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贤
(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外语教学专栏
转型时期商务英语多模态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①
刘凤贤
(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商务英语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技术基础。多模态教学理论强调信息的传递和意义的建构依赖于各种符号资源的整合,倡导把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操作能力融为一体。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引入多模态教学理论,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多模态教学模式;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转型时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其他多种传媒技术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和完善,人类交际活动冲出了纯文字表征的牢笼,开始将文字与听觉、视觉、图像、媒介、造型等其他多种符号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交织、彼此协同的信息传递渠道和意义建构方式,我们称之为“多模态”。随着多模态理论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人们不再只是依赖于语言(文字)进行单模态的知识传授,而是创建了集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为一体的多模态教学体系。目前,国内对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的探讨,实证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多模态理论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从而弥补实证研究的不足。目前,许多地方普通高校正处在从学术型大学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特殊时期,相信本研究对于相关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会有所启发。
多模态是指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流的现象〔1〕。多模态教学理论起源于上世纪末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它以批评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是在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和社会符号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理论。胡壮麟指出,在信息时代,单一模态的交流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现代交际的要求,而不断增强的多模态性已成为现代交流的基本特征〔2〕。
(一)模态和多模态教学理论的解读
模态(modality)是一种人类或其他生命体借助某种媒体与外部环境如人、动物、物体或机器等进行互动、传递信息、认识世界的感知模式。此处的媒体指的是人类的眼、耳、手、鼻、舌等器官,而对应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则是模态。任何模态的运用都离不开所对应的媒体,媒体是模态存在的物质形式和信息传递的具体手段,它使抽象的模态具体化。
多模态理论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话语分析理论。多媒体技术、语言工程研究和语料库的发展为多模态研究(multi-modal approach)提供了便利条件。1977年,R.Barthes在其论文《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中,从表达意义的角度探讨了图像与语言的相互作用,这是有关多模态话语分析最早的研究成果之一。1996年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多元读写”教学法,进而发展成为当今最新的现代认知模式即语言多模态教学理论,并将多模态理论引入语言教学中。随后Kress,G.和Theo van Leeuwen,T.(1996,2001年)先后阐述了模态与媒体之间的同与异、解答了如何利用多种模态认知理论进行有规则的意义表达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了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提升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设计方案〔3-4〕。
在具体的语境中,人们总是运用多重符号资源完成意义的建构。多模态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语言及相关的符号资源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建构意义等实践能力,以应对经济发展全球化、交际手段多样化和语言运用多元化的挑战。
(二)国内多模态理论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开始对多模态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卓有成效的代表人物有顾曰国、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顾曰国主要剖析了多媒体和多模态两种学习模型的相互关系〔5〕;胡壮麟把具有媒体和模态双重特性的计算符号学以及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之间的差异作为研究重点,指出人类交际已经进入多模态化时代,强调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重要性〔6〕;张德禄共撰写了三篇有关多模态教学理论的文章,详细分析了多模态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建议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在语言教学中创设多模态话语分析体系。这一教学理念被广泛运用到外语理论教学和实训课程教学中〔7〕;朱永生则介绍了国外多模态教学理论的研究现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多模态教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8〕。虽然国内多模态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但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为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计算机网络具有多媒体的集成功能、教学信息的扩展功能、教学过程的交互功能、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功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功能、教学情景的虚拟化功能等”〔9〕。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能丰富教学内容、扩充信息输入渠道,拓宽教学环境,它的发展和应用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模态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摈弃了以粉笔、黑板为主要教学工具的单模态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媒介和信息技术模态,将外界资源和教育主体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的认知理论依据
认知心理学特别强调大脑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看,新信息的不断输入,能够激活大脑中起联想作用的认知元,而代表各种感觉的认知元又会激活大脑中的某些记忆模型,从而形成知觉、影像或意念等。在教学中认知元不仅能刺激学生完成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感官的体验,并在大脑中引起多层次的联想。实践证明,大脑中的联想越多,记忆就越深刻。
多模态理论强调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使用多种符号模态,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输入手段,而且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景化,并将静态和动态资源同时纳入教学过程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象化,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直观认知效率。
(二)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的社会文化和情感理论依据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选择意义,然后再用相应的模态符号表达意义。商务英语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学科,其教学不能缺少文化因素。运用多模态教学理论能够为学习者创设一定的英语文化语境,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接受英语文化的信念与价值取向。
另外,知识的获得也离不开情感因素,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因素。克拉申把阻碍学习者将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到语言交际中的情感障碍叫作“情感过滤”〔10〕。如果情感因素阻碍增加,人脑对语言输入的刺激过滤作用就会增强,语言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创设出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场景。在动态的、令人愉悦的商务英语环境中学习,会大大降低学生情感过滤程度。因此,多模态教学模式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其语言与商务的综合素质。
商务英语专业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办学的宗旨。转型时期,商务英语专业更是把“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熟练的商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实践教学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少真实的商务语境;教学内容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实践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不灵活等。因此,许多实践课程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模态教学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和实践性,借助于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能把多模态信息与教学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交互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三维立体的实训环境。
(一)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多模态设计与实施
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内容由“英语语言基础能力训练”、“商务专项能力实训”和“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实习”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模块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基础写作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其中听力、阅读课程是“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应在“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的“单模态”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介,如运用电脑、投影仪、数码设备以及互联网等,以此扩充信息输入渠道和媒体学习资源、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刺激学生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系统协同参与语言学习,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
实践证明,模态的适度转换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以《商务英语阅读》课为例,它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培养语言综合理解能力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还要求学生具有广博的背景知识。传统的授课模式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枯燥无味。笔者所在的课题小组将“商务英语阅读”课(辽东学院16级商务英语专业)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把重点词汇在课前通过微信等方式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资源收集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堂上,教师只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提问、教师答疑。同时,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使枯燥的阅读课变得生动有趣。另外,对于一些经典的语段要求学生背诵,甚至表演,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指导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作为实践课程模块,“商务专项能力训练”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组织会议、推销产品、商务谈判、外贸函电撰写和单证制作等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和商务专项从业实践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商务工作。相关的实训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单证操作及国际贸易流程实训等。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引导学生体验经历。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做事、活动或演示等特点。
先进的商务软件平台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立体的、多维的实践操作环境中,学生能够亲历各种商务工作情境。目前有些高校已经采用了“亿学3D仿真商务英语综合实训系统”“睿智IBES国际商务英语实训系统”和“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软件。3D仿真技术能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商务情景中,为学生提供“准职场”的真实工作情景。例如:3D动画人物可以带领学生在虚拟的环境里体验各种商务流程的运作,如:求职面试、客户接待、函电撰写、业务洽谈、单证操作、商务谈判、参展及升职加薪等。商务软件平台使学生熟悉了商务活动的基本环节、明确了必备的商务礼仪、掌握了商务活动各环节所需要的功能性语言和综合职业技能。
此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制作PPT等其他媒介实现商务专项训练。再以笔者所在的辽东学院商务英语专业15级学生的“商务英语函电”实训课程为例。本课题组于2016年秋季学期从15级四个班中选出1501、1502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1503-04班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每周平均有2节《商务英语函电》课,所使用的教材均为北京出版社《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教程》。对照班(1503、1504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在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普通教室进行;实验班的课程则设在多媒体教室。对照班的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课程要点和重点;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典型的英文函电范文并作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实验班教师首先采取“微课”形式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把实训课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录制成短小的视频,通过微信、qq或电子邮件等发给学生作为课前预习内容(“微课”实际上就是“多模态教学”的微缩形式)。在实训课堂上,教师把课本上的范文制成PPT,用不同的色彩对重点和难点加以标注,并适当配以图片。课堂上仅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授新内容,余下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参照每堂课所学的知识撰写函电,并制成PPT,课前通过微信、qq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发给任课教师,教师选择优秀版本在课堂上演示。同时,对其他小组的作业给予点评,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期末考试普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商务交际活动中必备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活动形式多模态设计与实施
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形式取决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某种技能经验。因此,商务英语实践活动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在“语言基本能力实践”课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基础资源——粉笔和黑板,适当配以图片、音响或投影仪等。当然,教师的表情、声音、情绪、情感及肢体语言也是不可忽略的。通过整合促成不同模态的转变,增强学生对输入信息的内化。同时,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以辽东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专业每年都要定期举办“英语口语比赛、词汇或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同时,每年都举办大型的英语文化节”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充分运用了多模态资源,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在“商务专项能力训练”模块中,可以使用上述提到的商务仿真软件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商务专项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尝试为本校15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设“商务谈判”的模拟场景,要求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商务谈判的流程完成贸易谈判的全过程,并在课堂上展示、评比。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模态资源,收集信息、整理材料、归纳分析、制作PPT或音视频资料、完成实践操作活动。同时,团队成员需要通力合作、发挥创造力;最后,要在“模拟商务谈判室”进行实战表演,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查,又是学生商务能力的展现,对提高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很有帮助。
商务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单模态教学模式不能或者很少给学生提供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多模态教学理论集当代多种学科的先进理论为一体,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倡导创设一种个性化、模块化、协作化和超文本化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普通高校转型时期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引入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课堂中,不仅能够增强商务实践课堂教学的实景化和具象化,而且能够极大地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所以在商务英语实践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模态教学理念,重视“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实践操练,培养学生成为能处理多种模态信息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1〕曾蕾.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15.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3〕Kress,G.&vanLeeuwen,T.Reading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Burwood:Brown Prior Anderson,1996.
〔4〕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5〕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114):3-12.
〔6〕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7〕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7):15-20.
〔8〕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9〕郭建红,黄田.多模态互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4):113-115.
〔10〕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
(责任编辑馨予)
G642
A
1672-5646(2017)04-0135-04
①本文系2015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地方普通高校转型时期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的成果,负责人:刘凤贤,编号:WYYB150141;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负责人:刘凤贤,编号:JG16DB155。
刘凤贤(1964-),女,河北乐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