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村级小学校本教研浅探

2017-03-11 19:33:07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中心小学谢应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校本教研

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中心小学 谢应光

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对改进教研机制,推进新课程实验,实施科研兴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乡各村级小学的校本教研现状很令人堪忧,如何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成为破解教学质量提升难题的关键。笔者作为本乡小学教育的管理者,对本乡各村小学校如何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尝试。

一、我乡村级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

1.校本教研形式单一,教师参与的自主性不高

我们的村小针对老教师接受新课改较慢的特点,唯一的校本教研活动就是听评课。应该说,听评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之一,对促进教师有效反思及专业提升有很大帮助。但如果我们把校本教研仅仅理解为上课、评课,那就太过单一了。教师一学期互相听来听去、评来评去,没有较好的专业引领,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使教师失去教研兴趣。

2.获取校本教研的信息渠道不畅

在我们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与城镇地区相比,网络还不发达,信息资源少也影响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应该说,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农村地区都具有普遍性。

二、成因分析

1.师资水平成为制约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

我乡各村小50后、60后“民转公”教师以及有编不补而产生的“顶岗教师”大量存在,教师学历层次低,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综合素质总体偏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虽然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也努力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但是由于受传统教法影响较大,对新事物接受慢,对新课改不时有排斥心理,因此对以新课改为基础的校本教研也没有多大兴趣。“顶岗教师”作为低薪聘请的“临时工”,其素质低自不必说,他们生活基本保障都没有,无非暂时谋一碗饭吃填饱肚子而已,哪有多少热情钻研校本教研。很多村校校长诉苦说:“我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还要以这仅有的几名老教师和“顶岗教师”为主力军,这样的师资水平,如何能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不是我们不想搞,是搞不了!”

2.教师负担过重影响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偏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师资短缺。我乡各村校每位教师的任课节数每周都在20节以上,大多都要包办教学,仅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这三项工作就要占用大量时间,同时还要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图书管理员、仪器管理员等兼职。除此以外,教师经常要承担政府分派的大量的中心工作。在这种繁重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哪儿还有精力进行校本教研呢?

3.学校规模小,教师少,组织校本教研缺乏同伴

我乡大多村级学校为一个年级一个班的格局,校内缺乏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同伴,同伴互助交流不方便。

三、对策

应如何化解困难,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学习理论,更新观念。要学习课改的文献,引导教师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让全体教师展开讨论,解除教师心中疑惑,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在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互学互动,专业引领。一是开展结对子活动,促使老教师尽快转轨。这里说的结对子,不是老帮青,而是互帮互学,优势互补。校级骨干教师引导大家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与教师一道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备—听—议—思—行”这种循环推进式全程参与,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教改热点和学校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及外地专家学者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眼界。同时要有重点、分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参加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要有成果汇报或上示范课、开讲座等,中心小学也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为各村校举办公开课、讲座等。三是坚持两周一轮的“备、说、上、评”研究课活动。课堂教学是中心,因此要精心备课,集体听课,听完课后开展研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换班上同一节课,反复磨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校内教师间自主研究的新氛围。四是组建村校校本教研“共同体”学校,把地理距离较近、校情接近的学校组合起来,组成若干个“共同体”,一个学期里,以“共同体”为单位,组织各校召开联合教研活动。五是每学期举办一次全乡性教师论坛,让教师在论坛上充分发表见解,促进教师间教研思维碰撞与融合。

第三,领导带头,加强管理。中心校校长、副校长、各村校领导带头参与教研活动,准确了解与及时处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大家立足学校实际,采取定时与不定时、小组与大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互助,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经验及时传递。

第四,课题研究,经费倾斜。课题不贪大求全,可放低门槛,针对学校及师生现状,以小课题为主,哪怕教师取得点滴进步也予以肯定。学校要保障课题经费,坚持学校经费向校本教研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把钱用在刀刃上。

可以说农村中小学要开展校本教研问题不小,困难不少,但我认为,只要各校领导重视起来,以校为本,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教师人人动起来,我们偏远农村地区村及小学的校本教研一定会取得成效,从而推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