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农村意识形态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导向的理性审视
李新华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属于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先行资本,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力量,牢固树立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同时,立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创新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路,在实践中消解农村主流意识“淡化”危机、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性、发挥党员群众整体凝聚力,从群众、组织、社会等层面合力整体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切实承担起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主体责任,有助于弥补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中的缺口。
意识形态; 价值观; 农村基层党组织; 凝聚力
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制定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到2020 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对农村而言,要想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力量,积极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发挥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农村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实基础,也是当前“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考察党性意识和带头能力的重要标准。从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出发,分析当前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困境,思考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问题,开辟农村意识形态理论发展新领域,消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落差,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意识形态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1.1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社会存在淡化的趋势
我国指导人们思想、行动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更是我国人民精神信仰的支柱。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呈现相对纯正的形态,但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纯正的意识形态正在农村社会中逐渐消解、分化。此外,受到西方“普世价值”的影响,一些人不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现状,而一味地盲目宣扬西方所推崇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等价值观念,这种不作深入研究、一知半解的价值观逐步在中国传播,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社会中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1]。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促使处于农村社会中的人们开始出现思想观念偏差、异化,主流意识形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分裂,最终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中出现“淡化”的危机。
1.2多元化价值观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
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社会价值逐渐呈现多元化,有人主张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在这种背景下,包括农村在内的各人们,开始放弃集体性的利益,忽略社会性的根本属性,更多的是看重个人价值的体现。物质经济的迅速膨胀,逐渐地影响着农村人民淳朴务实的人格品质,甚至更加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群众的价值取向。当然,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下,关于思想道德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导致群众的认知偏差。例如富有鼓舞性的一句话“一切向前看”,硬是被农村群众曲解为“一切向钱看”,从侧面反映出农村群众对理论认识的薄弱之处。甚至在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诈骗村”等群体性的违法犯罪现象,更是反映出农村党组织自身对村镇事务的管理和农村群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上存在重大失误[2]。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引领农村意识形态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发挥其吸引力和凝聚力,正确地处理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各项利益、矛盾关系。从根本上来讲,农村经济发展成效不显著,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健全,何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谈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凝聚力,最终,党在农村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任何工作都难以有突破。
1.3消极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在农村沉渣泛起
从农村意识形态本质上看,它自身不仅有相对独立性,而且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为此,农村作为我国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其农村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而具有一致性[3]。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偏远地区农村的发展依旧贫困,农民的思想仍然匮乏。如今,在我国众多的农村地区,严重的消极、腐朽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在利益的驱动下沉渣泛起,面临着与意识形态相背离的局面,其中,主要表现为:农村本土乡情风格衍变为物质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越来越低;农村群众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度越来越微弱,社会道德与利益原则相矛盾;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群众的思想中日益淡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农村群众对社会价值的基本判断。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农村群众的认识,动摇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群众心中的地位,进而控制了他们的思想、行为。
农村基层党组织概念中涉及的对象有农民群众、农村基层干部,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则是指将农民群众与农村基层干部紧密联系在一起,主体之间在社会生存、发展过程中相互支撑和吸引,能够汇聚成朝着同一目标和方向进展的能力[4]。同时,这种能力可以内化为一股力量,延伸到基层党组织中,外化为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实际行动中。其中,组织凝聚力存在于一个组织结构的价值体系中,也就是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念,受此影响和支配。凝聚力的产生根源来自于社会的核心价值,只有充分认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将这股强烈的力量或能力凝聚在一起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才能使社会群体或个体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将其自身潜在的和显现的力量汇聚一处,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1群众层面: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多元诉求提供思想先导
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工作是当前凝聚基层群众共识,实现自身认知和发展的需要。首先,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的对象,也是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扩大影响力、巩固党组织执政基础的关键。只有依靠人民群众,重视和支持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面。其次,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奠基者,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党组织在凝聚群众社会价值共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在方法上革新,不断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满足人民群众自身对基本物质利益的需求。此外,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工作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因此,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工作,不仅要立足群众,还要依靠群众;不仅要满足群众的思想需求,还要满足一些物质需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人民群众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群众问题各具差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一项独具特殊性的实践活动,通过系统性的群众工作指导,根据不同群众的情况和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中农民群众的多元诉求。
2.2组织层面:为更好地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提供价值内核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嵌入农村社会的根本性群体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是指在基层组织内部通过整合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实现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从而转化为忠诚行动的过程[5]。这种力量有利于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内层,凝聚内部组织认知、凝聚社会共识,维系好群众与党组织的鱼水关系;基层党组织作为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纽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有助于加强党组织战斗力,树立组织威信,最终实现党带领群众凝聚社会共识的目标。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党在执政道路上需要正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6]。只有通过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而完成党在农村的各项目标任务。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更能有效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实现城乡发展统筹的目标。
2.3社会层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指明实践目标
在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凝聚力的作用是指将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共同利益进行整合,使得处于不同社会状态的群体之间达成一致目标。其中,当组织的目标与之一致时,此时的凝聚力作用最大。这个共同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基层党组织会以此为目标和准则,整合群众间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凝心聚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但城乡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发展缓慢。在这样的国情现状下,国家作出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等,2004—2016年,连续13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由中共中央发布,并逐步取消了农业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等[7]。这些细化的农村发展目标涉及现代农业开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这些基本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真正落实文件精神。其中,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紧紧地与群众相联系,围绕党在农村改革的任务,逐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程,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3.1以理论创新为导向,加快思想政治价值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理论提升到全面实践的新高度。坚持理论创新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对于筑牢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高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要想真正地凝聚全党力量,需要转变传统思想价值观念,不仅要在理论层面上厘清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统一关系,而且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大众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去。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切实突出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主线,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学习,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社会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以农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审核、评判标准,并把评议结果记录在案,纳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日常管理体系中。以此强化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前进方向,切实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之基。
3.2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农民文化生活精准扶贫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切实地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党在农村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依靠人民发展力量,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积极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顺应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构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拆除或改造旧有的落后文明场所,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增强中国文化感染力;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牢固树立好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将农村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农村地区建造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文化器材、文化场所、宣传布告栏,融合建设“互联网+农村文化”服务站,强化农村文化设施阵地,实现农村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以农村文化小康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
3.3以查摆问题为导向,推进从严治党
政治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而问题的产生则是源于内心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严肃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8]。这是党员、干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体现,也是坚守政治立场的根本保证。列宁说过,我们要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和维护我们政党的统一和团结。只有坚持和维护党的统一领导,才能凝聚社会共识,统一全民族力量,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共同奋斗。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细胞,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深化“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实践活动,突出问题导向,把视野聚焦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着力构建问题清单,破除机制形式化;严制党内政治民主生活,突出批评和自我批评,采取定期报告、责任追踪、述职述廉等形式,强化党内监督机制,落实责任主体,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强化良好的政治文化对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凝聚磅礴之力。
[1] 杜君,罗邈.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提升[J].社科纵横,2015(10):6-8.
[2] 杨群红.农村基层党建难题破解之道[J].人民论坛, 2010(26):22-23.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6.
[4] 范如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4(3):73-76.
[5] 于晓娟,钱守云.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J].探索,2016(6):125-129.
[6] 周忠丽.“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研究[J].探索,2016(1):105-109.
[7] 孔繁金.“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J].学习论坛,2013(3):19-22.
[8] 习近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J].党建,2017(3):1.
责任编辑陈桂梅
Rational Review of Rural Ideology’s Guidance to the Cohes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LIXinhua
(School of Marxism,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cohesion is the first step of rural ideology. Currently, the power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members is the guarantee for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and realize well-off society. Meanwhil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we should innovate rural ideology, solve the crisis of lacking mainstream ideology,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work, bring the cohesion of party members into play,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civilians,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which helps to construct the well-off society.
ideology; valu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places; cohesion
D 267
: A
:1671-7880(2017)04-0082-04
2017-05-17
项目来源: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两学一做’——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号召力研究”(YKC16078)
李新华(1992— ),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