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后进生”现象探析

2017-03-11 06:45王红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差生后进生中职

王红艳

(南京商业学校,江苏南京 210036)

“后进生”这名词出现于校园中最早等同于这一名词的词语是“差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的深化,出现了新兴名词“后进生”,即学习成绩和各项表现处于班级后位的学生,也即“双差生”。笔者是中职学校的一名班主任,在通过与“后进生”的接触中,对这一群所谓的“后进生”的表现及心理状态有深刻地关注。先将这些现象归为以下几类。

第一,无所谓型。这一类学生表现在缺乏理想的学习目标,缺乏积极地表现展示自己才华的欲望,对班级中各项活动漠不关心,甚而泼凉水、说风凉话,带来的是负能量。在他们的人生词典里就是糊日子、混日子,得过且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第二,自作聪明型。这一类学生表现在认为班级学习生活太单调了,上课时存心寻开心制造一些场面,诸如怪笑、打呼噜、前后说话等等,美其名曰:老师讲课太辛苦,帮老师缓和、调剂一下课堂。

第三,一贯如此型。也即俗称的“老油条型”。表现在我就是一个差生,从小学到现在,没有老师、同学看得起我,我行我素,学习、活动与我无关。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散漫,游手好闲,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

第四,自我压抑型。表现在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内心极渴望受到关注、受到表扬,但胆怯,且长期被人视为差生。这一类学生沉默寡言,一般在班级里默默无闻、风平浪静,但一旦出事,就是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

第五,“称王称霸型”,表现在社会交往比较复杂,社会经验较足,喜欢“摆平”一些事,也即在班上“跳得凶”的一类学生。这一类学生也是老师最头疼、最烦心的,随时会打架、出事情。

分析以上现象,在中职学校的班级中之所以出现“后进生”,并且呈现多种表现性状,归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社会的原因。表现在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并存,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过早得介入到社会,对社会一知半解,缺少自控、自辨能力,对社会上不好的现象、风气随波逐流,人生观、世界观出现一定的扭曲。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形成差生。由于人们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仍以升学率的高低为主要指标,导致学校、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压力,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各方面综合表现呈现滑坡。

家庭的原因。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发展变化,高离婚率不断涌现。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过早的被推向社会,缺乏完整连贯的父母亲情关爱,在这些孩子的潜意识里渴望得到关爱、关注,于是他们用其他“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班级的原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不少班集体,但并不是每个班集体都已形成良好、温暖的氛围,每个孩子的性格各异,并不是每个孩子适合这样的班集体。

教师的原因。这些孩子总认为自己的才能得不到赏识发挥,遇不到一个能欣赏自己的“伯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及时关注、很好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个体的原因。因人而异,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个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不努力,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随之而来的既是社会、家长、老师的责难、看不起,如此循环,把孩子推向了“后进生”的行列。

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亲密接触着这一群“后进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也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分析寻找一些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方法。

首先,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的教育机制。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触面日益扩大,信息渠道不断增多,家庭和社会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只有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者合一的主体教育网络,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连贯。在学校方面,积极建立和健全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制度,家校畅通,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关联,关心、关注这些“后进生”的情况。家长、教师都有责任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有针对性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基地,参加志愿者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并利用所学专业技能参加社区便民服务活动,在活动中育人,在亲身实践中感受成长、成人。“请进来”则可以请法院、派出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相关人士,来校进行相关法律、德育讲座,让学生直观感受明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后果等,明辨是非,加强法律观念。也可以针对学生所学专业邀请优秀毕业生、行业岗位能手来校召开报告会,学生亲身接触优秀的成才典型,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更有效,有助于形成道德感化,确立自身成才目标,走向良性成长循环。

其次,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的引导。学校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专业技能的大比拼、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校外志愿者社区活动等等,及时鼓励后进生积极参加,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让后进生张扬自己的个性特长,积极参加各自喜欢的兴趣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信,认识自身的价值,鼓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在职业学校,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成才与否的杠杆,学生各方面才能的百花竟放,才是教育成果的充分展示。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再次,德育转化工作要循序渐进,讲求针对性。转变后进生的思想工作,需要的是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循循善诱,更多的是教师对其的关爱、关注,讲究的是教育的持之以恒。中职教师要积极并且经常地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经常亲密无间地与学生促膝谈心,对好学生和差学生一视同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析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因材施教。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可以成为其可以倾诉的挚友,关心、表扬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使后进生在老师关注、理解、尊重的愉悦中尝到进步的快乐。班级教育中,以点带面,以个体带动群体,每一个孩子朝着自己的目标,整个集体呈现出平等、温暖、尊重、积极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的话就是希望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尊感,树立起做人的信心。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改革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关注、关爱后进生,指引他们走向成人、成才之路。

[1]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4):36.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范琴英.班主任如何对待“差”生[J].文教资料,2005(21):69-70.

猜你喜欢
差生后进生中职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如何对待后进生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