力水平,体育成绩的高低更成为衡量学生体育能力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考核技能,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却缺乏重视,还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忽视向学生强调体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指导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点及运动损伤的应急措施。
新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确保体育教学的切实有效,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及体育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出高校学生应有的活力和主观能动性,将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和竞技性有效结合,为学生构建自主愉悦的体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掌握运动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显著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式、开放式教学,同样需要体育教师的不断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并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和促进,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或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共同解决。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体育运动是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进步的,一时的拼搏是无法获得显著成效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时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勇敢的面对学习和生活当中的挫折,努力成为国家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应顺应国家教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为基础,结合本校体育教学现状,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丰富体育教学模式。教师要勇于转变教学理念,围绕多数学生的运动特点,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课程,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另外增设一些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包括网球、太极拳、跆拳道、游泳等课程,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认知领域,为学生讲解一些新颖有趣的体育知识和技巧。例如,在学生喜爱程度较高的篮球项目中,教师可以在讲解篮球基础理论知识与篮球技巧外,还应为学生普及篮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肌肉拉伤等情况的应对措施,消除学生的认知误区,不要被体育考试成绩束缚,而应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高校体育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结合本校体育教学现状,以及学生能力水平,制订完善的教学规划。在教学规划当中,应优化课时配置,增加体育课程尤其是实践活动教学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充沛的运动时间。简化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进行精简,并加强师生互动,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主,规划体育教学课程,并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释放学生的活力,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收获乐趣,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学生往往具备比较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同的学生对待事物有着不同的认知角度和理解方式,这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考虑这一因素,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或者总结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特点,并围绕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实用性、创新性等优势特点,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水平的差距,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例如,在跑步项目活动中,跑步看似简单,但根据形式不同可分为长跑、中长跑、短跑等,不同的学生因身体素质不同,擅长不同的跑步形式。另外还有跑步姿势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因性别、身高、体形、体质等因素的不同,所适合的跑步姿势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指导跑步技巧,还应亲身示范,要学生领会跑步的技巧和要点,学生只有在不断练习和改进中,才能够逐渐提升运动能力,强健体质。
现代技术的创新与普及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为教学过程提供了高效、实用的技术支持,拓宽了教学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这些高科技教学工具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更加自主,还能够令原本单调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立体,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明显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体育教师对运动技巧、动作、规则等知识的教学往往难以表现,而运用互联网浏览或下载教学视频,教师再结合体育理论知识和视频向学生授课,便于学生理解,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我国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目标以及教学现状,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措施,有助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健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培养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融入创新性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的生产、发展和建设培养更多更全面的优质人才。
[1]韩国辉,李龙娟,王林.2015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男、女20km竞走速度变化特征分析 [J ].四川体育科学,2015(6):44-47,65.
[2]卞辉,张欣.提升教学质量新视域:基于教学方法改革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1):32-37.
[3]栾著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体系的建构与实现[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7-112.
[4]季盼军,张佳佳.第12届全运会男、女20km竞走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J ].安徽体育科技,2014(5):18-21.
[5]宋专茂.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 ].复旦教育论坛,2014(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