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量化管理,又被称之为“数量统计法”,实质上是以数字为主要基础,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对事物的发展状态以及趋势进行预测,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实现标准化的、科学合理操作。这一模式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突破性的,实质上就是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帮助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对学校、班级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以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手段进行指引,从而建立浓厚的校园、班级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整体性良好发展。
首先来说,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理论知识教授,明显很大程度地多于对学生在实践内容方面的指导。针对这一理论和实际的教学不平衡的现象,量化的管理在实际的高职院校管理当中,第一步,首先就应当从其教学模式入手。所以笔者在这里提出第一条定量管理,即所谓的量化管理在这里意味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实行一种质变。教师应该加强在知识教学上实现对实践内容和理论内容之间的转换,他们需要尽量避免过多地在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只关注理论教学内容的单向传授,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这方面注重深入去思考、学习、研究和交流。
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不一样的一点是,高职的课程学习没有必要让学生强行背诵记忆教科书上晦涩复杂、细碎零散的理论知识点,更不应该使学生硬性套用这些知识点于实际应用中,应当关注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方面,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就目前的高职教学情况来看,在高职里的专业学习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其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在班级中共同汲取经验,在生活中获得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挑选和删减一些过于繁杂和不必要的知识,与此同时,重点帮助学生提炼重要理论知识中的真正含义,反而更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参考和研究学习。对教学模式实施转型,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易,在其中存在着诸多障碍和挑战,尤其是在实践课堂中,由于长期被传统教学模式所拘束,在教学模式转型过程中难免会不自觉地浮于表面或被流于形式。因此,学校领导需要辅助和监督教师,来一起完成这次的创新和改革的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教学才可以真正实现的模式上的转变。
整合教学资源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来说也同样重要,因为实际教学活动是借助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比如说,有一个简单的例子,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在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里已经普遍存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展更加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教学工作,实际上就已经算是创新的教学中的一部分和急需现代学校和老师们应当考虑一个问题。本文认为,虽然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已成为一种很普遍、很常规的现象和教学手段,但是实际上,在高职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该如何更好、更有效、甚至更高效、更科学、更合理地使用这些平时大家其实都已经习惯了的教学资源的问题,如何使教学创新借助教学工具可以变得更加唾手可得,这是一个值得继续被教育工作者们认真考虑的问题。通过整合这些教学资源,相信当下的教学效果是可以得到改善和优化的。
量化整合教学资源需要从两个角度开展。一方面,要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样化的多元维度的仿真教学系统,即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但教学模式依旧停留于单一化的问题,要使单单拘泥于在教室里、在教学课本上的教学在深度上展开专业化挖掘和在层次上进行拔高。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在上课之前,提前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要有事先的了解,之后,再在教学中,通过将课堂的教学活动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根据课前对情况的把握,提高在教学中向学生们传授的学科知识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经过一定的自我思索之后更好地参透这门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没有硬性让学生去解决实践的问题,也没有强行将实际嵌入理论教学课堂中,但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巧妙运用换位思考的教学方法,仍然还是可以间接地促进学生去自己有效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对其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番很好的练习。
在高职院校当中,由于目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依然是难以取代的一种检验学生最后的学习成果和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所以,想要使实践教学创新的最终效果能够得到确保,就必须不断完善这种最终的评估机制,要使考核体系更加完美、更加健全。本文认为,在高职量化管理改革的行动中,当前现有的评价机制也需要相应地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多元维度的创新式机制,而这种评价机制应当是联系结合实际管理活动的。
例如,之所以要将考核机制在实践中联系实际操作,其原因在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管理专业和其他需要掌握管理技能的学生来说,对其真实管理水平的评估是建立在观察其在校内学习时对管理学知识的认知和学习掌握上的,也就是说,虽然学生既参与了在学校的学习,也进行了校外实习单位的实践,但对其学习情况和管理水平评估结果,在大多数高职的现有考核系统中,通常都只是抓住他们在学校期间的学习考试成绩的评估,而并没有真真正正将最重要的实践考核结果加入到最终的评估成绩中。但往往在事实上,真正能反映学生综合的学习成果的反而更多应该是在于其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所以,在本文看来,当今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多方面培养并多角度考核人才素质,才是其最终能够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
班级的量化考核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以数字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对于管理者来说,能够从整体发展中看出未来发展趋势,在可以观察到每个班级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势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量化考核的形式,能够看到学生的最近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班主任就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管理,做出与时俱进的策略更改,这有助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也有助于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管理当中,采取量化的管理模式,在实行的过程当中,其实所要做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当中,一旦形成一定规模的量化管理制度之后,对于学生们的管理方面,将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学什么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巨大的好处。因此对于量化管理来说,一旦实施,就必须坚持落实下去,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1]夏少辉.高校班级量化管理原则及方法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112-113.
[2]龚文飚.中专校班级量化管理模式实践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10):262-263.
[3]李超,窦而立.量化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6(10):39-40.
[4]王涛.班级量化管理的问题及其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